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1—6期(第38卷: 总第216—221期)总目录

2018-11-13 12:53
文艺理论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论诗学美学

TSLA

Contents Vol.38

Issues 216-221 Nos.1-6, 2018

十九大精神与人文学科创新

价值分化与价值重构

——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蒋述卓 李 石(5.6)

中国特色文论话语体系研究

西方理论在中国的命运

——詹姆逊与詹姆逊主义

刘 康(1.184)

“反现代的现代性”之考辩

——兼论理论在双向旅行中的结构变化

吴娱玉(1.202)

海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中西比较和思想建构

李 松 余慕怡(1.212)

文学穿越论视角下的中国文学创造史观

吴 炫(2.131)

符号延异与图像缺失: 明代山水画中的寻道者意象与艺术主流的终结

段 炼(2.144)

从动物视角看“物化”中的道家情感论

胡素情(2.161)

文图中的竹林七贤

邹广胜 刘云飞(4.6)

中国现代“美育”概念的形成及其学制基础

王宏超(4.16)

从动静文明论到文化形上学

——1930—1940年代宗白华营构中国艺术意境的方法论转移

金 浪(4.29)

言-象-意: 中国文化与美学中的独特话语

张 法(6.6)

“立象尽意”与中华审美文化

马大康(6.14)

杨万里诗学中的意、象、言关系

李瑞卿(6.25)

专题: 比较诗学研究

小说插图与图像叙事

赵宪章(1.6)

“缪斯”与“东朗”: 文学后面的文学

徐新建(1.21)

“文学自主”与“文学本位”: 厄尔·迈纳跨文化比较诗学方法论刍议

纪建勋 张建锋(1.29)

专题: 近现代戏曲学术史研究

——兼析中西文化语境中的戏剧、话剧、戏曲等概念

孙惠柱(1.124)

“现代戏曲”辨正

李 伟(1.140)

民国时期戏曲史著中的古代戏曲学经典议题

黄静枫(1.148)

专题: 现象学美学研究

时间意识的觉醒与现代艺术的开端

——印象派绘画的现象学阐释

苏宏斌(1.161)

艺术与物性

——对一个海德格尔引发的争论的考察

兰州伊始,几万人拥到茫茫荒原上,一无房屋二无床铺,又缺乏运输工具,连吃饭锅灶等用具也不齐全。参建队伍工人们住着简陋的“干打垒”房、喝着能沉淀半碗黄泥沙的水,生产生活条件极度困难。

汪正龙(1.170)

从艺术作品感性结构的“生发—显现”看海德格尔的“凡·高阐释”

张云鹏(1.177)

专题: 康德美学研究

作为共通感的美感

——审美之中的共通感问题研究

刘旭光(2.6)

论康德鉴赏判断的先验理据

胡友峰(2.17)

审美即政治

———论康德共通感理论的三种当代阐释

李三达(2.26)

专题: 阿甘本研究

猿熟马驯为哪般

——对《西游记》的拉康主义阿甘本主义分析

吴冠军(2.36)

作为封印的词语

——阿甘本与诗的终结

蓝 江(2.49)

姿态的诗学: 阿甘本的生命政治批评

支运波(2.59)

阿甘本的艺术理念: 创制、传递性与纯粹潜能的开启

柏 愔(2.69)

专题: 后人类语境与文论研究的未来

Writing// Posthuman: The Literary Text as Cognitive Assemblage

N. Katherine Hayles(3.6)

从二分心智人到自作主宰者

——关于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内心声音

傅修延(3.22)

“后人类/人本”转向下的人类、动物与生命

——从阿甘本到青年马克思

王行坤(3.36)

从反人文主义到一种狭义的后人类: 跨越拟人辩证法

张春晓(3.48)

专题: 解释学研究

伽达默尔晚期思想中的精神能量与图像

孙丽君(3.193)

“审美无区分”思想批判

——兼谈对前期伽达默尔美学的反思和超越问题

肖建华(3.201)

文学本质论的存在论探究

王中原(3.209)

专题: 古代小说新论

《西游记》心学思想源自邵雍辨

竺洪波(4.37)

论《红楼梦》日常“吃饭”描写的叙事功能

王进驹 张玉洁(4.46)

儒林“衣冠”与细节描写的体系化

——以《儒林外史》为中心

刘紫云(4.56)

专题: 艺术理论研究

论艺术阐释话语中的文学化表达

凌晨光(4.112)

