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宜居既有住区更新理念与住区化养老设施建设研究

2018-11-12 08:51刘东卫闫晶晶单思聪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住区部品八宝

刘东卫 闫晶晶 单思聪

1 北京市既有住区养老设施建设问题的研究

1.1 养老设施介护性资源稀缺

在我国人口高龄化、失能化,家庭空巢化、少子化交织发展、四化并发的老龄化背景下,关注和改善高龄失能失智和独居老人群体的照护问题已成为当前养老事业亟需关注的焦点性课题。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19.3万,占总人口数的10.1%,80岁以上户籍高龄老人高达59.5万,占总人口数的4.4%,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首次达到82岁的水平,失能老人群体随之不断扩大。同时,目前城市失能老人所依赖的传统居家照护模式正随着城镇化及人口政策影响而逐渐走向解体,高龄者家庭对住区照护服务的供给需求愈加强烈。然而,我国城市既有住区的长期照护服务设施供给数量仅占北京住区养老设施总数的7.5%[1](图1),高龄者在健康状况恶化之际只得依靠城市边缘地区的专业型大规模养老设施以接受集中的护理照料,而老人骤然远离亲缘与地缘关系极易导致社会隔离现象产生,加剧其心理健康衰退程度而造成身体与精神上的新问题。因此,实现以既有住区为载体建设介护养老设施,就地解决高龄老人的养老照护问题迫在眉睫。

图1 按服务功能分类的北京市住区养老相关服务设施供给数量Fig.1 number of aged-care facilities in Beijing’s subdistricts (counties) and communities by service function

1.2 养老设施系统性问题严峻

北京市既有住区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总体呈现系统缺失、功能单一、布局分散的特征。目前北京市养老专项服务设施在全市街道及住区养老设施中已占25%[1](图2),住区养老服务种类普遍欠缺,制约高龄老人在不同身体衰退阶段对多样化照护服务的寻求。据北京市相关调查统计,住区中以老年活动中心、老年餐桌为代表的专项服务设施的产业规模普遍小于300 m2[1](图2),加之季节性使用频率差异性问题突出,导致设施利用低效、运营发展受阻。在此基础上,分散型的设施布局更加剧了服务资源与管理信息的碎片化,致使同一住区中不同的养老设施时常出现服务功能与内容的相互重叠与资源浪费。基于此,在住区基础上整合现有养老资源,建设功能复合的养老设施可有效改善住区养老服务及设施体系缺失问题,为住区高龄老人提供综合有效的养老服务(图3)。

图2 北京市住区养老设施规模、服务项目数量统计Fig.2 number and construction scale of communitybased aged-care facilities in Beijing

1.3 养老设施适老性品质低下

目前北京市街道及住区中近一半的养老设施采取改建方式建设,而在中心城区中分布最为广泛的城市住区普遍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至住宅商品化时期之前[2],住区建成环境中的设施用房普遍存在结构抗震等级低、空间灵活性差、室内装修老旧等问题[1](图4-5),为既有住区存量资源转向养老设施的更新过程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改造难度。不仅如此,城市现有长期照护服务类设施在介护专业性内装设计及适老部品研发应用环节也普遍存在欠缺。没有适老硬件(建筑品质)作为基础,软件(住区服务)也就无法运转。老龄宜居住区更新理念下的养老设施作为住区养老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物质基础应具备良好的建筑物理性能及完善的适老部品体系,满足高龄失能家庭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养老需求。

图3 住区养老设施布局方式对比Fig.3 comparison between layout of community-based aged-care facilities

图4 北京市住区养老设施建筑整体环境品质Fig.4 overal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aged-care facilities in existing community of Beijing

图5 北京市住区养老设施室内装修品质Fig.5 interior design quality of aged-care facilities in existing community of Beijing

2 日本城市地域照护体系与介护养老设施的研究

2.1 日本介护养老设施案例研究

2.1.1 横滨濑谷介护养老设施

濑谷养老设施位于日本横滨市濑谷区,是与地域社区密切相连的多功能设施,复合了日间照料中心、在宅支援、访问介护、地域共享活动、赁贷住宅等多样功能。设施以秉承推进地域文化交流和地域福利振兴为理念,为社区高龄者和残疾人社团组织社区福利活动从而积极活跃社区养老生活氛围。设施注重实践以“地域介护体系”为基础的地域互助功能,促进入住老人与社区各年龄层群体的多世代交流。从设施功能布局角度出发,建筑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2 600 m2。首层设置了在宅支援、访问介护和地域共享等空间并对周边社区开放。二、三层以“养护单元+公共起居厅”的类(LDK)功能布局为主要空间模式,为入住的高龄老人提供趋近家庭尺度的温馨居住氛围。养护单元共提供18间单人居室作为介护老年人赁贷房间并配备整体收纳及适老化部品。组团内公共起居厅面向庭院一侧,为老年人日间活动带来良好的景观视野[3](图6)。

