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逻辑在前期分析中的应用

2018-11-12 11:06董伟
牡丹 2018年24期
关键词:演绎推理景观设计尺度

景观设计逻辑是应用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及一些整理感性材料的方法(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统计等)来认知、理解和改造场地,以协调与社会、自然关系的思维过程。

一、景观设计的前期分析

景观设计的过程可以基于不同的逻辑认知顺序划分阶段,如按时间先后、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特殊等。不管基于怎样的先后顺序,其中用到的逻辑知识都是相似的,因此本文以应用最为普遍的时间顺序为例,将景观设计的过程分为前期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和设计表达四个阶段。前期分析阶段,是整个设计的初始阶段,是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基石。基于时间顺序,其一般可以细分为材料收集、景观表述、景观过程、景观过程评价四个基本步骤。

二、景观设计逻辑在前期分析中的应用

景观设计一般来说可以看作一个复杂论证,是由一系列论点、论据按照一定论证结构组成的。而前期分析阶段的成果是整个设计论证中的第一级论据,是之后的推理链条的逻辑起点,是整个设计合理性的前提。

(一)材料收集

收集场地信息卫星图、高程图等与后期设计相关的所有信息。它属于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的感性材料收集阶段,是整个设计工作的基础。场地材料的收集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来源于对场地的实地调研。进行照片拍摄,记录场地使用感受,走访设计使用人群,针对场地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等。二是利用互联网或走访相关单位,搜集无法通过现场调研取得的信息,如场地的地质、水文、实测地形图和卫星图,场地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方案,相关区域的城市设计方案,相关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当地文化遗产材料等。

(二)景观表述

景观表述是指将场地信息基于认知习惯分门别类地表达出来。景观表述这一步中主要应用的逻辑方法是分类。人们可以将上一步中搜集的与场地相关的大量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将其按照认知顺序进行分类,以清晰化、系统化地表述设计场地。分类即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将对象区分为若干种类,使每个种类相对于其他种类都具有确定的地位。在进行场地材料分类时,人们需要注意以下三个规则:分类的各个子项应当不相容;各子项之和必须穷尽母项;每次分类必须按同一划分标准进行。

分类的方法应用在景观表述阶段可以将与场地相关的大量感性材料分成若干具有同一属性的类别,基于不同事物属性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如尺度、构成要素、体验方式等。

为了更加清晰地表述设计场地,还可以在一次分类的基础上,对各个大类再次进行分类。大尺度的景观设计,以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的台州反规划项目为例,将项目中材料首先按照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进行总体划分,在宏观尺度和中观尺度按照“千层饼”和“基质-廊道-斑块”模式、在微观尺度采取“千层饼”和场地认知模式进行再次分类。小尺度的景观设计,以2017艾景奖等级奖作品“黄土地上的新生命”方案为例,设计者首先将场地信息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两大类,然后在两个大类下又基于尺度再次進行划分,将自然地理这一大类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小类,又将宏观小类再次划分为区位分析、历史地理、气候等更低一级的类别。从以上案例也可以得出,通过逻辑分类的方法,人们可以把杂乱的场地信息层层分类,最终建立易于认知的塔状信息结构。

(三)景观过程

景观过程是指在时间作用下景观场地中生物过程或非生物运行过程。从场地信息中基于景观中不同的事件,筛选出相关信息建立过程模型。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将自然视为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设计一定要遵循自然的非生物过程。柳冠中在《设计方法论》一书中提出了事理学的设计方法论,同样将设计关注重点放在设计的“事”而不是“物”中,这里的“事”即场地的使用过程,物即设计中的“事”的最终物化后的成果。

以俞孔坚教授的台州反规划项目为例,基于场地信息将景观过程分为三个大类,即自然非生物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宏观的自然非生物过程包括降水、径流过程、潮汐与洪水过程、海岸及滩涂演变过程。生物过程包括植物分布和扩散、动物的栖息和迁徙。人文过程包括海塘、河道水利工程演变、城镇扩展和土地利用格局变迁、遗产与文化景观、市民的游憩过程。

(四)景观过程评价

景观过程评价是指对景观中各个运转过程进行评价,从景观运行的过程中归纳或演绎出每个过程是否正常运转,给出利害评价。这一步主要应用逻辑学中的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等归纳方法。

1.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联系的推理,主要包括三段论以及完全归纳法等。一般来说,演绎推理是一个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三段论由三个性质判断组成,其中两个性质判断作为前提,一个性质判断是结论。在日常的应用中,为了提高沟通效率,常常将其中的一个判断省去,这种形式被称为省略三段论。例如,“场地日晒太强,因此场地不适宜游憩”这句话是一个省略三段论。在形式上它有两个性质判断,一个前提,一个结果。而完整的推理过程是“场地日晒太强,日晒太强不适合游憩,因此场地不适宜游憩”。

完全归纳法是由某类事物中每一个事物都具有某属性推出该类全部事物都具有该属性。例如,某景观场地中十个坑塘,人们对十个坑塘的水质进行检测,发现其水质都被污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个场地中所有坑塘都被污染了。而坑塘水质是景观水过程一部分,人们可以进一步推理出景观水过程的存在问题。

无论在景观设计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演绎推理都具有逻辑必然性,它的断定范围是蕴含在前提之中的,而类比推理、归纳推理都是超出前提断定范围的推理。

2.类比推理

人们观察到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许多属性上都相同,便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它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或由普遍到普遍的推理方法。在景观设计中,类比法是一种常用但可靠性不高的方法。例如,A地某景观树生长状况存在问题,可以类比推理出,与A地相临的B地,相同气候条件和养护条件下,这种景观树的生长也会存在问题。类比法的可靠性可以随着相同属性数量的增加而可能增加。

3.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或然性联系的推理。归纳推理不仅包含简单枚举法、类比法、统计推理与求因果五法,也包括一些归纳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概率、统计中的选样求平均数及假说等。

简单枚举法是指人们观察到某类中许多事物都有某属性,而又没有观察到相反事例,就做出结论某类事物都有某属性。例如,某公园中有景观座椅200处,调查其中40处,结果发现均存在座椅老化、破损,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据此可以归纳推理出该公园的座椅都存在同类问题。人们也可以据此推理出景观游憩过程存在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简单枚举法的可靠性有赖于调查事例的数量。

现实中的景观场地往往是复杂的、综合的。各类过程不仅各自形成系统,还和其他过程系统耦合在一起。因此,在相应的设计实践中,三种推理方式及逻辑方法通常都是混合应用的。

三、结论

前期分析不简单是收集信息,它还包括深入场地信息,将场地信息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其他必要的逻辑方法进行分析,以获得对场地的理性认知。这一过程在实践中是不容轻视的,是保证景观设计方案清晰、有力的基础。

(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作者简介:董伟(1989-),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方向:景观生态学。

猜你喜欢
演绎推理景观设计尺度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高中地理教学
宇宙的尺度
2014.3新高考高二数学配送练习参考答案“推理与证明、复数”测试卷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