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传统商业文化遗产及其空间环境变迁和保护研究*

2018-11-12 08:51谷秋琳蔺宝钢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商铺商业文化遗产

谷秋琳 蔺宝钢

0 引 言

传统商业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商业一些曾领先并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无形的文化精髓及其有形的物质载体,延续着历史文脉[1]。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传统商业及其空间在范围和影响程度上虽已不占主导地位,但仍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在地方民众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对商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正在加强,但是由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整体起步较晚,而且缺少对商业文化遗产的专门保护,许多重要的商业文化遗产并没有作为有机的整体,被较好地记录和保护下来,并正在逐渐消亡。因而,加强商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2]。

传统商铺是商业文化传承最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全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其商业和手工业有着辉煌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其中便涵盖众多优秀的传统商铺。但商业的发展是会依着城市空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遗产的保护也会随之出现问题。因此,有必要先对西安市传统商铺现状及其文化遗产留存情况进行整理,通过研究其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发展变迁状况,分析目前商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将所有文化遗产在“整体性”的保护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一突破,才能实现商业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城市商业建设的完美结合。充分发掘和利用商业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研究保护和发展的新方法与新思路,使传统商业不断焕发生机,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表1 西安市传统老字号商业分类表Tab.1 class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time-honored brand business in Xi’an City

1 西安市传统商业现状

如今,西安市的传统商业可以从行业的角度归纳为:传统餐饮业、传统医药业、传统服饰业、传统百货业、传统文化休闲业、传统手工业等几大门类。其中个别门类又可以细分为几个小的类别,如百货业包含日用百货、副食果品、茶庄烟店、绸缎布匹、服装鞋帽、钟表眼镜、文体用品等。文化休闲业包含影院剧场、文物书店等。具体的行业并非固定在某个特定范围之内,也可以属于两个或者多个大的行业品类,如:传统手工业类商业有一部分是包括在传统餐饮、传统服饰等手工技艺中的(表1)。

其他还有一些商业类别大多以传承人和技艺的传承为重点,虽然被记录在册,但很多都面临受众面较小、传承人凋零等现实问题,发展状况令人堪忧。

以西安老字号商业为例,从不同经营内容的传统商业在城市的分布中看,大多仍依附于传统商业街区而存在。餐饮类由城内向城外扩张相对较快;其次为医药类,正逐步向外扩散,但相于较餐饮类“老字号”,其数量少而密度低;而服饰类和其他类别“老字号”则固守在旧城传统历史商业区域内,几乎没有向新城区扩展[3](图1)。

2 西安市传统商业的发展变迁

西安市传统商业如今的发展变迁状况各异,与全球化浪潮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是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并存与矛盾冲突的表现,也是传统商业发展变迁的机制。

2.1 生存环境的变迁

图1 西安市传统商业城市分布图概览Fig.1 traditional business distribution in Xi’an City

过去的商铺大多依附于老城中的传统商业街区而存在。清末民初,是西安市传统商业的繁荣时期,西大街、南院门和东关成为三大商业中心,各具特色。整体商业氛围浓厚,商业建筑风貌统一,有地域文化特色,是城市传统文化特征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但随着西安城商业重心大转移,南院门商业区首先衰落了。辛亥革命以后,1912 年陕西都督张凤翙下令拆除满城的城墙,开辟了东大街,接着又修建了两侧的街房,这是城内商业区逐渐向东半部转移的开始。1928年西安建市以后,市政府把满城区划为新市区,规划道路,标卖荒地,开辟了东、西、南、北四条新街,沟通了新市区与主要街道的交通。1934年陇海铁路通车西安以后,新市区的东半部逐渐发展成为新工业区,北新街附近也建设了不少新村,成为城内最阔绰的住宅区。东大街由于距离火车站和西一路的汽车总站都比较近,便成为西安交通的枢纽,于是新开设的商店、旅馆业也越来越向这里集中,逐渐成为一处新的商业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特别是第二年武汉失守以后,大批工厂内迁,接着是沦陷区的难民也大批涌入西安,新市区人口不断地增长,直通火车站的尚仁路(今解放路)一带,也很快地发展成为又一处新的商业区。直到1949年解放前夕,西安城内的商业重心已经大部转移到东半部,南院门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4]。

