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旅权
德隆村,俗称“鸡鸣三省”,地处云南省镇雄县坡头镇东北角,全村有1264户5578人,国土面积10.3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白苗四个民族,是全县25个、全镇3个少数名族村之一。年平均气温14.8℃,省界东面紧临贵州林口镇迎丰村、北面隔河对岸是四川水潦乡岔河村,县界西面毗邻威信水田乡香树村,镇内南接坡头镇亳都村,西靠坡头镇坡头村。
清雍正七年,德隆属下南靖远里五甲岩上(岩上指德隆),后依次属镇边乡、石笋乡、带蜀乡所辖。清朝时期,这里是贵州威宁到镇雄到四川永宁的铜运唯一通道,咸丰至民国年间,为方便古道客商和周边三省边民贸易往来,朝廷在安德隆(彝语 “安多咯”译音,意思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街上设厘金所,前后两排瓦房木式结构的贸易小街平行并列,过往客商进行布匹、烟土、食盐交易,歇脚住宿、商贾纳税,煞是热闹。
光绪28年(公元1902年),德隆仕绅陇庆堂因往来涉渭水不便,他“不募众人之资,不吝一己之费,出重资先为凿石开径,继而捐资造舫”,招募三户船工摆渡, 3个摆渡的艄公分住三省一隅,分别是云南罗吁秀家,贵州张炳之家,四川赵新和家,“鸡鸣三省”河边曾有“永垂万古碑”(《 岔河施渡碑记》)记述此事,镇雄县志有有关“岔河渡”的记载。背铜钱下四川、背盐上云南,在这条商道、铜道、盐道上,跟随红军长征走出了德隆籍将领唐兴友,后任黑龙江野战医院党委书记。
亘古以来,德隆边界处三省鸡犬相闻,只有德隆一隅人群密集,“鸡鸣三省”因此得名。民国年间的行政区域图上,德隆村“鸡鸣三省”已正式标注其上,成为镇雄外八景之一。明朝文学家吴国伦《赤虺河》记叙赤水河为“万里赤虺河,山深毒物多。遥疑驱象马,直欲捣岷峨。筏趁飞流下,樯穿怒石过。劝郎今莫渡,不止为风波。”赤水河湾急滩险、神秘、原始、诡异可见一斑。
镇雄县域境内长达95公里的赤水河水系从德隆白车(含田榜、公房、献山三个村民组)三岔河出境,靠近三岔河田榜村民组的是小麻塘村民组边界,小麻塘组的村民习惯叫它岩脚,与贵州迎丰村德胜边界一河相隔,两岸千刃壁立,河底到河岸刀缝一般深上百丈,灌木荆棘丛生,站在河岸看不到河底,落石下去经久才能听到回声。岩脚是一片肥沃的土地,还有很宽的灌木林草山,一年四季,每天都有放牛的、割草的、拾粪的、割绵竹编撮箕的、整地收拾庄稼的来来往往于这片土地上,每天都有牛群的叫声、野生动物的叫声、干活的人群苍凉的山歌声混杂着猴群的叫声此起彼伏在山谷间回荡。成百上千的猴群出没沿河两岸,糟践两省两岸边民的庄稼。上世纪70年代,本来就粮食匮乏的该地群众无奈之下在河边修了几间草房专事捉拿“妖猴”。可怜的猴子被围捉的围捉、炸死的炸死。活着的卖了,留剩一对放生,河边猴群从此绝迹。靠近小麻塘村民组边界的这条河就是贵州流淌过来的渭水河,赤水河与渭水河两水交汇,从三岔河流经贵州赤水到四川合江进入长江。
从镇雄县城往东北方向出发87公里到坡头镇,从坡头镇集镇沿德隆最高处海拔1731米的乌龙山蜿蜒而下,到最低处740米的白车 “鸡鸣三省”,沿着十二公里油路一溜到河底,尽瞰德隆村全貌。德隆因海拔高差较大,故“十里不同天”而风景迥异,整个村子在一个大斜坡面上,溶洞遍布,沟壑从横,飞瀑流珠。散见各处的地主营盘碉楼、棺材岩、白鹤洞、佳期洞、犀牛洞、大梯子、小梯子的传说如影随形。站在乌龙山对面白鹤洞门口远眺,一条长达7.5公里的德隆农业灌溉大堰(1964年建成)像一条长龙玉带纵贯全村中间腹地,清晰可见。德隆大堰之上的腹心地带,是政府扶贫攻坚倾情打造的具有六百年民族文化历史的穿青人村寨,耀人眼目。
相传很久以前,一对仙鹤飞来白鹤洞安营扎寨,乡绅陇德超家族认为这是吉祥之地,便把家人、管事、兵丁举迁至此驻扎一直到解放。每逢春节,村里穷人家在自家地里扯上两颗大蒜,便可到陇老太爷家过上三天大年,吃饱喝足。从白鹤洞中一直往里走,有人带上口粮和灯笼火把,试图走了三天也没走到尽头,据说可以一直走到镇西(今贵州织金县)。
在犀牛洞洞口前,从前沟里每天都要涨水三次,只要听到一声巨响便开始涨水,水势甚大甚猛持续二十分钟左右,是犀牛在洞里洗澡。行人每次背煤或者路过,必须等到涨水之后方能路过。后来当地陈姓村民想看个究竟,摸索进到洞中歇息时,不小心坐到了犀牛背上,抽旱烟时旱烟烫到了犀牛,犀牛从此从洞中离去,再无每日涨水奇观。
春天,从乌龙山山顶到白车河底,是一片被樱花、桃花、梨花、李花、杏花淹没的海洋。各类水果、山果、坚果从春天的樱桃成熟开始可以一路吃到冬天。因为满村都是果树,村里人还有个正月十五“喂树”的习俗,每年正月十五吃晚饭之前,几乎每家都要带上熟食的肉和饭,还有斧子,在每一颗果树的根部砍上几斧子,把肉和饭喂到斧子砍出的根部口子里,两个人对着树子说“长不长,长;结不结,结;大个不大个,大个……”诸如此类祝福果树来年丰收的话。