表象的震颤

——塞尚苹果的内在性

李科林(4.122)

笔触、肌理与绘画原作的欣赏

何振浩(4.131)

绘画留白的现代小说转化及其意义

李徽昭(4.138)

专题: 实用主义美学研究

理查德·罗蒂与新实用主义文学理论的可能性

汤拥华(5.165)

论理查德·罗蒂“想象力”概念

李晓林(5.176)

实用主义的审美形式论

——杜威和爱默生的交集与分野

殷晓芳(5.182)

专题: 媒介诗学

媒介性主体性

——后人类主体话语反思及其新释

单小曦(5.191)

视觉现代性与媒介考古学

——克拉里《观察者的技术》与中国现代视觉经验

唐宏峰(5.199)

“地球村”的理论嬗变: 从部落化现象到媒介生态

高慧芳(5.208)

古代文论与古代文学的理论研究

仪式向文本的过渡

——春秋赋诗的诗学传播价值

刘彦青 张新科(1.80)

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兵器喻笔现象

——兼论文人制文对匠人制器的取喻系统

黄敏雪(1.89)

心学、政治、文学的张力与融摄

——李绂文学观的维度建构径

常 威(1.99)

“理语”的重塑

——船山“化理入情”诗理观的内生成语境及分类形迹

杨宁宁(1.108)

试论方东树对江西诗学的评价

吴 晟(1.116)

论中国古典美学的“醉”境理想与精神

谭玉龙(2.77)

陶渊明《形影神》的生命主题及其与诗学史的互释

叶跃武(2.87)

论南朝古意诗的题材类型及其诗史价值

赵晓华(2.93)

清遗民话语系统与清遗民现象

——以“贞元朝士”为例

潘静如(2.102)

《红楼梦》百年跨文化阐释谫论

俞晓红(2.111)

文学场域变迁中的商务印书馆与近代小说

——以十集系列“说部丛书”为研究视角

文 娟(2.120)

支遁的五言诗创作及其诗史意义

蔡彦峰(3.112)

辞赋的贵族肖像: 南朝兰陵萧氏赋学考论

刘 祥(3.121)

明代戏曲史上“临川派”相关问题新证

——以汤显祖与同乡曲家交游的史实为基础

陈志勇(3.129)

论明代万历时期“雅俗并陈”的传奇曲辞观

李亦辉(3.141)

释“兴味”

孙 超(3.151)

二十世纪《诗经》学“价值”的瓦解与重建

王长华 赵棚鸽(4.66)

茶商赖文政事件的性质与辛弃疾平定的经过

——兼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寓意

王兆鹏 肖 鹏(4.80)

冷谦律与明代礼乐更制的雅俗之争

——兼议元明复古(乐)思潮的南北消长

李舜华(4.91)

论江户诗坛对江西诗派的接受

——兼谈此期唐宋诗之争的本质

何 振(4.103)

昧式之“兴”: 一种发生诗学理论

刘晓明 孙向荣(5.106)

记录见闻: 中国文言小说写作的原则与方法

罗 宁(5.118)

“拜月”插图之出相、评点与展演

——以李评本《幽闺记》与凌刻本《拜月亭记》为考察中心

丁淑梅 张冉冉(5.132)

“重光后身”说与清初词学演进

陈昌强(5.143)

清代前中期近体诗律理论的三种倾向

刘 洋(5.154)

论假传的文人旨趣及其“以文为戏”的理论反思

黄小菊 赵维国(6.125)

“美文”传统与明清传奇叙事

何 萃(6.132)

中国传统诗论中的“情”“事”互济观念

李桂奎(6.142)

《文选颜鲍谢诗评》与方回的六朝诗学观

赵厚均(6.152)

《文心雕龙·原道》之“道-德-圣-文”含义及其关系疏解

李 凯 缪 勇(6.159)

西方文论与美学研究

Ranges of Understanding: On the Vast Scope of Art Interpretation. A Wittgensteinian Perspective

Stefan Majetschak(1.39)

笛卡尔的激情论与勒布伦的表现说

——对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美学的一个细部考察

张 颖(1.49)

《施洗者约翰》: 达·芬奇的反讽

陈春莲(1.61)

克里斯蒂娃与后现代文论之发生

赵雪梅(1.69)

Symmetries in the Semiosphere: A Typology

Massimo Leone(2.168)

介入与否: 罗兰·巴尔特与萨特的理论分歧

金松林(2.182)

