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尊 余继聪
乌蒙山、哀牢山挺立滇中,金沙江、元江奔流入海。中国彝乡楚雄,文化文学厚土。新时代,楚雄活跃着一个作家群—— “楚雄作家群”,成为了楚雄州的一个文化品牌。2017年8月12日,中国作协、云南省作协在北京召开了“楚雄作家群”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标志着“楚雄作家群”受到了全国、全省文学界的关注和认可,“楚雄作家群”以更大的阵容、更强的实力走向全省全国,形成了“楚雄文学现象”。2018年1月11日,中共楚雄州委书记杨斌在州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楚雄作家群’打造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8年6月26日,中国作协发布2018年发展新会员公报,云南省有13名作家名列其中,楚雄州就有4名,他们是李茂尊、李夏、杨淑美、胡正刚,占近三分之一。至此,楚雄州本土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8人,他们是黄晓萍、马旷源、熊望平、杨永寿、张永祥、孙庆明、李学智、余继聪、吴玉华、朱绍章、李长平、杨荣昌、苏轼冰、焦家良、李茂尊、李夏、杨淑美、胡正刚。在他们中,有40后的老作家,也有80后的青年作家,另外,还有在昆明工作的楚雄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4人,他们是黄立新、李开义、李成生、王红彬。楚雄本土作家和在昆楚雄籍作家中总计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2人,在全省16个州市中领先,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领先。
著名作家黄晓萍,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楚雄州第一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到2012年全州共有8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2013年至2018年,全州共有10名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全省16个州市来看,楚雄州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增加最快,也是全省16个州市中连续6年有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唯一州市。
全州有云南省作协会员184人,占全省的近10%,有楚雄州作协会员586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作者占25%,90后、 00后作者有25人,占5.3%,中年作者占57%。形成了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网络文学等门类齐全、实力较强的创作队伍。“楚雄作家群”,成为了彝乡楚雄文化的主力军。
“楚雄作家群”发端于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成立楚雄州文联,1978年10月创刊《金沙江文艺》。从80年代起,初步形成了一支“楚雄作家”队伍,他们承担起传承楚雄民族文化的使命,追求文学梦想,坚守文学家园,一代接一代,从未停步。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近40年来,楚雄州有210多位作者出版各种文学专著520多部,其中长期小说76部。仅2017年,全州53位作者,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学作品146件,近80万字,其中有12位作者在国家级大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中国作家》《十月》《诗刊》《文艺报》《民族文学》发表了作品。另外还有214位作者在州市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文学作品260多万字,出版个人文学作品专著14部(长篇小说4部,长篇报告文学1部,其他作品集9部)。楚雄文学创作呈现队伍不断壮大、作品不断增加、创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楚雄州产生了一批文学创作领军人物。黄晓萍,女,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绝代》、中篇小说集《重庆雾》,散文集《山狗吠月》《天街》《我向你走来》,她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真爱长歌》获得2010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马旷源,男,回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50多部,其文学评论《西游记考证》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杨永寿,男,彝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报告文学《高原奔向大海》等18部,诗集《铁路工人之歌》等3部,小说集《列车飞奔》《火车头之歌》《列车在前进》等5部。熊望平,男,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篇小说集《土黄天》《大夫笫》,长篇报告文学《元谋的崛起》《威楚雄宝》,他创作的报告文学作品《生命倒计时的最后三天》改编成的电视剧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张永祥,男,彝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大地根系》,他的散文集《情感高原》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余继聪,男,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村庄来信:余继聪散文精选》《收藏阳光》,其散文集《炊烟的味道》获得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其散文《收藏阳光》《炊烟的味道》被国家教育部选编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李学智,男,彝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活在历史中的人和事》,其长篇小说《大户》获得梁斌小说奖一等奖。另外,在“楚雄作家群”中,孙庆明、吴玉华、朱绍章、李长平、杨荣昌、焦家良、李夏、杨淑美、苏轼冰、卡罗、段海珍、秦迩殊、饶云华、杨继渊、李天永、李建林等一批作家的作品也在云南产生了一定影响。
