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生态下当代中国漫画产业的发展与变革

2018-11-12 07:44薛轶丹
传媒 2018年20期
关键词:漫画家动漫漫画

文/薛轶丹

随着网络传播、网络经济、大数据算法的成熟,国内漫画产业的体量和影响力已经跻身主流娱乐市场。许多大型网站纷纷开设漫画板块,以网络漫画为起点的一系列跨媒体运作也铺开市场。目前,动漫行业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链运作方式:通过漫画和小说选择有市场前景的作品,通过网剧、动画扩大作品的影响力,然后通过游戏收回成本。

一、网媒全方位取代纸媒,成为漫画作品的传播载体

在我国,作为纸媒的漫画杂志曾有过短暂的繁荣。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纸媒尝试引入日本漫画的运营方式,通过杂志推介我国的漫画作品和漫画家,希望开辟出面向青少年的、健康的漫画市场。这一时期也诞生了《北京卡通》《卡通王》等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漫画作品和漫画家的杂志。然而,由于没有专业人才,又受限于政策和销量等因素,其都未能形成以外围产业提升漫画产业的利润空间。同时,观众年龄偏低,缺乏购买能力,漫画产业生态十分脆弱。

在网络的巨大冲击下,2012到2013年之间我国漫画杂志大量停刊,目前国内只剩下“知音传媒集团”的《漫客》系列,如《漫友》《科幻画报》《漫画行》《漫画派对》《幽默大师》《劲漫画》《峰绘》等。这些漫画杂志大多由国企出版社或文化传媒公司运营,每家运营机构只拥有一部漫画杂志作为其整体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绝大多数针对小学生和少量初中生读者,只有《峰绘》和《漫画行》《劲漫画》针对更加成熟的初中生读者,但也面临随时停刊的风险,其中《峰绘》早已将重心转移到网络运营上。

纸媒漫画发展缓慢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动漫热潮以国家大力扶持为主要动力,有大量市场泡沫和政策约束,后劲不足。二是纸媒环境下的杂志常常作为一个孤立的媒体形态存在,难以形成产业链和有效的宣发渠道。三是纸媒在网络的冲击下不断式微,传统纸媒漫画难以发展。四是漫画杂志只能支付漫画家少量稿酬,因而难以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热情。纸媒漫画留下的最有价值的“遗产”,是培养了一批有经验的漫画家和漫画编辑,如颜开、姚非拉、自由鸟、林莹等,他们依然活跃在漫画创作的舞台上,为我国网络漫画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漫画人与漫画本体的网络化转型

在网络漫画兴起之初,第一代网络漫画家处于单打独斗的环境中,必须同时成为创作主体和市场主体,既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创作,也投入大量精力运营,没有完善的产业链和管理机制。虽然创作和宣传过程都没有获得经济利益,但这为第一代网络漫画家积累了读者基础和市场基础。

随着资金的注入和市场运作的日益成熟,第一代网络漫画家开始获得巨大的市场回报,漫画创作也开始了市场化、规模化的转型。不少单打独斗的小作坊式生产机构开始转型成公司、工作室,分工更加细化,产业流程日趋规范,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灵活分工与商业合作。这意味资本投入足以保证漫画市场的良性发展,好的作品正在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和发展平台。这种背景下,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开始进入漫画行业,作品基数大大提升,优秀的作品有机会脱颖而出,产业链构架也初具规模。

在网络环境下,漫画的绘制方式和表现内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一是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传播方式正在改变漫画原有的形式:我国网络媒体普遍偏爱彩色漫画,黑白漫画正被打上“过于专业”和“怀旧”的标签。二是漫画页面文字越来越少,长宽比例从A4纸比例的页漫转变为横向宽度确定,纵向可以拉伸很长的条漫。三是漫画的篇幅题材发生变化。原先主要以长篇连载漫画为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传播环境的改变,碎片化传播环境使得话题性强、短小精干的漫画更受青睐,常常成为年轻人交流话题的一种方式。

虽然漫画在文化市场全局中还没有固定的定位和完善的市场环境,但在今后的发展中漫画将承担越来越多的“传播故事”和“塑造角色”的功能。因而,既可以以原创漫画为起点,单独形成一个产业,也可以通过推介和改编小说、影视剧等作品,以网站、微信、微博文章配图等方式实现多次传播。

三、网络运营商和天使投资成为投资主体

2012年,国内首家专门运营原创漫画的平台“有妖气”首次试水网络动画,在多方筹备下投资制作了《十万个冷笑话》动画第一集,并于7月11日正式上线,在新浪微博发布3小时内转发破万,转发热度在当天排名第一,三天内播放总量迅速突破1000万次,在海外的YOUTUBE上同期播放量也突破了60万次。由于影响力巨大,《十万个冷笑话》2014年年底被搬上电影屏幕,以千万左右的投资取得了1.2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首个以国产漫画为起点的成功跨行业运营的动漫IP。它的成功创造了首个不依靠传统媒体、政策扶持,只依靠正常的市场规律和内容宣传就成功的动漫案例。这一过程既是商业过程,也是政策调整和转变的过程:一是网络运营商已经取代电视台和政府成为动漫行业的投资主体,并普遍通过建立孵化器的方式对小公司和工作室进行注资和培养。二是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对动漫行业的管控放开,针对青少年动画的市场空白被进一步填充:动漫产业运作成为一个纯粹的市场行为,“质量”与良性的市场竞争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三是以盈利为目标的投资更加理智,大数据成为筛查作品的重要指标。作品必须在数据上和口碑上都有影响力,才具备读者基础和发展潜力。

