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古镇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及分析

2018-11-12 11:15骆晓庆张伟峰黄洁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5期

骆晓庆 张伟峰 黄洁

摘要: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通过测算生态环境容量、资源空间容量、旅游经济容量、社会心理容量4个指标,对青木川古镇旅游环境容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木川古镇旅游环境容量为3 000人/d。

关键词:生态环境容量;资源空间容量;旅游经济容量;社会心理容量;旅游环境容量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5-0110-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5.02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stimation and Analysis of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Qingmuchuan Ancient Town

LUO Xiao-qing,ZHANG Wei-feng,HUANG Jie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721013, Shaanxi, China)

Abstract: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pacity is a focus during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Qingmuchuan ancient town was studied by calculating four index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pacity, resource space capacity, tourism economic capacity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capa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Qingmuchuan ancient town was 3 000 passengers a day.

Key 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pacity; resource space capacity; tourism economic capacity; social psychological capacity;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pacity

旅游业曾被称为“无烟产业”,在带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然而随着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进行和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事实证明旅游业并非“无烟”[1]。在此背景下,中国学者利用国外研究理论,对中国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和现实进行了相关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具有起点高、理论研究发展较快的特点,理论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2]。虽然目前以旅游环境容量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数量较多,但多集中在对自然景区的研究,而对古镇等遗迹类旅游景区研究分析的文献较少,对游客心理容量的研究更少。本研究以陕西青木川古镇为研究对象,将自然环境容量与人文社会环境容量相结合,综合计算研究区域环境容量。

1 研究区概况

青木川古镇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的陕西省宁强县,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因明清时期建筑群落著称,古镇自然条件优越,生态植被良好,历史人文资源丰厚,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经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0 200 hm2,是保护完好的天然生态园[3]。保护区境内山脉绵延,南北宽15.5 km,东西长28 km,森林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有大片原始森林,除大量珍稀植物外,境内动物种类众多,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各5种,尤以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猕猴为代表的珍稀物种成为该区域的指示性物种[4]。境内凤凰山海拔2 300 m,整个山体形似凤凰,素有“小九寨沟之称”。从总体来看,古镇地处平坦,依山傍水,金溪河从中穿过,街道分布为南北格局,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新修的街道做到了“修新如旧”,新街道的修建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街的负担,居民生活区和住宿区主要集中在新街[5]。研究区位置如图1所示。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通过实地問卷调查、查询年鉴数据和访问景区管理者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通过数学统计模型对青木川古镇的生态环境容量、资源空间容量、居民游客心理容量和旅游经济容量进行计算,最终依据“木桶原理”,得出合理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数据主要由游客问卷数据和政府统计数据构成,其中政府统计数据由当地旅游局、环保局和气象局提供。为确保本次问卷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调查小组在2016年4月中旬在青木川古镇进行了预调查,由于青木川古镇景区面积较小,故将预调查地点选在青木川古镇景区门口和老街。发放问卷50份,回收46份,剔除其中2份有缺失值的调查表,有效问卷44份,问卷有效率为88.0%。然后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Alph值为0.82,说明问卷信度较好,根据预调查情况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建议,对问卷中部分题目选项进行了改进,为进一步的调研做好准备。

根据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及当地气候特征,正式调研时间选择在2016年10月1日至10月3日十一旅游高峰时期进行。调研期间,在青木川古镇向游客共发放问卷400份,考虑到游客主要集中在9:00-16:00,调研小组于2016年10月1日~3日11:00~16:00在古镇内辅仁中学、魏辅唐宅院、洪盛魁、荣盛魁、烟馆、回龙阁和乡公所7个景点内随机发放问卷,10月1日、2日各发放130份,10月3日发放140份,共收回问卷396份,回收率达到99.0%,剔除回答不完整的问卷2份,问卷有效率达98.5%。此外,调研小组还通过访谈形式与当地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受访人员主要包括县级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6名,青木川古镇景区管理人员10名,导游4名,当地旅游经营者30名。

2.1 生态环境容量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EECC),是指在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不至于被破坏的前提之下,旅游景区所能容纳游客数量的最大值。运用“系统论”观点,生态环境系统又包含其他几个子系统[6]。本研究区域为古镇遗迹类资源,主要从生活污水、大气环境和固体废弃物3个方面进行计算。

生活污水环境容量(WECC)是指旅游区内当前水平下所能处理掉的污水量与每日人均产生的废水量的比值,WECC计算公式为:

WECC=■ (1)