解放后,西安市的所有商业又受到了三次重击: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社会主义公私合营,传统商铺经历了历史上第一次体制上的变革。西安市对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市所有公私合营店铺、私营店铺等均由国营专业公司按行业归口,实行统一管理。1966年文化大革命至改革开放前,在“破四旧”的冲击下,西安的很多老字号商铺被勒令取消,招牌被强行砸毁,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改革开放以后,新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形态演变使传统商铺渐渐成为城市发展脉络上的死穴。在没有清楚认识到城市文化发展定位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西安商业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新兴品牌快速崛起,国外著名品牌进入本地市场,传统商业受到市场经济浪潮强有力的挑战。传统商业受到了规划、建设和开发的三重打击[5]。

随着传统商业街区环境的不断消失变化,传统商业建筑也逐渐被现代商业建筑所同化。很多老式的传统商业店铺, 基本都是以家庭式的小型零售和作坊商业构成的,所以商居混合形式的“前店后宅”、“下店上宅”的建筑形式比较普遍,程式化程度很高,建筑的外部形象非常相似,但各个商铺以不同的门头、牌匾和招幌作为商业特色来区别所卖货品,直接点明经营内容,同时也具有装饰功能[6]。到民国以后才出现百货大楼等形式的近代商业建筑,但依旧有着类似的风格。但是到了现代,其变化可谓五花八门,传统商业建筑形式也逐渐迷失,建筑空间形态不断西化、现代化,尤其是建筑内部空间环境已完全根据现代商业空间需要而改变。虽然极个别建筑还保留一点传统元素,但整体文化内涵渐已流失,只有个别近代传统商业建筑风貌还算保存完整(表2)。

2.2 传统商业模式的变迁

随着国家对于商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逐渐加强,乱拆乱建现象如今已基本不见,但是对商业文化遗产所造成的破坏却已不可再生。各传统商业为了谋求发展,只有不断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转型,以求在现代商业的大潮中夺得一席之地。对于西安市来说,转变的模式主要有:第一,一些传统商铺已经由原先的家庭式小型零售和作坊逐渐向“企业化”转型,并形成一定规模,且不断由单体店铺向“连锁店”模式转化;第二,引入“互联网+”的销售模式,不断扩大销售渠道;第三,传统百货商业逐渐向新的集购物、娱乐、餐饮等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模式转化;第四,依托现存的传统商业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等进行“旅游开发”,以文化旅游吸引消费者,来带动原有传统商业的发展;第五,依托一些传统村落,开发建设“民俗村”旅游项目[7],众多传统商业品牌纷纷入驻,令传统商业在民俗文化的大氛围中求得发展。

表2 西安市传统商业建筑风貌变迁情况示例Tab.2 traditional business architectural style changes in Xi’an City

3 西安市商业发展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目前,西安市的传统商业在国家及省市政府大力扶持下积极转型,虽已取得一些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隐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3.1 原真性破坏严重,文化价值流失

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一些老字号商业,由于前期过于重视商业的开发,虽然也对商业形象较为看重,但对自身的文化优势没有进行认真地审视和理解,对传统技艺、传承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所忽视,因此传统味道有所流失。例如:传统建筑及其空间环境修缮过程中,缺乏专业设计指导和依据,肆意添加与文化不符的建筑装饰构件:不停加高的楼层、不锈钢门窗、风格迥异的家具陈设、金碧辉煌的柱子等等,毫无自身文化性可言,甚至导致存在文物损毁的隐患[8]。非物质文化与传统建筑空间环境载体契合度不高,不能很好地突出传统商业的文化特色,空间体验感较弱,仅仅是装修的“富丽堂皇”并不能提高对本地居民的吸引力,因此,只能吸引一些不太懂得本地文化又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

另一些连锁式经营的传统商业,快餐式的经营理念使传统文化品质很难把控,传统建筑空间环境风貌难以维持。众多连锁店无论是建筑风貌还是文化标识完全与现代连锁店无异,且风格各异,就餐时感受不到品牌所特有的传统文化氛围。