德隆,作为跨四省的国家长江中上游重点渔业保护区的核心区终点。在“鸡鸣三省”三岔河里有国家十多个珍稀鱼种,中科院和相应研究机构多次对这个水域进行研究,德隆三岔河在珍稀鱼类的研究和科普宣传上意义非凡。
咸(丰)同(治)年间,受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以陶三春、陶新春领导的苗族为主体的贵州各族农民起义军迅速壮大,苗族起义战争波及川滇黔三省边界地区,同治二年,陶三春率部至今贵州七星关区林口迎丰,攻破康家寨康兆寅所扎之寨辘轳坚壁,掳寅至林口大坡寨杀之。之后,起义进入失败阶段,在德隆村小麻塘组和路口组交界处的悬崖边上岩洞中,至今尚有上百具战争遗骨,惨烈可见一斑。
1935年,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一、五、九军团长征一渡赤水之后,2月5日(农历正月初二)途经云、贵、川交界的“鸡鸣三省”( 德隆村)。2月12日,为调动滇军,红军佯攻镇雄,一军团一师肖锋所部奉命迂回,途经“鸡鸣三省”,由梢公摆渡过河转移到贵州林口(见《肖锋日记》)。5月,徐策、余泽鸿、叶少奎、刘复初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在叙永、兴文、镇雄、威信、彝良、毕节等县开展游击斗争,一直到1937年10月,德隆处在游击斗争中间地带。
1972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人民日报发表《党的历史教训》中说“从土城战斗渡过了赤水河,我们赶快转移到三省交界即四川、贵州、云南交界的地方,有个庄子很特别,叫“鸡鸣三省”,鸡一叫三个省都可以听到,就在那个地方,洛甫才做了书记(总负责人),换下了博古”。 陈云、伍修权后来也回忆说:“我们进入鸡鸣三省的那段路很险要,只能够一人行走,只要稍有阻塞,就将是全军覆没。”因为博古的交权地争议,德隆后来成了党史专家和学者论证史实经常光顾的地方。
传说1937年隆冬,国民党军一班12人,从四川水潦沿德隆白车、小麻塘的渭河峡谷至仁和村,当他们穿越渭河峡谷时,只有3人走出了峡谷,其他9人永远的消失在了峡谷,不知去向。
1950年,解放军15军43师128团受命进驻镇雄剿匪,土匪窜逃至坡头方向,德隆百姓帮助解放军送汤送饭,带路指路,助力解放军成功剿匪,非常时期军民一家,其乐融融。
1974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解放军14军41师122团一营二连六班德隆籍班长谢国华带领尖刀班在攻占越南老街省孟康县城748号、1026号、6号、7号、10号高地战斗中,因作战勇猛,谢国华成为被表彰的闻名全国的38名战斗英雄之一,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刘志坚亲自为其授予英雄勋章,被战士们誉为“彝族之鹰”、“乌蒙雄鹰”。谢国华所在二连是战功卓著的二连,淮海战役中曾获“英雄三人连队” 称号,1979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攻坚英雄连”。1984年,英雄谢国华所在122团接到了配合44师攻打老山命令,之后,英雄二连接受了攻占八里河东山主峰任务,谢国华牺牲在八里河东山前线,德隆成了英雄的故乡。
在“大集体”时代,德隆就有了集体经济,上半山种漆树,下半山白车一片种油菜籽和卷子,油菜籽收获之后由集体统一榨油卖出做集体收入,卷子收获果实之后就卖到四川做工业用油。卷子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高大落叶乔木,夏天卷子开出黄色小花,绿荫满山煞是壮观。
近年来,按照县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德隆村镇村两级干部合力攻坚,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难”、“用电难”、“出行难”、“通信难”、“上学难”、“看病难”、 “住房难”问题。李子基地经过多年的培育初见雏形,一个贫穷的村子正在盛世新时代悄然起飞。一个集成了“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峡谷文化”、“天坑溶洞”、“民族风情”、“神话传说”、纵横滇川黔的“土匪文化”的独特人文地理地标资源正在被外界认知和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