大气环境容量(AECC)是指在大氣环境质量未达到污染等级的情况下,污染颗粒物总量与每日人均产生的颗粒物量之间的比值,AECC计算公式为:

AECC=■ (2)

固体废弃物容量(SECC)是指每日所能处理的固体废弃物的能力与人均产生固体废弃物量之间的比值,SECC计算公式为:

SECC=■ (3)

E0=MIN(WECC,AECC,SECC) (4)

式中,E0是生态环境容量(日容量),即每日生态环境所能容纳游客最大量;WECC为生活污水环境容量;AECC为大气环境容量;SECC为固体废弃物环境容量。

2.2 资源空间容量

资源空间容量(RECC)是指在一定的标准下,旅游景区空间上所能容纳游客数量的多少。主要从时点容量、日容量和年容量3个尺度计算。时点容量是指某一瞬间内以游客对旅游景点占用最低面积为标准,旅游景点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旅游资源空间规模按最小值计算得到的容量值为极限时点容量,用公式可表达为:

R0=■■×Z (5)

Z=TT0(6)

式中,R0为旅游景点资源空间日容量(人/d);Xi为第i个景点的可利用面积;Yi为游客占用的基本空间标准;Z为旅游资源空间容量的日周转率;T为每日开放时间;T0为游览景点所需的时间。

2.3 旅游经济容量

旅游经济容量(TEC)是指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所能接纳的游客数量的最大值[7],一般主要考虑餐饮、住宿、交通3方面。本研究对古镇食物容量Cf的考虑主要从景区可接待游客同时用餐的人数来计算。青木川古镇不仅是旅游景区,还具备基层乡镇的功能,发展10多年来没有出现过食物供应不足的情况。因此,对经济容量的计算重点考察住宿和交通接待能力[8]。住宿容量Cb是指旅游目的地所能容纳的住宿游客数量之和,交通容量Cd是指各类交通工具所能承载的游客数量之和[9]。

Cb=■Bj (7)

Cd=■Fk (8)

TEC=MIN(Cf,Cb,Cd) (9)

式中,Cb为住宿床位决定的旅游日容量;Bj为第j类住宿设施床位数;n为住宿设施的种类数量; Cd为交通容量;Fk为第k类交通工具能乘坐的游客数量;m为交通工具的种类数量。

2.4 社会心理容量

社会心理容量(用Cr表示)是指在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来访游客都未对旅游目的地产生不良印象前提下所能接受的游客数量[10]。由于社会心理容量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感知情况,难以用确切值量化,一般采用问卷数据进行评价[11]。有研究者从整个景区角度出发,通过社会心理容量公式直接进行计算,但普遍计算标准不一定符合游客的真实感知,本研究通过问卷数据与目前用到的社会心理容量计算模型结合,测算出社会心理容量。具体运算公式如下[12]。

Cr=■Cp (10)

Cp=■ (11)

式中,Cr为日容量;Cp为时点容量;σ为基本人均空间标准;A为旅游区域面积;T为景点每日开放时间;T0为人均每次需要的游览时间。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态环境容量测算结果

本研究重点对生活污水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及固体垃圾处理能力3个指标进行分析。由于中心景区所在位置占河流流域面积较小,且河流水量较小,故暂不考虑河流自净能力。

3.1.1 生活污水容量 青木川古镇现有1个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的污水量为3 000 t,一般情况下,该厂处理污水规模为1 500 t/d。按照西北地区城市居民平均用水标准,居民生活用水为每人0.14 t/d,青木川古镇有居民10 900人,居民每天需水量为1 526 t,排污量一般按照用水量的80%计算,青木川古镇的污水量为1 220 t,按照现有处理能力,则污水处理空间还剩下1 780 t/d可以用于游客产生的污水处理。按照中国游客用水标准,平均每位游客污水排放量为0.24 m3/d,通过公式(1)计算,可知生活污水环境容量为7 416人/d。