3.2 传统商铺周边环境破坏严重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价值取向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传统商业街区由于在许多方面受限,其服务能力正不断缩小,使得一些势力顺势而为,出现了所谓的“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和城区道路拓宽项目[9],造成传统商业空间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商业地位和交通处于劣势。更多多功能、大规模商业中心所出现的地方,周边街道更宽广,到达更便利、停车场更便捷,这些都使交通可达性低,周边很难停车的传统商业街区丧失了商业地位上的优势和竞争力,其吸引力和影响力也随之降低。但许多传统商业街区由于历史因素都拥有历史城区的黄金地段,于是便成为现代商业开发争夺的目标,在利益驱使下,很多传统商铺遭遇“拆迁”,脱离了传统街区的环境,被迫失去原有的生活文化场所,在城市中散落、重建、被现代建筑同化,有些甚至消失不见。有的老街要么推倒重建,要么被分区承包;有的已逐渐变成了现代尺度的城市街道,使传统商业气息丧失,传统商业模式被人为割裂[10]。传统商铺被“孤立”在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中,极力挣扎着。

二、现代商业模式对传统街区内商铺的挤压。现代商业综合体模式成为一种趋势,正在不断挤占传统商业街区的市场,传统商铺的销售模式只能向精细化发展,服务对象趋向小众和周边街区内的消费人群,无法抢占大的市场,不利于良性循环。

三、小尺度空间已不能适应现代商业的要求[11]。传统商铺所处的原始街道尺度空间较小,空间利用率已经到达极致,不能满足现代商业活动对空间场地的要求,只能进行整齐划一、毫无特色的空间环境“改造”或在其他现代城区开设分店来适应变革的市场环境。

3.3 空间形象模糊,整齐划一,缺少自身文化特点

建筑空间的风格和功能作用最能反映特定时期和区域内的风土人情。但有些传统商铺室内外空间装饰变得非常类似,例如:室内都是相似的深色木质展架,相似的木质楼梯、仿古灯具等。建筑外立面都是同全国类似的仿古建筑,没有陕西建筑特色、民族特色,无论走进哪一家,都感觉差不多。再例如:招幌作为现代广告业的雏形,在古代商业活动中也是商人以招揽消费者为目的的一种推销手段,根据行商、坐贾以及行业、商品的不同特点,招幌的形式也有所区别,行商由于位置不固定,较常使用叫卖、代声或实物招幌等形式。以招幌经商,世代相袭,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酒旗,发展到近代以来的多种招幌形式,招幌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商业民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彰显的传统商业精神更是被广为传颂[12]。而现在的一些民俗村的商业街建设,一味追求建筑的整齐和美观,制式的建筑、店铺门面、牌匾,忽略了传统商铺特有的文化标志和符号,这都不利于传统商业个性化的发展。

3.4 商业文化空间缺乏吸引力

有些商业空间环境依稀能看到传统样貌,但是条件过于简陋,非物质文化与传统建筑空间环境载体仍旧契合度不够,虽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技艺、传承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本地居民凭着对这些传统“味道”的喜爱和情感上的寄托依旧光顾着这些商铺,但却无法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前来。

还有一些几近消失的边缘或已经消失的传统商铺。随着传统物质空间载体的变迁,造成顾客的流失,经济发展受制,最后传承人流失,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无法传承。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所有的文化遗产都相继改变直至消失。

总之,上述问题都令实体店铺的空间体验感弱化,降低了民众的吸引力。再加上互联网、电商经营模式的介入,使顾客去实体店铺的欲望减少,不利于传统商业店铺实体化经营模式的发展,同时削弱了商家对物质空间环境的文化传承与设计更新。

4 西安市传统商业遗产保护方法探究

传统商业文化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商业精神、商业技术及手工艺、文化符号、品牌价值等无形的文化。其保护不可能孤立存在,任何文化都必须要有供其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必定是要建立在物质文化载体的基础上。其所包含的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传统商业所形成的建筑空间形态及其周边环境、场所以及传统工具等有形的载体。当然,还有“人”,这里所指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还有商业贸易中所涉及到的消费民众,这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建立“整体性”“活态化”的保护和发展。其传承一旦停止,商业文化遗产也就只能成为历史的见证,甚至完全消失。要让传统商业保持自身的活力,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必须是是整体性、统一性的规划建设,即从“人”“无形的商业文化”“有形的物质空间载体”这三个角度同时出发,即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空间”[13]的理念,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同问题不同分析,以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多样性,才能在城市的更新和变迁中不断延续。

