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誉棱
【摘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根基.而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认知水平、能力素养和数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生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综合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倡导学科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们应探索更为细化、更具操作性的学科素养的培养途径.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学会思考和数学表达,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综合能力,使数学学习的过程成为思维品质不断强化的过程,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探究,提升学习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让学生在探究中收获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教学实践证明,知识的学习应该循序渐进,注重“慢”节奏,教师不能“一步到位”,应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归纳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并没有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课前准备了一些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新课伊始,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正方体,拼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学生们听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后,都非常的兴奋,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正方体,投入到了拼的活动中.不一会儿,学生们便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便争着和大家分享自己所拼的长方体:① 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② 长6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③ 长7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操作阶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跳出具体的操作,教师向学生问道:“你所拼的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概括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数学素养的形成,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而应该放手让学生探究.上述案例,教师为学生设计探究活动,丰富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及时上升到理性思考,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拓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教材中的知识是学生素养形成的有效手段,教师应该用活教材,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看待生活现象,延伸学生学习的广度和厚度,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在教学加法交换律的时候,教师出示情境图:“有28个男生在跳绳,有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跳绳的有多少人?”有学生列出了算式28+17,也有学生列出了算式17+28,因为这两个算式都是计算的跳绳的总人数,学生自然会想到28+17和17+28的和相等,可以写出等式28+17=17+28.教师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引导学生仿照这样的例子,再写出几组这样的等式,( )+( )=( )+( ).学生们完成得又快又准确,发现在加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顺利地帮助学生建立了加法交换律的概念.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将加法交换律表示出来.学生们进入了思考中,不一会儿,学生们便有了答案:① 可以用文字进行表述:甲数+乙数=乙数+甲数;② 运用画图的方法表示△+□=□+△;③用字母表示:a+b=b+a.……虽然学生们的表示形式不一,但无不彰显着学生的智慧,它们都属于数学符号,体现了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上述案例,教师运用情境图进行引入,让学生感悟加法交换律的内涵,然后想办法表示出加法交换律,感受到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培养了学生的符号化意识,促进学生的算术思維向代数思维的转化.
三、挖掘内涵,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华和精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应该渗透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促进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1杯橙汁,小东第一次喝了橙汁的一半,第二次喝了杯中剩下橙汁的一半,小东就这样连续喝上次剩下的一半,一共喝5次,小东一共喝了这杯橙汁的几分之几?题目出示后,学生很茫然,不知如何入手,经过思考,有学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12+14+18+116+132,怎么算出它的结果呢?有学生提议,先通分,然后相加,但这样显得非常烦琐,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简便一些的算法,并在屏幕上出示了一个正方形,把它看成“1”,然后用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出它的12,14,18,116,132.通过观察所画的图形,没有涂色的部分应该是132,1-132可以算出涂色部分,也就是正确的结果.
上述案例,教师没有只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挖掘知识背后隐含的数学思想,感悟到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的价值和意义,达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数学学科本位,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重点,以教材为基础,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阳美玉.浅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7(61):114.
[2]刘濯源.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策略[J].江苏教育,2016(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