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如皋初级中学吴志荣
【内容综述】
八年级上册一到四单元的内容主要有三个主题:一是中国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二是中国人民为反抗外国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知识清单】
1.鸦片战争
目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起止时间:1840年到1842年。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起止时间:1856年到1860年。
列强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结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和《北京条约》。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
(1)过程
兴起: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
永安建制:攻克永安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定都天京:1853年,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全盛: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衰落: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失败: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地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1.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口号及创办的工业: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民用企业。
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影响: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1894年到1895年。
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战役、威海卫战役。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戊戌变法
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的“公车上书”。
发展: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报刊是《时务报》和《国闻报》。
高潮:戊戌变法。这次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到9月21日慈禧太后等顽固派发动政变,共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4.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抗击八国联军:廊坊阻击战;围攻北京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和炮轰紫竹林租界等。
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2)《辛丑条约》的签订
时间:1901年。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成立革命团体: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发动武装起义:先后发动广州起义、广西起义和广州“黄花岗起义”,结果都失败了。
提出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辛亥革命
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发展: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中华民国的创建
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次革命:1913年春,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等军阀。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1.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最为重要的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主要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进行文学革命。
意义: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五四运动
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概况: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军是学生。6月5日以后,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军由学生变为工人阶级。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成立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如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思想基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阶级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组织基础)。
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全国工人运动高涨: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拓展延伸】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什么?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
半殖民地的含义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如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表现在政治上丧失了领土主权、贸易主权等,但清政府在形式上依然对全国实行管理。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留着封建剥削制度。如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的丝、茶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化,但在中国广大内地,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从《马关条约》的内容看,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特权,争先恐后到中国来开设工厂。这些工厂的开设,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得以深入长江流域的广阔地区,直接掠夺那里的资源和倾销商品。清政府为了偿付巨额赔款,大借附有政治条件的外债,使列强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因此,《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中是一个拐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探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
【巩固提升】
1.观察下表,分析表中税率的变化与《南京条约》哪一内容直接相关
( )
A.中英协定关税 B.割让香港岛
C.赔款2100万银元 D.开放五口通商
2.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
( )
A.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 B.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
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 D.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
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5.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 )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6.右侧漫画《龙的挑战》,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一次战争,其对应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 )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
于
( )
A.总统 B.议会
C.内阁 D.全体国民
9.“迨及民国二年春两院选举,各省告竣,揭晓后,国民党当选议员几占五分之三以上。袁政府闻之大惧,于是在国会未开会以前,在沪有暗杀宋教仁之重案之发生,震动全国。国人对袁,大为愤恨!”此案的影响是
( )
A.义和团运动兴起 B.二次革命开始
C.护国战争爆发 D.中华民国建立
10.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
( )
A.中国同盟会会员 B.新文化运动主将
C.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D.中国共产党党员
11.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而设立的。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要继承并弘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
A.艰苦奋斗 B.爱国主义
C.开拓创新 D.乐观主义
12.右图是今上海市兴业路76号的建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最后一天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这次大会
( )
A.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史历程
C.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3.下列关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发生在1923年2月
B.提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的口号
C.罢工的领导机构是京汉铁路总工会
D.罢工结束后全国工人运动进入高潮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至1900年,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从甲午战争前的100余家激增至933家。甲午战争后几年间,列强先后在中国夺取19000余里的铁路投资权和修筑权。列强还通过在华开设银行,激烈争夺对清政府附有政治条件的贷款。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甲午战后,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强租海湾及地区“势力范围”德国胶州湾山东沙俄旅顺和大连长城以北及新疆法国广州湾广东、广西、云南英国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威海卫长江流域日本福建
——人教社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人教社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图一 辛亥革命形势图
图二
材料三: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50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1912年4月)
材料四: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春联
(1)孙中山为辛亥革命在组织上、思想上和军事上做了哪些准备?
(2)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这个事件发生的地点在材料二图一中的哪一字母处?
(3)根据材料二到材料四,简要评价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
1.A2.A3.A4.D5.B6.D7.C8.D9.B10.B
11.B12.C13.D
14.(1)开设工厂;修筑铁路;争夺贷款。
(2)列强在中国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或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
15.(1)组织上:成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三民主义。军事上:领导了广州起义、广西起义和广州“黄花岗起义”。
(2)1911年。A。
(3)积极影响: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局限性: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尤其在当时的农村,普通农民的思想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