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瓦屋山林场不同森林类型碳汇功能研究

2018-11-12 11:21李莉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含碳瓦屋山林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森林在对抗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树木能够吸收和储存碳,有助于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确保地球不会过度升温。森林碳汇具有潜力大、易执行、见效快和成本低的优点,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碳减排技术研究方向。我国森林面积蓄积相比过去有了较大增加,森林培育质量也有所提高。通过这些变化,可以发现我国森林碳汇已经取得较大成绩,并且仍存在巨大潜力。

本研究以溧阳市瓦屋山林场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森林类型的固碳能力和固碳量进行估算,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不同森林类型固碳的各种因子,为准确估算不同人工林碳汇量、植树造林增加林业碳汇等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二、 研究区域概况

瓦屋山林场(31.45?N,119.48?E)始建于1958年,属中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林场土壤主要以地带性黄棕壤为主,土层厚度约为75cm,pH值呈微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质地比较疏松。瓦屋山林场植被主要以人工林为主。

本文主要选择瓦屋山林场分布面积最广的四种主要人工林,即杉木、毛竹、湿地松和麻栎林进行分析,研究该地区主要人工林森林固碳量、固碳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等。

三、 研究内容

1.不同类型人工林(杉木林、国外松林、毛竹林及落叶阔叶林)固碳能力与固碳量的比较分析。

2.不同龄级人工林(杉木林、国外松林、毛竹林及落叶阔叶林)的固碳能力与固碳量的比较分析。

3.影响森林固碳能力的因子分析(林分状况、经营管理、气候因素等)。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主要包括:

(1)2003-2017年江苏瓦屋山林场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及相关文献;

(2)通过实验测定的各林分的土壤含碳率和含碳量等;

(3)通过实验测定的各林分的土壤层碳储量和碳密度等;

在四种类型林分中分上、中、下三个坡位随机选择 3个10 m×10 m的标准样地,共36个样地。同时,按《中国森林》南方杉木林龄结构划分标准,选择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为研究对象。其中,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过熟林林地的下坡处选择样地。在 4种林龄的林分下坡分别随机选择3个10 m×10 m的样地,共计12个样地。

四、不同类型人工林固碳能力比较分析

瓦屋山林场人工林主要以杉木林、国外松林、毛竹林及落叶阔叶林为主,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密度差异很大,生物量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麻栎>湿地松>杉木>毛竹林。其中针叶林所占比例较大,占总生物量的65%,根据瓦屋山林场主要人工林种植面积及生物量密度,不难看出,林场主要人工林生物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湿地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麻栎林,即湿地松生物量为林场生物量最高的人工林,总量达到53,187 t,其次为杉木林和毛竹林,生物量最小的为麻栎,只有10695 t。

五、讨论

1.林分含碳率对碳储量的影响

本文中以针叶林为主,若用0.5计算瓦屋山林场乔木层的碳储量,乔木层生物碳储量则为79 204.55 t,结果偏低,少了243.80 t。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之间含碳率差异显著。

2.林分密度对碳储量的影响

本文林分碳密度偏高,除了林龄普遍偏成熟以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林分密度高,碳密度较高的几个林分,除了杉木成熟林,杉木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林分密度均在2000株. hm-2以上,湿地松幼、中均在1800株.hm-2以上,麻栎为900株.hm-2。

3.灌草层碳储量和乔木层碳储量的关系

我们发现灌草碳储量和乔木层碳储量之间存在以下关系:y=0.027x(y-灌草层碳儲量;x-乔木层碳储量),本次实验的林场森林郁闭度大多数在0.85~0.9,龄级多为近熟林和成熟林,以针叶林为主。

4.区域地带性植被对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通常认为,乡土树种、本地树种优于外来树种,积极鼓励对优势乡土树种的培育和利用,营造混交林。本文中杉木和麻栎的混交林碳密度较其他几种混交林高。由此可见保护和恢复地带性植被的重要性。

六、 结语

1.瓦屋山林场乔木层总碳储量为79 448.35 t,纯林的贡献最大。林场林下灌草层碳储量为370.04 t。枯落物层碳储量为5 292.07 t。土壤层总碳储量为59 927.77 t。

2.瓦屋山林场中,不同树种之间含碳率差异极显著。针叶树种的含碳率普遍高于阔叶树种的含碳率。不同林分均以树皮和树干的含碳率最高,而根的含碳率最低。林龄对林分的含碳率有显著影响,幼龄林和近熟林之间含碳率差异显著,而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三者之间含碳率没有显著差异。

3.瓦屋山林场各层碳密度分别为乔木层:55.61 t·hm-2;灌草层:0.36 t·hm-2 ;枯落物层:3.95 t·hm-2 ;土壤层:53.69 t·hm-2 。瓦屋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13.61 t·hm-2。瓦屋山林场总的碳储量为14 5038.23 t。碳储量由高到低排序为乔木层>土壤层>枯落物层>灌草层,乔木层的碳储量大于土壤层的碳储量。

参考文献:

[1]冯瑞芳,杨万勤,张健.人工林经营与全球变化减缓[J].生态学报,2006,26(11):3870-3877.

[2]康惠宁,马钦彦,袁嘉祖. 中国森林C汇功能基本估计[J].应用生态学报,1996,7(3):230-234.

[3]李海涛,王姗娜,高鲁鹏等.赣中亚热带森林植被碳储量[J].生态学报,2007,27(2):693-704.

[4]李克让主编.土地利用变化和温室气体净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5]刘国华,傅伯杰,方精云.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J],生态学报2000,20(5):735.

[6]路秋玲,郑阿宝,阮宏华. 瓦屋山林场森林碳密度与碳储量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34(9):115-119.

[7]朱向辉. 浙江省CDM-AR碳汇项目方法研究[J].浙江林学院,2008.

作者简介:李莉(1985-),女,江苏溧阳人,汉族,硕士,林业工程师,林业技术推广方向。

猜你喜欢
含碳瓦屋山林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四川眉山:瓦屋春雪
黑龙江省造林树种含碳率与土壤性质研究
城市山林
山横瓦屋披云出
如果相爱
瓦屋山翱翔云端的诺亚方舟
守护老山林
铁矿含碳球团还原后性能的实验研究
内蒙古某含碳低品位硫化铅锌矿石选矿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