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化冰
国庆的爆竹声从远方传来,校园的夜晚倒显得十分地静谧。我站在办公室窗前望去,校园的路上,铺满了路灯的金黄,凉秋时分却也感觉一份暖意。办公室电脑播放着音乐,这时突然响起的恰巧是刘欢的歌曲《在路上》,“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又是路!我的思绪进入了路的世界,以前走过的路盘绕在脑海里,初中时的种种道路倒是格外清晰。
村小毕业,我踏上了到镇上初中的求学之路。从家到镇上五华里的路不长,但每天靠步行往返四趟难免单调,尤其是放学时的饥肠辘辘就更觉得路途遥远。所幸的是,这一路却有着好玩的事物帮我驱除饥饿。春天,田野麦苗返青,油菜花金黄,一片盎然,同村伙伴三五成群,谈谈三国、水浒的故事。到了夏天,午前午后,太阳尤为毒辣,专找稀疏绿荫刺下来,头顶上又传来蝉儿得意的叫声。我狼狈时便会甩起一脚,跩在树干上。树干一震,蝉儿就立即噤口了,我顿时又有反败为胜的惬意,哪还有饿意呢?这路上的沙土约有四五寸厚,一脚下去,如踩被褥,但见尘扬,若逢秋雨连绵,泥泞不堪,人走其中,左歪右斜,像是手舞足蹈,心里还没空子埋怨,因为稍不留神,就可能滑倒,这一遭,倒是锻炼了我的专心品质。冬天来了,刺骨寒风肆虐,道旁树瑟瑟作抖,沙土不时扬起,寒风在我单薄的衣服里却找到了温暖的家,倒也增长了我的精神。
在学习之路中,我最遗憾的是英语学习。那时国家刚开放,乡镇学校英语教师奇缺。我初一英语课是原籍苏南五十多岁的地理王老师兼任的。老师手里只有一本教材,我们一学期主要学习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的发音、若干单词和几个简单句型。因为中考不计入总分,到初三我就基本放弃英语学习。王老师找我交流,说随着国家开放的扩大,英语将越来越重要,即使现在中考不考,将来肯定会考。我没听他的话,为了考中师,还是放弃了英语。考中师达线了,体检没过关,读高中才真正开始学英语,跟听老师话的同学比,可惜落后了三年。
英语的路被我错过了,成了河对岸的风景,母语的路便和我亲近起来。语文学习,我收获最大。印象较深的是我们初一才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声调似乎难辨别。因为生病,在教小学的哥哥宿舍休息,隔壁教室一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声调,我躺在床上,听孩子们跟着老师读,那声音真是清甜,我几乎是顿悟掌握了声调,病痛仿佛立刻减轻一半。我们那时语文学语法,字、词、词组、句式类型和修辞手法都必须系统地学,比较有难度。有一次,嵇老师讲句型,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病句,“是我把他送回家”,让大家改。我只在句尾加了一个“的”子,就当场获得老师一元钱奖励。我得意极了,倒不是因为那一元钱。
为了节约时间,初三开始住校。清晨和傍晚,就在薄雾笼罩的校园小径上诵读。几位同学还会相互提问,会背的同学难免得意一下,白雾飘来,有置身仙境之感。开饭了,去食堂的路却艰难起来。那时,全是学生自己洗米用铝制饭盒蒸饭,中午到食堂取饭盒回教室吃饭,菜,只是从家里带的加了黄豆和盐的辣椒糊,没有汤,喝点自己打的开水。冬天,洗饭盒的手被冻得通红,手皮裂了开来,晚上痒痒。
初中阶段,有一条路是在校外走的,令我难忘。初二时数学成绩还不错,薛老师推荐我代表学校参加淮阴区初中数学竞赛。第一次坐汽车到县城,十分兴奋,在车上和薛老师就路旁边的东西谈起“运动”、“静止”、“参照物”等物理概念,引来车上旅客好奇目光。报名是在县教研室,地址在现在的考试中心(三楼),第一次登上楼房,来到三楼,在阳台远眺县城,心旷神怡。考场设在灌中老校区。第一次踏进灌中大门,感觉梧桐树掩映下的排排教室很有气势,心想:要读高中,一定争取上灌中!当时灌中对乡镇只招两个班,还是很难考的。
我最后还是考上了灌中。这还得感谢初中的路,尽管曲折,却让我有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去踏上此后的人生路。
老陈,名叫陈玉娥,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什么技术专长,于2003年经人介绍来我校做保洁员,从此便用汗水来打扫校园。校园洁净如常,老陈普通平常。
老陈其实不老,今年才52岁。我之所以这么称呼,不只是因她年长我几岁,更是因为我觉得这一称呼亲切,能表达出对她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尊重。我认识、了解老陈,一是因为工作上有联系,二是因为教过她的小儿子,去年考上山东理工大学的刘军宝。
她是一个笑对困难、乐观生活的平凡人。据她说,自己读书不多,小学都没毕业,就是因为家里困难念不起;自己读不了书,也不怪谁的,就认认真真地在家里下苦,里里外外都忙得非常好后,心里就觉得非常高兴,日子也就不觉得怎么难过了。我知道,她高兴,是因为她付出了自己的执着与辛劳。她不知道用“乐观”这个词来表达自己。我发现了她的乐观,也知道这乐观来自面对困难的从容。
老陈念不了书,有了孩子之后,就决心一定要让孩子念好书。她有三个孩子,负担非常重,但从不放弃自己的信念。果然,三个孩子都从我校考上了大学。大儿子现在已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南通的一所大学任教。孩子个个有出息了,老陈非常开心,非常骄傲!问及教育孩子成人成才的经验,老陈说,虽然她识字不多,但对孩子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看在眼里夸在嘴上,夸得孩子不好意思放下书本。我知道,老陈是在用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不断地激励孩子成长。老陈,跟她小时候一样,就是去发现美好,去体验乐观,再去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她还认为,人做好比学习好更重要,人做好了,学习一定差不了,大人做好了,小孩也一定差不了。我想,没有人告诉老陈德育为首,没有人告诉老陈身正为范,但她却知道得非常深刻,一定是她勤奋地做好自己的事之后而获得的体验。这一体验,朴实而伟大;老陈,不愧是教子有方的母亲!我不禁想起了王阳明的一句话,“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她是肯定不知道这句话,但我觉得她冥冥中仿佛就体现了这句话的真意。
保洁的工作对象就是垃圾、秽物,校园人群密集,工作强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她,从不嫌脏,从不怕苦,从不叫累。一扫帚,一簸箕,一水管,一推车,就是老陈的工具。老陈用起来,扫铲冲运,视端容寂,一丝不苟,一番辛苦后,留下一片清洁。就在年前腊月二十七,全校已经放假,她仍到校来打扫,为的是让校园干干净净地过春节吧!她一趟又一趟地运送垃圾。我路过她身边,跟她说一声辛苦了。这时寒风正吹起了她的头发,她朝我笑了笑,摇摇头。我晓得她是不以为苦,是觉得自己应该做好这件事。尊敬之情再次油然而生。老陈真是任劳任怨,踏实乐观的人啊!
乐观、勤劳,就是我对老陈的印象。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工作,她都是那么勤勤恳恳。我尊重她,尊重她认认真真地搞好自己的工作的态度。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她那样对待工作,对待学习,我们的校园也会更加辉煌吧!
老陈,在校园里默默地幸福地忙碌,无形中给我们带来了精神的力量,亦堪称园丁!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为了适应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学术交流渠道,本刊现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并通过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其镜像系统等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