这一变化让风投行业看到了漫画IP跨媒体运作的可能性,开启了投资网络漫画和文学等产品的重要篇章,也带动了投资商对游戏、网络剧的投资热情。2013年起,更多知名国产网络漫画踏上了改编之路,如《中国惊奇先生》到《尸兄》《王牌御史》等。2017年《镇魂街》《全职高手》成为网络动画热点,直接刺激了我国二维动画公司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了日本动画产业的GDP。其中《镇魂街》还改编成真人网剧在优酷独播,截至2017年年底该剧收获了32亿次点击量,成为国内漫画IP的领头羊。

四、网络环境下漫画的市场定位与收益渠道变化

小说、漫画、视频、游戏是网络时代以青少年为受众的重要媒体形式,业内常常用ACGN来代表它们组成的二次元产业链。“漫画”和“小说”用以打造内容产品,是产业链的基础;视频包含电视剧、网络剧、电影、动画等内容,用以提升作品的影响力,然后通过会员付费和游戏收回成本。

与小说相比,漫画的优势在于画面感强,可以调动视觉元素参与叙事,但劣势是创作速度慢、成本高。与影视作品相比,漫画的优势在于制作团队小,成本低、周期短,但劣势是没有画面运动和声音,传播广度小、受众面窄。漫画很像小说和影视作品中间的过渡艺术,它抓住了“角色”和“故事”这两个打动观众的最本质元素,能够用最小的成本将故事、角色和画面融合在一起,并投入最夸张的想象力,资本投入少、制作快,直观性强,方便网络传播,是很好的市场试水方式。

1.漫画在媒体产业链中占比逐年增加。与漫画相关IP开发通常分为两类:一类从漫画自身出发,如《十万个冷笑话》《镇魂街》等,通过漫画原作改编网络动画、影院动画、真人版等,通过跨媒体运作提升影响力,由会员付费和游戏带动收益。另一类是将漫画作为一个环节,为游戏、小说等造势,如近两年发行的游戏《阴阳师》《枪神纪》《全职高手》等,以及近年比较知名的《大圣归来》《盗墓笔记》《剑侠情缘3》等,都用微博上人气高的漫画家画同人图作为其背书,吸引粉丝。

2.漫画的宣发渠道和作品体量也在改变。碎片化传播使长篇叙事漫画正退出主流市场,面向更广大人群的漫画在形式上更加轻量化,有些甚至成为广告、文字的辅助内容。在这种市场条件下,许多网红漫画家应运而生,他们的作品表现形式自由,不追求主流风格,游走于插画、漫画、纯艺术之间,常以“条漫”或者“插图”的形式出现,正在成为自媒体时代的小众时尚缔造者。例如,网络漫画家“白茶”从2015年开始创作了以名为“吾皇万睡”的猫为主角的漫画《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就将这只猫打造成淘宝知名原创IP衍生品品牌。2015年7月的《一品芝麻狐》以西游记为背景,以一只胖胖的表情丰富的小狐狸为主角,它以出色的卖萌技巧和可爱的表情包在网络迅速走红,如今“一品芝麻狐”也成长为淘宝IP,开始创造漫画以外的商业价值。

3.盈利方式更加多元。对漫画家来说,“版权费”只是众多盈利模式中的一种,他们还可以通过出版、广告的方式进行商业运作,也可以通过跨媒体改编和行业融合获利。而漫画家的收益因其能力水平更加多元化:大多数能力一般的作者,只能出卖自己的技术,依附于其他IP之上的非原创漫画,收取少量的劳务费,成为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型劳动者,缺乏更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原创造型和故事的作者则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粉丝产生更广泛的收益,如广告费和周边产品的开发等。以宣传为主的多样性作品,依然可以依靠粉丝的喜爱开发出独特的收益渠道,如在微博上大火的漫画创作团队“慕星社”,以原创内容《19天》起家,因其作品大火,开始承接大量商业广告,并通过漫画的形式将故事和广告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目前中国收入最高的漫画家组合。

五、结语

漫画产业在我国正逐渐成熟,无论是以漫画为中心还是以漫画为节点,动漫市场都在不断丰富起来,从IP运营到角色塑造,从手办到周边,从小说到游戏,动漫产业链正在形成,漫画能涉及的领域和可能性将被更多地开发出来,我国动漫产业必将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集商业与艺术为一体的独特路径。

猜你喜欢
漫画家动漫漫画
呆呆和朵朵(24)
呆呆和朵朵(23)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