2.1.2 鹿儿岛天保山介护养老设施

天保山介护养老设施位于日本九州鹿儿岛县,由地区内老旧的集体住宅改建而成,建筑延续了原有立面的欧式风格,以窗上半圆型山花突出典雅的西式建筑风格以保留社区居民对既有社区环境的认知意象。设施作为植根于旧城既有住区的高品质医疗护理设施,可让老人在原有居住生活圈内享受集专业医疗、康复保健、访问介护、长期照护等一系列生活支援及福祉服务,从而保证高龄老人在社区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安定。设施建筑面积1776 m2,首层东侧设置医疗救护中心并设立独立出入口以避免流线交叉影响救护效率。日间照料、访问看护、住宅介护功能用房通过明确的分区和高效的交通组织达到了功能配置最优化。设施二、三层共设单人居室24间,并配置临时介护室和特别看护室。建筑东侧将餐厅与机能康复训练室合并,分时段利用以提高空间使用的便利性与高效性。在内装设计方面,项目针对高龄老人生理及心理特点,采用了专业的适老部品与技术集成设计[3],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类护理服务需求(图7)。

图6 横滨濑谷养老设施外观及平面图Fig.6 appearance and plan of Yokohama seya-ku aged-care facility

图7 鹿儿岛天保山养老设施外观及平面图Fig.7 appearance and plan of Kagoshima tempa-zan aged-care facility

2.2 日本城市住区更新与介护养老设施建设模式

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其高龄化、少子化的社会结构特点与我国目前面临的养老问题十分相似。纵观日本养老设施的发展脉络,其建设规模及规划布局逐渐由大型化、集中式养老机构转向面向住区的小型化、分散式养老设施建设,开始探讨养老模式背后关于老年人对于家与原住地的依赖,以及对于满足其专业性长期照护及精神心理抚慰等需求的多样化服务(图8)。在设施建设模式层面,日本政府提出利用住区公共建筑改造的方式,构筑以高龄人口“地域照护体系”为目的的介护养老设施[4]。其设施以设置地域交流室等对住区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并联合政府各级部门、社会多方力量及志愿者群体组织多样的社区活动为具体策略,以此吸引周边居民共同利用设施,在促进邻里交往的同时增进居民的住区认同感、归属感。此外,日本介护养老设施格外注重“地域照护体系”中持续照护的服务概念,将其作为一种小规模多功能的复合型设施为住区全龄段老人提供涵盖各阶段照护、在宅生活支援、疾病预防以及专业医疗等综合性养老服务(图9),使其在自己熟悉的住区环境中实现持续生活直至人生的最后阶段。

3 八宝庄住区老龄化现状与养老设施实态的调研

3.1 住区老龄化背景及养老服务需求

八宝庄住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街道,属20世纪90年代居住区。住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共计843人,占户籍人口总数10.7%,80岁以上高龄老人221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6.2%。目前住区内空巢及纯老家庭共27户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代际分离现象日益凸显(图10)。通过调研访谈,八宝庄住区中48位有效受访者大多表示愿意入住于住区附近的养老设施。其养老需求主要集中在康复医疗、日间照料、长期照护等方面。另外,住区老人对于日常公共活动项目也有不同程度的服务诉求,如文体娱乐、健康指导等(图11)。

图8 日本地域型介护养老设施建设模式Fig.8 construction mode of Japanese residential nursing facilities for elderly

图9 日本地域型介护养老设施功能配置Fig.9 function allocation of Japanese residential nursing facilities for elderly

图10 八宝庄住区人口年龄结构及家庭构成Fig.10 age distribution and family composition of the population of Babaozhuang Community

图11 八宝庄住区老龄人口养老服务需求Fig.11 needs of aged-care service in Babaozhuang Community

3.2 住区养老设施及相关公共服务设施

八宝庄住区及周边各级公共服务设施涵盖养老相关的医疗卫生、生活服务和文化活动等,为其养老服务未来发展带来了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图12)。目前住区养老设施配置包涵八里庄老年养护院、星光老年之家及八宝庄住区老年活动场站。调研表明,现有住区养老设施在服务与设施配置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表1)。

