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及110kV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研究

2018-11-12 11:22丁宏伟刘洪周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19期
关键词:智能电网建设输电线路

丁宏伟 刘洪周

摘 要:35kV和110kV输电线路是我国现阶段输电网络当中最为常见的系统组成环节,通过对这两种输电线路进行运维管理模式探究,能够提升其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在对我国电网建设进行研究中,从输电线路供电能力的角度对这两种输电线路类型的日常运行和维护方案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构建起了应对电网建设和输电需求的管理模式,提升输电线路的电力传输稳定性,保证电网安全。

关键词:输电线路;智能电网建设;线路控制;运维管理模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9.148

0 前言

隨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渐深入和普及,智能输电管控方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实际的智能电网使用中,通常可以依据功能区分,将其分为线路管理和信息平台两个部分。这种智能电网环境之中,智能输电线路的管理和维护将更加科学和全面。依托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快速的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最终实现自动化的运维管理能力的形成。

1 35kV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建设

(1)明确运维管理岗位职能。35kV输电线路在智能电网建设当中较为普遍,为了能够与智能电网建设当中的数字信息平台工作要求相吻合,在关于35kV运维管理模式的建设当中,针对人力管理工作应当进行十分明确的岗位安排。在某市35kV输电体系运维管理体系当中,管理体系内部设置了两名负责人,在负责人的管理工作中,主要对35kV输电线路的而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1]。而实际运维管理工作的开展一般由值班管理人员来完成。在该市的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工作建设中,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下,输电线路平台管控运行维护主要讲智能管理和人工值班制度相互结合,通过三个值班班长设置,对不同班次的管理工作和管理内容进行安排。而在具体的因为管理工作中,则通过设置专门的培训方式,加强对于工作内容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实现标准化的安全管理工作。

(2)开展重大影响事件管控。在35kV线路实际输电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最终造成对于输电能力和输电质量的全面影响。其中,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气温较为寒冷,因此在35kV输电线路当中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覆冰现象,而在南方部分城市,则受到雨季影响,输电线路还将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雷电危害,这种危害环境对于输电线路的破坏是明显的同时也是巨大的。因此对于运维工作人员来说,影响形成专门的影响事件管控方案,在智能电网建设当中,合理运用数据信息分析技术,对输电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获取,再根据数据分析技术对当前阶段存在的异常现象进行总结和归纳,避免出现严重的输电安全问题。例如在雷电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通过对雷电天气和输电线路受到影响的分析,对容易遭受雷电影响的危险区域进行避雷设备的安装,其中避雷器和具有绝缘能力的避雷线都是运维管理中主要的选择。通过合理安装避雷装置,提高输电线路的输电安全水平,保障输电质量。

(3)加强巡视检查工作。在35kV输电线路维护工作当中,应当结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成立检查巡视小组,通过巡视的方式对输电线路实时状态情况进行视察。在以往的工作当中,笔者发现,除了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之外,在一些地区,输电线路还会遭到人为的非正常破坏,这种破坏行为对于输电线路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对于运维管理工作来说,应当形成专门的稽查团队,对人为破坏行为进行监察。同时输电线路管控运维管理部门还应当与社会上的媒体渠道相互结合,借助媒体部门的影响力,加大对于电力法和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帮助社会群众了解我国电力建设的法律法规,降低人为影响。

2 110kV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建设

(1)加强专业操作。110kV输电线路是目前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主要环节,在运维管理模式当中,需要对运维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期望。通过专业的操作保证110kV输电线路安全。对于部分具有建设实力和建设资源的输电管控平台,在面向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可以搭建属于自身输电线路运行特性特征的程序化操作系统。在某输电管理平台建设中,输电管理平台通过采用后台机和模块化管控的方式,实现了顺序操作编制。工作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通过后台操作的方式,可以进行对输电线路输电情况的自行返校判断,这种判断能够更加精准地对输电状况进行获取。其中遥控技术、遥测技术,都是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操控技术,工作人员运用后台机完成操作,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合理控制危险系数。

(2)建设保护监控系统。为了能够提升系统的保护能力,保障110kV输电线路能够平稳运行,在智能化的输电管控平台设计当中,部分输电管控机构通过光纤网络完成数据管理系统的搭建,管理人员通过光纤数据信息对事故信号进行判断[2]。在以往的工作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应用于后台的监控机组设备,在对故障信号的判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准确现象,这种判断错误主要表现为无法分辨故障信号的轻重缓急,无法帮助运维管理人员形成管控方案。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在建设智能化系统的过程中,应当依据故障信号的传播特点,建设智能告警窗口。在窗口内部,设置专门的告警分类和告警等级。监控软件对故障信号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判断,并依据具体的指标对故障重要程度进行输出,而在信号告警中,则通过对信号重要程度的量化标准形成告警方案和决策辅助方案,为运维人员提供决策参考;此外。在以往进行设备检修过程中,运维人员发现信号干扰较为强烈,因此在系统设置中应当安装信号屏蔽装置,对感染信号进行屏蔽,保障设备检修的顺利完成。

3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主力环节,35kV和110kV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输电质量能力。因此在开展运维管理模式建构时,可以依靠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智能化平台建设方案,加强对于输电运行状态的信息获取和管理,最终达到质量和安全同步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峻伟.探析输电线路智能化运行维护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

2016(09).

[2]陈植,李勇.温州电网110kV及以上隔离开关运维检修管理新模式[J].浙江电力,2016,35(02):72-75.

猜你喜欢
智能电网建设输电线路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
输电线路运行事故及其解决对策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10kV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研究
浅浅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