另外,楚雄州文联还积极认真开展楚雄地方文化挖掘、研究、整理、汇编、创作出版工作,从2000年以来编辑出版了楚雄地方文化作品40多部,主要有《楚雄地方文化丛书》9部、《楚雄故事系列丛书》3部(《楚雄好地方》《楚雄故事文化篇》《金沙水长·楚雄故事文学作品集》)、《彝族文化经典丛书》6部(彝汉对照,《査姆》《梅葛》《赛玻嫫》《彝族民间故事》《彝家兵法》《彝汉文跟我学》)《楚雄彝人古镇丛书》6部。
2017年8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楚雄作家群”研讨会,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白庚胜两位部级领导, 以及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中国作协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李霄明,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鲁迅文学院教学部主任、著名评论家郭艳,《小说选刊》副主编、著名评论家王干,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著名评论家包明德,中国作协创联部原副主任、著名评论家尹汉胤,《民族文学》副主编、著名评论家赵晏彪,北京《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湖北省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邓一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刘大先,著名评论家牛玉秋等中国作协领导、中国作协有关部门领导、北京各大文学刊物主编、全国著名评论家、全国著名作家等20多人出席会议。云南方面,云南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范稳,《云南日报》“花潮”主编王宁参加会议。楚雄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晓梅,楚雄州政协原副主席、作家评论家马旷源,楚雄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州作协主席李茂尊,以及楚雄州作家代表11人参加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民族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华书目报》《云南日报》《楚雄日报》,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作家网、凤凰网、楚雄电视台等十五家新闻媒体应邀参出席会议作报道。
吉狄马加、白庚胜、叶梅、徐晓梅、石一宁、范稳等有关领导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与会作家评论家对楚雄文学创作进行了研讨。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在讲话中说:在党的十九大之前召开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创作研讨会,正是一种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楚雄文化历史悠久,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彝族长篇史诗《梅葛》《查姆》记载了先民们的伟大创造,万家坝铜鼓是非常重要的古代文明标记。我们应当首先向这块历史深厚、文脉源远流长的土地致敬。楚雄作家扎根大地,以自己手中的笔书写时代新变、反映人民心声,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创作群体,通过这样的集体亮相让更多的云南和楚雄作家走向全国,从而开拓视野,对作品加以审视和反思,是云南省作协不遗余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体现。吉狄马加对“楚雄作家群”给予很高评价,并提出殷切希望。他说,楚雄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人文资源,形成了门类齐全、数量较多、实力较强、区域特征显著,在全国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楚雄作家群”。把一个区域的作家群体及其优秀作品,放在云南多民族作家以及当代中国文学的大框架下进行全方位研讨,将有助于总结创作经验、提振创作自信、追求艺术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推动中华多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希望楚雄作家们坚持以讲话精神为统领,继续坚持写作,沉下心来打磨作品,老作家、中青年作家、多面手作家能够不断涌现,更好地讲述楚雄故事、展示楚雄之美,涌现更多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品。也希望与会专家能够细致分析楚雄作家在创作上的得失,推动楚雄作家群出现领军式的作家和更多优秀的作品。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在讲话中谈到,彝族文化和其他各民族文化长期交融发展,互相吸收,互相学习借鉴,使楚雄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文学气象。希望作家们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写出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人民的伟大创作,为繁荣少数民族文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云南省作协常务副主席范稳在讲话中说:“楚雄作家群”是云南省文学创作的示范和榜样,是云南继“昭通作家群”后兴起的又一个文学群体。楚雄州已形成一批数量较多、实力较强的优秀作家,其文学创作在云南较突出,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对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围绕“中国彝乡·开放楚雄,民族团结和谐,文化交融发展”主题,对楚雄州的文学创作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研讨和探索。叶梅、石一宁、包明德、尹汉胤、李朝全、李霄明、赵晏彪、牛玉秋、韩敬群、陈东捷、郭艳、刘大先、马旷源等作家、评论家在会上对“楚雄作家群”及部分楚雄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研讨交流。中国作协领导及各大媒体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楚雄文学现象”。