第一,住区机构养老设施:八里庄街道老年养护院。八里庄老年养护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设立,将生活照料、身体康复和临终关怀相结合。养护院仅开放床位40余张,却需承担八里庄街道13个社区内4 775位失能及半失能老人的照护职能,养老床位有效供给不足。设施建设层面,建筑内部用房紧张,缺乏综合性活动空间;适老化专用硬件设施如综合护理床、适老化浴池等部品均未见配置,各类软硬件问题导致入住老年人难以享受专业化的照护服务。

第二,住区社会福利设施:八宝庄住区星光老年之家。星光老年之家是“全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在全国10万个社区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新建或改扩建的一批城市住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调研显示,目前星光老年之家内仅有一间活动室开放,与“星光计划”多功能服务设施的定位相距甚远,且设施使用率低下、运营困难,住区基层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计划已与原本的初衷渐行渐远。

第三,住区文体服务设施:八宝庄住区老年活动场站。八宝庄住区老年活动场站是住区承接老年人活动的主要职能设施,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住区提供多项文娱活动。受建筑规模限制,活动站常需借助室外空地或与周边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实地测量显示,活动站建筑面积不足100 m2,每千人用地面积约12.5 m2。活动站外部的活动场地也因设施年久失修而难以聚集人气,甚至危及老人安全。大多数住区老人的日常室外活动仅局限于散步与交流。

4 基于老龄宜居既有住区照护体系构建的八宝庄住区养老设施的构思

4.1 地域融合化理念创新住区养老供给模式

基于既有住区对高龄老人的照护需求,八宝庄住区恩济花园养老设施秉承延续老人亲缘、地缘关系纽带为设计理念,在住区内部实现非正式照护(居家)与正式照护(社区及机构)的服务整合,将机构养老的部分功能转移到住区中去,扩大养老设施的服务覆盖范围,并将专业的养老护理服务渗透到居家养老模式中,使之形成集机构、住区、居家为一体的新型住区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其优势在于使老年人脱离特殊群体的划分,在混龄住区内实现持续生活,促进多代际的交流与融合(图13)。

表1 八宝庄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成空间环境现状Tab.1 original situation of elderly service facilities in Baobaozhuang Community

4.2 多样复合化设计健全住区养老服务体系

恩济花园养老设施面向高龄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上门护理及短期、长期入住养护等主要功能,同时满足住区周边老人的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浴等生活支援服务需求。设施总建筑面积3 517.7 m2,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首层设置日间照料区、体能康复区、公共活动区、生活服务区等对住区开放的各类功能空间;二、三层分别作为认知症照护专区及普通居住介护区为入住老人提供全日护理照料职能;员工及设备辅助用房设于地下一层,整体空间布局集约紧凑,保证服务的高效性与连贯性(图14)。设施服务的供给有效填补了住区现有养老设施在服务功能上的空白,并与周边各级配套设施服务形成完善的住区服务网络(图15),以期打造以各级政府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多元协作的多样化、层级化住区养老服务体系。在规划理念上,恩济花园养老设施打破了原有住区设施“小而散”的布局模式,以功能多样复合化的设施形式融入既有住区,使原本稀缺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与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养老设施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5 八宝庄住区养老设施建筑改造的实践

5.1 内装工业化改造引领建筑再生建造方式

针对既有建筑结构可靠性低、功能适应性差等实际改造问题,八宝庄住区恩济花园养老设施项目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改造模式,在基于SI建筑体系支撑体和填充体完全分离的基础上构建工业化改造通用体系作为建筑再生的设计建造方式(图16)。

5.1.1 支撑体优化

图12 八宝庄住区周边相关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及分布Fig.12 al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ublic service resource relating to old-age health care around Baobaozhuang Community

图13 八宝庄住区养老设施改造后效果Fig.13 reconstruction effects of aged-care facility in Baobaozhuang Community

图14 八宝庄住区养老设施室内空间Fig.14 interior space of aged-care facility in Baobaozhuang Community

由于恩济花园养老设施原有建筑曾历经多次改、扩建建设,其建筑支撑体以多结构体系并存的形态存在:北楼为单排框架结构、南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项目在对其抗震性能整体复核的基础上,采用粘贴钢板(钢构件)的干法施工方式进行抗震加固。由于北楼原结构体系安全性无法满足新的建筑功能需求,故引入粘滞阻尼墙减震措施以改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在结构灵活性方面,由于支撑体以框架结构为主,满足养老设施大空间布置的格局要求,故仅在南楼剪力墙结构部分涉及开洞、封洞、扩洞及加固处理(图17)。

5.1.2 外围护更新

图15 八宝庄住区养老服务网络整合完善Fig.15 integration and perfection of community aged-care service network

图16 内装工业化改造解决方案Fig.16 solution of interior industrialization reconstruction

图17 八宝庄住区养老设施支撑体改造Fig.17 support system reconstruction of aged-care facility in Baobaozhuang Community