“种植我们自己的花园”: 艺术如何面对不完美的世界

范 昀(2.190)

表述的张力及其平衡之道

姜 约(2.199)

对生命的否定: 重估叔本华对早期尼采艺术形而上学的影响

吕 东(2.207)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in China

Zhou Min(3.57)

贺拉斯诗歌与奥古斯都时期的文学秩序

李永毅(3.68)

图像效果的发现与发明

——论贡布里希的漫画研究

牟 春(3.78)

回到雅各布森: 关于“文学性”范畴的语言学溯源

冯 巍(3.88)

论抒情诗的解读模式

乔纳森·卡勒/文 曹丹红/译(3.98)

时间与空间中的特殊性

——论格林布拉特著作中的历史主义精神

王 柱(3.105)

The Subject qua Other: A Hauntological Spell on Lacan

YuanYuan(4.150)

打破英语美学界“审美经验”概念的困局

赵 玉(4.162)

“未可言说之美”: 评《美与崇高: 文艺认知美学》

——兼与帕特里克·霍根教授商榷

于 雷(4.171)

症候阅读、表层阅读与新世纪文学批评的革新

杨 玲(4.179)

数字化制造、草根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英国创客发展特征及启示

温 雯(4.188)

复调小说与复调音乐

钱 浩(4.196)

“文学文化”与“新人”的塑造

——从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说起

杨 晶(4.207)

Federal Literatures: Toward a Theory of Literary Intranationality

Albert Braz(5.14)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周启超(5.26)

物的引诱与替代因果: 论哈曼的客体诗学

谢少波(5.34)

现成品与真理的摆置

——对杜尚《泉》的海德格尔式解读

缪羽龙(5.43)

康德的“Interesse”概念新探: 对审美判断力第一要素的重新阐释

徐贤樑(5.50)

论意图主义反私有语言谬误的阐释效力

——以列文森、卡罗尔和戴维森三种进路为例

张 巧(5.58)

审美自由与伦理义务: 重审利奥塔的崇高理论建构

马骁远(5.69)

文学理论的国际政治学: 作为学说和作为学科的西方文论

林精华(6.76)

什么是叙事的“反模仿性”?

——布莱恩·理查森的非自然叙事学论略

尚必武(6.89)

History in Round Numbers: Why One Hundred?

Christopher Prendergast(6.98)

莎士比亚的“世界历史”

——赫尔德的“狂飙突进”剧论与激进启蒙

冯 庆(6.106)

世界文学、距离阅读与文学批评的数字人文转型

——弗兰克·莫莱蒂的文学理论演进逻辑

陈晓辉(6.114)

美学之政治伦理维度的跨学科探讨

——与西蒙·克里奇利教授的访谈

王 曦(6.169)

柏拉图反对艺术(Art)吗?

——柏拉图的技艺(

techn

ē)思想和古希腊的自然(

phusis

)

尹德辉(6.175)

表意学“意义三分”问题探讨

孙 凤 屠友祥(6.185)

“神经美学之父”泽基的审美体验及相关研究

胡 俊(6.194)

“情动”理论的谱系

刘芊玥(6.203)

现当代文论与批评

《诗大序》的“后结构主义”诗论

——兼谈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化

顾明栋(3.160)

身体现代性的生成及其话语向度

——以晚近“身体遭逢”为对象

黄继刚(3.169)

“文字不如绘画”: 直感经验与视觉成规

——论《湘行书简》《湘行散记》中的语图关系

刘泰然(3.179)

张爱玲小说中的叙述角度混淆

许子东(5.77)

虚构历史的魅力

——新历史小说的文学价值

王 平(5.91)

知识碎片和理论体系

——论关键词作为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哲学基础

李红波(5.99)

新诗知识生产与经典化功能

——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

方长安(6.34)

自我视域中的他者与他者镜像中的自我

——美国《文心雕龙》翻译文本中的“经典重构”问题

谷鹏飞(6.46)

音乐化: 徐志摩的诗歌美学

陈历明(6.56)

歌谣的形式美学: 生发于“歌谣运动”的文学语言观

曹成竹(6.69)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六届青年论坛暨“学术话语新变: 学术史、思想史与文学制度”学术研讨会述评

彭成广(4.214)

猜你喜欢
文论诗学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背诗学写话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中国当代文论不应该说古代汉语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解构视野中的后现代文论——以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例
纯白美学
Poet, Poems and the art of Poetry i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Biographia Literaria
春食色彩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