3.1.2 大气环境容量 餐饮业厨房废气是青木川古镇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调研发现,青木川古镇中等规模的餐厅共90家左右,小型餐馆40家,中型餐馆30家,大型餐馆20家。小型规模餐馆每天向空气中排放的颗粒物量约为0.50 kg,中等规模的餐馆每天向大气排放的颗粒物量约为0.76 kg,大型餐馆约为0.96 kg,依据国家《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按照不同规模餐馆的最低去除率,青木川古镇每天处理掉的油烟颗粒物总量为1.716 kg。经调查,这些餐饮经营者都能使用清洁能源,而对油烟排放量比较大的餐饮经营者(如露天烧烤店、油炸小吃等)都要求用新型手段尽可能减少油烟排放量。随着古镇旅游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汽车尾气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而增多。由于古镇离中心城区较远,为了不受公共交通时间的限制,大多数游客会选择自驾前往,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主要选取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性颗粒物(PM10)作为监测源。青木川古镇地理位置特殊,绿水青山的定位对其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采用国家一级空气质量的标准作为衡量,即二氧化硫(SO2)的日平均浓度不超过0.05 mg/m3,二氧化氮(NO2)的日平均浓度不超过0.08 mg/m3,PM10日平均浓度为0.05 mg/m3。调研小组从宁强县旅游局获取的监测数据显示,青木川古镇在2016年端午节小长假、“五一”和“十一”期间游客呈现井喷趋势,其中10月4日接待人数最多,达到32 000人。另外,从宁强县气象局和环保局获取的资料显示,现阶段青木川古镇大气环境容量空气指标符合国家空气一级标准,在未采取任何环境净化装置的情况下,青木川古镇区域内的环境自净能力可以消耗掉大气污染物,故青木川古镇目前大气环境并不是影响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

3.1.3 固体废弃物容量 青木川古镇景区属于人文景观且面积有限,在不考虑环境自净能力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扩展性生态容量估算古镇固体废弃物容量。据实地考察发现,青木川古镇景区内有垃圾处理设备,每天可处理垃圾5 t,古镇居民每天产生的垃圾为1.8~2.5 t,因而古镇每日能处理游客产生的垃圾量为2.5~3.2 t,平均值为2.85 t。根据《旅游与环境》中的规范标准,中国旅游者产生的主要污染物量中,居住游客人均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标准为每人0.5 kg/d。根据公式(3)计算可得古镇固体废弃物日容量为5 700人/d。古镇内的固体垃圾处理设备还在不断更新之中,除了几个游客高峰时段,青木川古镇固体废弃物暂时不会对青木川景区生态环境容量构成限制因素。

综上,根据公式(4)计算可得E0=MIN(7 416,

32 000,5 700)=5 700人/d。因此,青木川古镇生态环境容量(日容量)为5 700人/d。

3.2 资源空间容量测算结果

青木川古镇景区主要包括新街和回龙场老街,主要景点包括魏辅唐老宅(国保单位)、回龙场老街(国保单位)、辅仁中学(省保单位)、烟馆、洪生魁、荣盛魁和回龙阁。经过咨询专家和借鉴已有文献中的经验值,遗迹类露天广场旅游资源适宜游客游览的最小面积为8 m2/人,古民居内适宜游客游览的最小面积为3 m2/人,经调查,青木川古镇景点开放时间为9:00—17:00,共8 h,利用公式(5)可计算出青木川古镇旅游环境时点极限容量为815人/h,其中辅仁中学时点极限容量最大,为163人,日容量为1 300人,回龙阁时点容量最小,约为40人。总体而言青木川古镇旅游资源日极限容量R0为10 610人次,见表1。

3.3 旅游经济容量测算结果

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是以食住行的供给能力为指标来衡量,三者共同决定了青木川古镇的旅游经济容量。目前青木川古镇和距离景区较近的广坪镇可同时接待200人以上的餐馆共12家,可接待100~200人用餐的餐饮店20家,特色摊点数十家,但是在研究餐饮容量时,应计算集中用餐时段能容纳游客就餐的人数。通过调查了解到,平均用餐时间为40 h,餐饮店可同时容纳游客用餐人数至少为8 000人,因此青木川古镇食物容量约为8 000人。

住宿容量情况,住宿类型分为青年旅社、古镇民宿、古镇宾馆、主题假日酒店4类。据实地调研得知,古镇有85家提供住宿的酒店,共有930个房间,5家青年旅社可提供的床位数为366人/d;民宿32家,平均每家至少可容纳35人住宿。计算可知,古镇民宿至少可容纳1 120人/d;有宾馆40家,每家有标准间、单间、三人间和多人间不同类型的房间,平均每家可容纳的人数至少为40人。计算可知,酒店宾馆类住宿可容纳的游客为1 600人/d;主题假日酒店8家,共有房间35间,平均每间房子入住2人,可容纳的游客数为560人/d。根据计算公式可得,青木川古镇住宿类旅游设施每天可容纳的游客为3 616人/d。