项目保留了住区既有建筑简欧式风格的立面风貌,以淡黄色墙面、坡屋顶、拱形窗为立面特征,采用工业化预制的外围护结构、高耐久外墙涂料对围护墙体进行整体改造。在此基础上增设了预制模块化外遮阳构件,在满足生产、运输和现场安装要求的同时,考虑了模块化构件组合拼接带来的多样化立面效果。

5.1.3 填充体介入

在原有建筑结构调整的基础上,项目实施了一系列内装工业化集成技术实践(图19)。例如,室内整合架空地板与干式地暖系统以保障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居室空间热环境性能均衡良好;室内隔墙及顶面采用轻质龙骨类隔墙体系及双层吊顶系统,并将设备管线布置于隔墙和吊顶的架空层中。管线与主体结构完全分离的做法方便使用者在建筑后期管理维护中进行内装改造与部品更换,从而实现延长设施使用寿命、减少建筑资源浪费,构建可持续型发展社会的目的。

5.2 部品集成化研发提升空间宜居环境品质

项目依据住区高龄老人特点及其生活诉求设计研发了一系列适老化专用部品,并参照了日本介护型养老设施部品体系相应标准。其以老人日常行为活动为依据划分成坐、卧、行、洗、餐、排几个方面,也可划分为以整体卫浴、推拉门、防滑地胶为代表的关键部品、以符合绿色健康环境营造的健康部品及以依托网络、大数据、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化部品。项目可根据住区老年人实际需求、运营情况及成本控制需求有针对性地选用基本配置与进阶配置等不同的部品组合(图19),推进以提升生活品质为目标的住区化介护养老设施建设。

6 结 语

面对当前我国城市既有住区所面临的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和供给之间日益突出的现实矛盾,本文探索了新型城市住区化养老设施这一硬件载体以寻求满足我国高龄失能老人切实需求的发展模式,对北京既有住区高龄老人长期照护体系构建及其住区化设施建设进行了初步研究性实践并提出相应的策略,认为今后可结合下述重点进一步深入研究。

图18 八宝庄住区养老设施内装工业化集成技术实践Fig.18 practice of industrialized infil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aged-care facility in Baobaozhuang Community

图19 八宝庄住区养老设施适老部品研发Fig.19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lderly oriented component of aged-care facility in Baobaozhuang Community

第一,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已进入“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时期,城市既有住区中大量老旧公共建筑长期闲置,特别是在人口高龄化发展与需求面前,实现对其闲置空间的功能置换和再利用是我国当前养老设施建设的现实选择。同时,在现阶段大量城市既有住区更新中亟需通过城市化养老设施这一硬件载体,思考满足我国高龄失能老人切实需求的发展模式来有效支撑我国长期照护体系构建,缓解当前严峻的城市养老问题。

第二,我国和日本虽然在经济社会及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也面临许多非常相似的问题。日本养老设施的发展建设快速稳健,其规模和布局经历了由初期大规模、集中式向小规模、分散化演变,养老载体从机构向社区过渡的发展历程,今后应针对中国国情,深入研究国际上有关长期照护设施的养老服务与设施建设分类标准,重点对居家高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设施及其城市社区照护支持方法进行研究。

第三,本研究提出的城市既有住区化养老设施改造的基本模式是以地域融合化、多样复合化为住区养老服务建设理念、以内装工业化和部品集成化为既有建筑改造方式,高效应对新时期住区照护的严峻课题,为既有住区高龄老人打造可持续生活的老龄化宜居住区环境。对于国内养老照护服务设施的整体硬件设施水平普遍不高问题,宜参考国际上长期照护的硬件标准基础之上,推动专业性介护部品研发及应用,同时大力提升专业性适老化内装水平。

图表来源:

图1-3、4-5:整理自2018年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摸底普查》

图6:Misawa homes. 多样的在宅养老服务[EB/OL]. [2017-01-16]. https://www.misawa.co.jp/iryou_kaigo/hukusi_ziturei/takinou/seya.html.

图7:Misawa homes. 鹿儿岛迄今为止最好的医疗和介护型收费养老设施[EB/OL]. [2017-01-16]. https://www.misawa.co.jp/iryou_kaigo/hukusi_ziturei/takinou/tempou.html.

图8-19:作者绘制

表1: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住区部品八宝
标准化部品部件库助力装配化装修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CSI 住宅体系下的装配式装修部品的装配构件研究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工业化建筑部品发展现状探究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后来的我们,都有新的故事
轻钢龙骨体系工业化住宅部品信息模型
住区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
养生八宝
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研究——以南京锁金住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