4.1 科学专业的指导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建设,分类对待,资源利用最大化

图2 老孙家饭庄老店地理位置Fig.2 the location of old shop of Laosunjia Restaurant

图4 老孙家饭庄老店现状照片Fig.4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ld shop of Laosunjia Restaurant

首先,就建筑及室内空间环境来说,对于经济状况发展较好的传统商铺,可以请专业人士对现有物质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与优化指导,以提高整个建筑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的文化氛围。保留传统特色建筑构件,拆除违规建筑,统一协调。利用多种设计手法合理安排内部空间功能和交通流线,增加内部空间使用率,丰富空间层次。尤其是具有连锁品牌的传统商业,更要提炼自身的文化特色加以利用,对店铺的整体形象进行统一设计。以西安老孙家饭庄为例,其前身名为老孙家牛羊肉泡馍馆,是一家伊斯兰风格的清真餐饮店铺,目前在西安市内拥有众多分店,但建筑风格各异。老店位于东大街旧址附近,共三层,一层外租给别的商业店面,二层为快餐大厅,三层为包间,传统伊斯兰式建筑风貌已完全消失,就餐环境一般,室内空间划分基本满足功能需要,与传统文化结合不够(图2-4)。应该完善其空间功能设置,增设等候区;适当扩大营业面积;完善传统文化展示区域,如传统制作工具、工艺展示、老照片的展示等等;重新进行建筑立面改造,结合传统文化特色,重新进行室内空间的装饰设计;统一所有楼层及其所有分店店面的设计风格。在设计中,可适当加入具有伊斯兰风格的设计元素和构件。对于经济状况发展一般或较差的商铺,应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提出改良方式,必要时予以资金支持。

图3 老孙家饭庄老店平面图Fig.3 the plane of old shop of Laosunjia Restaurant

其次,就周边环境来说,能留在传统商业街区、文化街区最好,即使不能也考虑就近原则,对于已经拆迁的传统商铺,尽力使其不要过于分散,鼓励传统商铺聚集式发展;对于原始风貌已被破坏的传统商业街区,尽力修缮,维护传统商业良好的环境氛围;对于所有商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尽力发掘,即使有些因为一定原因消失或“文化空间”残缺,只要把现存的找到,放入历史文化博物馆里,让它变为一种教育资源或一种艺术品,也同样具有价值[14]。

最后,传统商业店铺的门头风格、牌匾、招幌等也都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不同的商业类型,特征也不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应予以保留。因此,在面对民俗村、特色商业街的建设和旅游商业开发时,其中的传统商业虽在整体规划和建筑上根据当地乡村风貌有着统一的考量,但是在商业店铺的门头立面等有着明显文化标识的部位,应考虑让其根据商业类型的不同、品牌的不同、企业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具有可识别性,重视自身文化价值的保留和传承。

4.2 利用现代手段提高“人”的文化保护与发展意识

无论哪种类型的传统商铺,都要不断提高其对于自身商业特色和文化的整体保护和发展意识,利用不同手段,吸引更多的外来人自发地去认识、了解、保护,甚至是传承和发展这些传统商业文化。在面对现代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全新商业模式的冲击时,不应排斥,反而应该欣然接受,取长补短。在接受网络购物带来便捷的同时,找出其亲身体验感较差的不足之处,重视实体店铺的文化体验感,提升文化品味。可以融入多种设计手法及科技手段,促使营业空间在功能、布局、设施、展示手法等进行多方面的改变,例如:发掘商业非遗的文化记忆,在非遗展示区,将人、故事利用互动式体验融入场景之中,让顾客在这里可以得到舒适、全方位的购物感官体验,提高对文化的感知,增加传统商业对于民众的吸引力。借此同时增加线上和线下的购物成交率。还要不断培养非遗传承人及群体,带动产业未来的良性发展。

