毛泽东人学思想的实践意义

2018-11-13 16:55周格林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学战争力量

周格林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河南三门峡 472000)

与时势造英雄一样,伟大理论的横空出世是伟大的时代强烈呼唤的成果,当这伟大的理论成功指导了伟大的实践,那么就更加稳固了伟大理论的时代地位。毛泽东人学思想就是这般伟大的理论,它不仅具有深刻且丰厚的理论价值,还指导了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极好的成效,因而也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1 毛泽东人学思想对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实践意义

正是因为毛泽东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深入且全面,才能在面对革命战争的复杂情况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发号正确的命令,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革命战争,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是存在不同政见、代表不同利益的群体的斗争。毛泽东从青年时代领导湖南人民运动开始,到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这几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这些战争经历使他深切明白一个道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团结一切人的力量。没有人可以独立赢得一场战役,只有将需求相同的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一致抗敌,才有可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实践证明,革命战争所需要的巨大人力、物力、财力,都蕴藏在人民群众中,并且这些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就会变成无水之鱼,只会一事无成。

毛泽东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原理运用于指导战争,把依靠人民群众,开展人民战争当作战争的基点。毛泽东在正确把握战争局势和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将人的自觉性与群众创史的观点紧密结合,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重要战略思想。

战争是瞬息万变的,但也有规律可循。中国共产党参与的革命战争,多是在敌强我弱的背景中进行的。要战胜敌人,就必须将已有的人民力量发挥到极致,才能反超敌人强大的武器与军队力量。毛泽东正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才明确表示革命战争必须与民众相结合。毛泽东强调,要将民力与军力相结合,在战争中充分依靠民众的力量。因此,民众就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毛泽东曾把民众力量比作“铜墙铁壁”,这种比喻充分凸显了民众的力量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阶级社会中,所有真正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劳动人民自己奋勇拼搏去摧毁那些腐朽不堪的社会制度。历史上的一切社会变革无一不是人民群众英勇斗争的结果。人民群众既然是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是阶级斗争的主体,而战争又是阶级斗争的实践活动,人民群众当然也是进行战争的主体,对战争的胜负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在于民心所向。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是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伟大事业,没有人民群众的奋勇拼搏,革命战争是不可能成功的。

抗日战争之所以大获全胜,就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后期抗战的过程中,各根据地的民兵已发展到220万人,人民自卫队发展到1000多万人,是当时正规军总数的十倍不止。各地民兵实行人自为战、村自为战,全方位配合主力部队展开游击战争,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174万多人次参与作战,作战总数达三十万次之多,歼灭敌军十多万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各类军用物资,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众所周知的麻雀战、破袭战、地道战等等脍炙人口的战役,都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这就充分证明,只要动员起人民群众的力量,就一定能发挥出战争上的优势,弥补武器装备不足等先天缺失的条件;就能源源不断的补充军队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消耗;就能撒下天罗地网,灵活机动地歼灭一切敌人。

毛泽东正是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独创出人民战争这一史无前例的战争形式。人民战争形式,具有一套独特的武装体系和斗争方式,即将主力部队与地方部队相结合、正规军与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与普通民众相结合的作战方式。因此我们说,是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其人学思想灵活运用于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

2 毛泽东人学思想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百废待兴的中华大地,我们必须做好经济建设,以保障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物质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处理好各阶层的利益。统筹兼顾,保障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新的社会阶层的权益,调动各阶层的积极性,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搞好经济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我们必须拥有强大的人才力量。因此,毛泽东一再强调要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大力倡导全国人民提高自我的知识学习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是保障生产力提高的关键性条件。

毛泽东人学思想指出人们需要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提倡保护个性自由。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在科学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也要在教育上创造条件,让青年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鼓励和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生力军。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条件下,毛泽东又提出了对于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指出人民群众享有政治自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各种途径使人民参与管理国家大事,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做到一切为人民谋福利,建设高度发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社会文明与三个文明相提并论。“社会文明”,顾名思义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见,和谐社会的实现,就是对社会主体人的更高要求。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及“要建设生态文明,消费模式”。时至今日,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标志。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体现了人的自我认识的升华。生态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由人引起的,并且其最终影响着人的生存与发展。那么,建设生态文明就要一方面从制度上约束人,另一方面倡导提高人的生态自觉性,从而保证人类与自然的和平相处,维持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作为十八大“新提法”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新突破。从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强调的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江泽民提出的要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发展,再到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及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党和政府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局势,掌控社会发展大局,为发展方向确立准确坐标。

坚持“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也体现了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更高要求,由原来的吃饱穿暖,到现在追求民主权利的平等、文化生活的丰富、生态环境的健康等,恰恰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这也正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与前进方向。

猜你喜欢
人学战争力量
北人学没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象牙战争
北人学没
怀疑一切的力量
战争催生的武器
战争
王夫之人学思想研究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