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摘 要:农田防护林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对生态安全与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农田防护林能够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增加作物的产量,使得农田防护林建设在近20年来获得快速发展。在大范围建设农田防护林的同时,林带对林缘附近作物生长带来一定的负效应,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也成为了农林部门之间争论的焦点。
关键词:营造;农田防护;速生;丰产;重要性
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最早提出于80年代,是由林业学家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它主要是采用速生丰产的栽培技术,对农田的防护林进行培育,进而达到高产优质的效果,为实现环境生态平衡与社会经济目标提供了有利保障。 至此,速生丰产林才正式应用于农田的防护上,作为一道绿色的屏障,发挥着自身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一、农田防护速生林发展的必要性
1.农田防护速生林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就是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的环节中去。而农田防护林的发展也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市场经济体质建设。所以通过这一经济规律,充分利用林网化用地的得天独厚的水土条件,从而实现农田防护林种的最佳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但是,在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上必须摆脱传统经济体系,不能只片面性的去追求防护的效益,应把森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结合到一起,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从而可更好的带动林业系统的高效发展。
2.农田防护速生林是保障农业“两高一优”的重要发展前提
自5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田防护林才开始正式发展,经多年的实际研究表明,农田防护林的建造在普通天气里可降低风速24%,在大风天气可降低风速50%,特别是近些年,大风的天数在逐渐减少,使地表蒸发减少了20%,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加10%-15%,从而降低了干热风的危害,保持了气候的正常变化,使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了更高的保障。此外,农田防护林可减小林网内的日夜温差,延长了无霜期,从而达到了高产的目的。据统计表明,有林网保护的农田比没有林网保护的农田小麦产量增长11%-20%,玉米、棉花产量增长10%;尤其是特殊年份,在自然灾害的条件下,有农田林网保护的农作物可更有效的降低灾害侵染。
二、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的发展优势
1.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的自身经济价值
从表面现象来看,多数人认为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除了做绿化,保护农田少受自然侵害的作用外,自身并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但经过实践分析表明,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的经济价值甚至高过了普通水稻的种植。
2.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型农田防护林
在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的发展上,首先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合理利用林业资源与社会资源,将各生产要素进行最佳配备,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目前,已有更多的人认识到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所达到的综合效益,让我国发展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的事业上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3.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森林资源还是较为缺乏,致使环境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而近些年,环境气候越来越差,风沙、雾霾的天气也在逐渐增多,无论是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还是对社会的经济发展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起到了调节生态环境平衡的作用,而且还通过人造林使森林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直接对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行了有效改善。此外,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还可有效的抵制干旱、风沙、冻害等自然灾害对农田的影响,提高农田的产量,增加人民的经济收益。
三、我國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目前存在的问题
1.对发展高效生态林的认识较低
目前,我国对营造农田防护林发展高效生态林的呼声虽是很高,许多人对发展目标也是较为支持和赞同,但是对其中的真正内涵与可实现价值却知之甚少,特别是长期受忽视生态和经济林热的影响,对高效生态林也会产生误解。常常会认为林业生产周期长,很难发展出高效林业;还觉得林业的经济价值较低,很难引起重视。
2.实行林业统一化管理
我国的林业运作体质主要是从行政手段下发生产指标,到催种催收,再到最后的所得财产分配,在整个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产供销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在林业的管理系统上,林产工业归业务部管,水果林业归农林两家,风景林归旅游部,而各个管理部门又很难形成有效沟通,使林业的管理效率极低,对应用价值也仅仅达到了很小的一部分,使我国的林业彻底失去了活力。所以在林业的管理上,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不要再去认为林业就是仅仅的“种树、砍树”那么简单。
总之,营造农田防护速生丰产林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林业,还是需要多方面的研究,只有将国家政策、市场需求、资金投入和技术推广有效的结合起来,才可使农田防护速生林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实现农田防护林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岩,王治国,孙保平,张超,纪强,冯磊,赵乾坤.中国水土保持区划方案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2013(03).
[2]冯磊,王治国,孙保平,张超,赵岩,钟晓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功能的重要性评价与分区[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04).
[3]高江波,黄姣,李双成,蔡运龙.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