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邑职教中心初中部(武邑聚英学校)陈冬梅
众所周知,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为改造中国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虽然当年作为辛亥革命的开始和最主要标志的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并没在场,但我们也经常说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这是基于他的贡献和声望才这么尊称的。那孙中山为什么没有领导武昌起义呢?武昌起义前后他到底在哪里?又在忙些什么呢?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至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1910年到1911年间,孙中山更是把在海外的主要工作放在为起义筹措资金上。这些钱是为了在武昌发动起义吗?不是,这些钱跟武昌起义没有什么关系。这种情况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武昌起义的主力是文学社和共进会,这两个进步组织并不直接隶属于同盟会,它们具有较大的活动自主权,也没有与同盟会建立明确的起义合作时间表。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孙中山及追随他的众多革命党人,虽然与活动于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多有联系,但是并没有在湖北一带直接领导和发动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
不选择湖北,孙中山等人是有自己理由的。早在1898年,孙中山在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谈话中就明确提出,他认为起义成功需要三个要素,分别是方便聚集力量、方便海外提供军火物资经费和起义军能够迅速扩大战果。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等人专门讨论过革命在北京、武汉、南京和广州四个地方发动的可行性问题,结论是在广州发动起义最为理想。孙中山认为广州背靠香港、澳门,便于革命的重要赞助者——华侨帮助运输军火粮饷;广州较早接触西方,因此革命性远远比内地要高涨,而且同盟会武装起义的主要骨干和依靠力量大部分都来自两广及云南。基于这种判断,在武昌起义前,由孙中山及同盟会主持发动的十次武装起义,在广东发动的次数最多。而在广东发动的多次起义中,有近一半都把攻占目标定在了广州。
进入1911年6月,距离武昌起义爆发还有4个月的关头,四川因为保路运动的兴起,大量四川当地民众加入抵抗清廷的队伍,此举引发四川省内形势骤然紧张,清政府被迫将临近的驻扎湖北的新军主力调往四川妄图镇压,结果客观上造成了武昌等地防务空虚,为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成功“意外”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在保路运动风起云涌的局面之下,1911年9月14日,孙中山给同盟会员萧汉卫的信中说,目前四川民众已经动手抗清,如果成功,国内将有九个省会发生后续革命行动,需要紧急的经费支援。而孙中山在此处列出的九个可能爆发革命需要增援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和浙江。孙中山写这封信的时候,距离武昌起义爆发已经不足一个月了。
1911年9月下旬,孙中山在北美黄三德等人的支持下,加紧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等地进行革命经费的筹集活动。而就在同一时期,武昌的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革命党人已经确定了武装起义的具体时间和计划。
1911年10月7日,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报纸刊登了一条演讲广告,内容就是孙文(即孙中山)等人来此讲演。比较有趣的是,这条广告上面用的标语就是清政府当时悬赏10万美金要孙中山的人头。下方还有一个注释说,如果未来起义能够成功,孙中山就是未来中国的第一任总统。
关于武昌起义当天孙中山的行踪,由于资料匮乏,历史学家们曾经被这个问题困扰了长达一百年之久。直到2010年,美国华人招思虹女士等人在丹佛市一家酒店里找到了当年孙中山在1911年10月10日入住该酒店的相关记录,我们这才能够确认,武昌起义发生之际,孙中山正在丹佛发表演讲筹集经费。
而在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孙中山终于得到黄兴等人的通报,决定游说欧美等国,为革命争取列强的外交支持。与此同时,国内革命形势一日千里,各省纷纷独立,清政府统治终结在即。1911年11月间,独立的各省纷纷邀请孙中山回国主持大局,12月底,孙中山终于赶回中国,并在1912年1月1日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