他们认为,楚雄的文学现象体现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交融发展,带来民族团结和谐,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进步。正如吉狄马加副主席所讲的,北京召开的楚雄作家群研讨会,正是一种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从8月12日至9月11日的一个月时间内,北京及全国60多家媒体全方位、大篇幅、深度宣传报道“楚雄作家群”“楚雄文学现象”、楚雄民族文化及历史文化。2017年8月18日《文艺报》、9月4日《中国艺术报》用专版宣传报道了“楚雄作家群”的情况,云南省作协主办的机关刊物《文学界》2018年第1期以“楚雄作家群”专刊形式介绍宣传了“楚雄作家群”。《云南日报》于8月13日专题报道这次研讨会,8月26日、9月1日两个专版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民族报》《中国艺术报》《文艺报》《中华书目报》等十多家报纸,都用大篇幅,全方位、多角度、深度报道,如《光明日报》用了2000多字的篇幅,《中国民族报》用了4000多字的篇幅。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凤凰网、中国作家网、中国文化传媒网、中国少数民族网、中国民族宗教网、中国民族网、中国作协网、腾讯网等十多家网站全方位报道。中华网、中国社科网、中国干部学习网、中国文艺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江苏网、中工网、中国图书馆网、圣地亚哥华文网、今日永安网、中国散文网、云南网、七彩云南网等多家网站转载了相关新闻报道。
有代表性的部分媒体相关报道列举如下:
人民网:《楚雄作家群暨余继聪、段海珍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新华网:《楚雄作家群暨余继聪、段海珍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光明日报、光明网:《楚雄作家群研讨会召开:聚集如何讲好少数民族的中国故事》。中国艺术报:8月16日发表《良好文学生态助力地域作家群崛起》;9月4日专版《独具风格的楚雄文学气象》,刊发北京及全国著名评论家评论楚雄文学创作的文章6篇。文艺报:8月18日发表《楚雄作家群集体亮相》;9月11日用一个专版刊发北京及全国著名评论家评论楚雄文学创作的文章7篇。中国民族报:《地域文学探索突出重围走向全国之路》。云南日报:8月13日专题新闻,《楚雄作家群研讨会在北京举行》;8月26日《扎根彝乡的文学繁花》(专版,4000多字);9月1日:《楚雄作家群作品》专版,刊登楚雄作家群6位作者的作品。中国文化报:《彝乡楚雄 文化厚土》。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文化、汉文化就进入了楚雄。公元前4世纪,楚国庄蹻开滇进入楚雄,“以兵威定属楚”。两千多年来,楚雄彝族文化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中原文化)交融发展,相互学习借鉴,相互吸收。各民族长期团结和睦相处。在这种背景和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楚雄作家群,文学创作独具特色和魅力。全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5.8%,但少数民族作者却占全州作者的近一半。彝族文化是楚雄文化的主体,彝族作家是楚雄作家群的主体,占全州作者的近40%。汉族作家以彝族文化、彝族生活为创作素材,创作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如汉族作家黄晓萍的长篇历史小说《绝代》,熊望平的中篇小说《土黄天》,秦迩殊的长篇小说《阿莫沙蒂》等,都是彝族题材作品,大多数汉族作家长期进行彝族题材创作。彝族作者也在积极从事汉族题材创作,彝族作家李学智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户》,卡罗创作的长篇小说《滇军完人》,杨永寿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高原奔向大海》等,都是汉族题材的作品。还有回族、苗族、傣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作者也与汉族作者相互学习,交融发展,以对方民族生活作为创作素材。这种文化交融,彝族文化及各少数民族文化既保留了自己民族的特质、传统,又有了新发展。
这种良好文化氛围,促成了楚雄州各民族团结和睦和谐发展、亲如一家的良好局面。
楚雄州地处滇中腹地、位于云南省地理中心,是滇中城市经济圈的重要成员。楚雄高铁已经于2018年7月1日开通,楚雄到昆明只需50分钟,楚雄与昆明的同城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楚雄的绿色生态、区位空间、特色文化、资源禀赋四大优势不断凸显,州委的“1133”工作思路把楚雄放在了更大的视野里来谋划,楚雄的跨越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需要走向全省、全国、全世界。
楚雄的作家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要用文学抒写好中国梦楚雄篇章,要用文学讲述楚雄故事,要在楚雄跨越发展中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不辜负“作家”这个称号,不辜负这个时代。要围绕重大题材、现实题材、楚雄题材进行创作,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展示楚雄的人民之美、民族之美、山川之美、人文之美,通过精品力作提升楚雄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要围绕发表、出版、获奖抓文学创作,围绕“三个一”组织好全州的文学创作。一是每年在国家一级大刊大报发表一批作品,每年不少于10人10件。二是每年要有一部作品获省级以上文学奖或者全国重点报刊文学奖。三是每年出版一批文学作品,在国家一类出版社出版一部文学作品,选编出版一辑楚雄作家丛书,选编出版一部楚雄州年度优秀文学作品选,选编出版一部楚雄故事文学作品集。
要继续抓好文学创作的扶持激励工作。根据中国作协、云南省作协有关文学创作的扶持办法,根据楚雄州委办公室印发的《楚雄州文联深化改革方案》和《楚雄州作协深化改革方案》中关于加大文学创作扶持力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规范全州文学创作扶持办法。要突出工作重点,在抓文学创作的提高上有突破,力争五年内有一部作品获国家级奖励。
新时代, “楚雄作家群”要有新作为。“楚雄作家群”作家,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创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助推楚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