目前古镇正在使用的停车场有3个,共有车位570个。2个用于停放7座及以下车辆,有车位450个,可容纳约3 150人/d;1个用于35座及以上大型车辆的停放,车位80个,供大型车辆停放的车位可容纳的游客数量约为2 800人。通过Cd计算公式可得,古镇交通环境容量为5 950人/d。

综上,TEC=MIN(Cf,Cb,Cd)=MIN(8 000,3 616,

5 950)=3 616人/d,即青木川古镇的旅游经济容量为3 616人/d。

3.4 社会心理容量测算结果

青木川古镇正处在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由于游客数量的增加,青木川古镇的居民也从中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收益,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13]。旅游环境容量是由生态容量、经济容量、心理容量三个变量决定,游客的心理容量一般是低于生态环境容量、经济容量和空间容量[14]。根据环境心理学原理,人在从事各项活动时,对周边的空间有一定的要求,超过要求范围都会使个人感到侵犯、压抑、拥挤,导致情绪不快、不安,游客对个人需要的空间大小受到场地的特性、旅游者年龄、性别、职业和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旅游资源的合理容量更多的关注点应该集中在游客满意基础上的心理感知研究[15]。研究采用公众参与问卷调查的方式,预测青木川古镇风景区开展旅游的社会心理容量。

根据问卷数据,本研究将游客遇到人数的可接受程度划分为6个等级,然后对遇到人数为各定距的区间游客人数的状况进行评估,将感知情况赋值为1~5,数值越大表示越拥挤,3为是否拥挤的临界值。均值小于3表示为游客不可接受的范围,标准差越小则规范共识越强。根据问卷数据统计结果,游客心理容量可接受程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青木川古镇游客人数为1~100人,均值为3.89,属于所有年龄区间中均值最大的阶段,游客最愿意接受的人数为100人以内,游客超过3 000人,均值小于3,则表示无法接受;当游客遇见人数在501~1 000人时的标准差最小,说明此时游客的规范共识最强。当游客人数为1 001~3 000人时,均值略小于临界值3,此时已接近游客合理心理容量的最大值。游客可接受的游客人数3 000人以内满足绝大部分游客的心理感受,即青木川古镇的游客心理日容量为3 000人/d。

青木川古镇游览面积为10 000 m2,古鎮景点日开放时间为8 h,通过问卷调查,在不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前提下,取合理游览时间为3 h/次,基本空间为8 m2/人,由公式(10)计算可知,古镇游客的心理容量为3 300人/d,与针对青木川古镇的实际调研问卷所得出的3 000人/d相接近。根据木桶原理,取最小值,得出青木川古镇社会心理容量为3 000人/d。

4 结论

本研究对旅游环境容量的4个子系统分别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青木川古镇生态环境容量中固体废弃物处理容量为5 700人/d,资源空间容量为10 610人/d,旅游经济容量为3 616人/d,社会心理容量为3 000人/d。根据木桶原理,影响旅游环境容量大小的限制性因子取决于木桶的最短板,称其为短板效应,因此青木川古镇旅游环境容量为3 000人/d较合理。通过横向比较可知,4个容量中,古镇资源空间容量最大,其他3个分量与空间容量发展并不协调,也说明了古镇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而社会心理容量最小,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均不应降低游客满意度,景区可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新景点等手段来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经济容量与社会心理容量接近,就住宿设施而言,基本满足了游客住宿需求,但景区住宿设施的个性化和可供游客选择的住宿类型较少。

参考文献:

[1] 夏圣雪,严 欢,张雅玮,等.长江三角洲古镇旅游环境容量分析——以浙江乌镇西栅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80-4483.

[2] 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维真.青木川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学理论,2011(20):133-134.

[4] 王桂莉.陕南古镇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5] 田海宁.浅析青木川古镇聚落形态特征[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3):36-39.

[6] 于安静.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盘锦湿地旅游区为例[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5.

[7] 吴志才,彭 华.旅游生态环境容量的经济学探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3,15(1):69-74.

[8] 姜 锐.浅析公益性旅游景区容量的测度与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162-163.

[9] 刘雪春.福宝古镇旅游与环境生态安全的耦合[D].重庆:西南大学,2008.

[10] 靳美娟,王迎春.蜀南竹海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及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0):200-204.

[11] 李 静.山西省永济市主要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与分析[D].武汉:湖北大学,2014.

[12] 张明伟.宝兴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替代生计实践模式效益评估[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3.

[13] 韩学伟.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5.

[14] 马扬梅.旅游心理容量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1.

[15] 李 莉.山岳型景区游客拥挤感知与旅游体验研究——以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