4.3 不断发掘传统商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开发与保护方式

一是面对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商业开发。文化的传承就需要演进,传统可以保存记忆,但同时需要创新。有一些传统工艺,或许看起来缺乏现代实用的价值,受众人群极小,但是可以通过与其他技艺或设计相结合,使其产生新的商业价值。例如:传统篾纸灯笼可以与现代家居的灯饰结合设计。再有,传统商业一样可以引入现代商业综合体概念。现代商业环境设计,需积极倡导新的消费方式,提供合适的空间,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5]。不仅是经营部分,通过整体的规划,连同传统商业非遗展示、传承人与消费者互动活动、高品质的专营店、文化体验店等等一并引入,再加上融入传统商业文化的公共艺术设计展示烘托文化气氛,吸引人们在这里感知、接受教育,进而喜爱、自发进行消费。这样一来将商业非遗教育与商业推广结合,而不是纯粹的博物馆式教育或简单的商业化利益,二者彼此平衡。

二是面对传统商业文化的教育与传承。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AR/VR等现代化资源和途径的有效利用也可以为非遗的传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如剪纸、皮影等手工艺的传承,不要局限在“非遗名录”的保护中,或一家人口口相传的传承模式,可以放开思维,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便于更多人了解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或者不局限于传统创作题材,加入一些更新颖的人物形象……文化需要保护,传承需要依靠创新才能不断演进。

5 结 语

传统商业留给我们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记载着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发展变迁,是城市文化底蕴和魅力的具体体现。已造成的破坏虽令人惋惜,但也不能因害怕而固步自封,仅仅将其用“玻璃罩”保护起来,或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随波逐流,对这些优秀的传统商业文化来说都是极大的损失。我们应当立足当下,不要总是企图挽留那些已逝去的,要看到现在还有的,注重消费方式和销售模式的变化,让空间环境设计紧随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物质文化”、“人”、“非物质文化”这三方面共同发力,不断挖掘潜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专业的技术指导,发挥最大价值,展望其未来的成就。商业空间环境永远不会一成不变,会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不同需求而改变,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在保护文化的前提下,不断适应新的市场变化才能不被历史所淘汰,从而焕发新的生机。

图表来源:

图1-3:作者绘制

图4:作者拍摄

表1:作者绘制

表2:历史照片(自上而下)

西安城记. 西大街拆迁前的老照片:曾经的老西安,曾经的模样 | 精选[EB/OL]. [2018-02-02]. http://m.sohu.com/n/479706745/?mv=3&partner=tianyu.

陕西省地方编纂委员会. 陕西省志第七十七卷民俗志[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

贾平凹. 老西安——废都斜阳[M].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9.

西安雁塔藻露堂中医医院. 藻露堂与五味十字[EB/OL]. [2018-02-02]. http://www.zaolutang.com/meitibaodao/695.html.

新浪新闻中心. 藻露堂老宅再现[EB/OL].[2018-02-02]. http://news.sina.com.cn/s/2006-08-23/09519825669s.shtml.

玩聚西安. 西安碑林区商业商贸发展概述[EB/OL]. (2015-11-17)[2018-02-02].http://www.helloxa.com/Special/XiAn/beilin/9566.html.

联商网. 西安民生集团[EB/OL]. (2009-09-14)[2018-02-02]. http://mail.linkshop.cn/web/archives/2009/119879.shtml.

新浪博客. 西安老照片61:西安和平电影院[EB/OL]. (2015-03-13) [2018-02-02].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1179180102vjnm.html.

搜狐网. 除了钟鼓楼 西安近代十大“城宝级”建筑你造么[EB/OL]. (2016-03-07)[2018-02-02]. http://www.sohu.com/a/62355261_355345.

现状照片

和平电影院来自大众点评. (2015-03-13)[2018-02-02]. http://www.dianping.com/photos/408535571.

其余均为作者拍摄

猜你喜欢
商铺商业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
沉浸式剧院——Dear So Cute商铺与咖啡馆
商业前沿
活态文化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