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彬 夏 爽
2017年云南送审通过,取得放映许可证的影片共有《云上石头城》《寻找雪山》《追球》《非常卧底》《局部入侵计划》(立项名《超能疯人院》)等5部。其他时间送审通过,2017年进入院线放映的作品三部:《童话先生》《来自月亮的我》《火草筒裙》。
2017年完成放映的云南电影主要特点:
(1)2017年云南电影题材类型较为丰富,民族题材依然具有题材优势,占所有放映影片的30%,民族题材和其他类型的混搭成为创作的新特点,出现了民族题材与青少年电影的结合、主旋律片与喜剧电影的嫁接等。
(2)本土影视公司的兴起,通过与省外影视公司、知名电影人的合作(包括合作出品及外请两种模式)提升本土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但从公司规模来看,本土影视企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公司规模均属于小型企业。
(3)从投资来源来看,政府背景资金仍然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这类资金的导向以社会效应为主导,因而主旋律片、真人真事题材、形象宣传片的比重较大,成片主要参加电影节和进入院线。在2017年出现的影片当中,儿童片的出现是一个亮点,预示着影视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4)从收益来看,《寻找雪山》《非常卧底》两部影片尚未公映,无票房纪录,《局部入侵计划》进入爱奇艺平台付费收视,票房还未有统计数据,《追球》进入本土院线上映,但票房收益几乎为零。总体看来,2017年云南电影社会收益大于经济收益。《云上石头城》《寻找雪山》以其题材选择、独特的视角和故事讲述能力赢得了众多奖项,部分小成本电影试图探索市场之路,有探索类型电影创作的倾向,但尚且缺乏对市场的把控能力以及专业的制作水准,缺乏院线竞争力,小成本影片多选择进入影视门户网站作为进入市场的渠道。题材一般化,对目标观众认识不够,定位不明也是2017年本土电影票房滑铁卢的重要原因。本土院线也为本土影片提供了部分展映机会,但放映体量和观众需求尚不足以支撑一部电影的市场运作要求。
2017年有一批影片开机投拍,它们是:《生死边境线》《卧底十三年》《滇西有朵红色的云》《金江1936》《金色腰带》,从题材看,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也有娱乐性较强的商业电影。
总体来看,制作团队的“本土化”逐渐成为2017年云南省电影创作的一个新苗头。云南影视制作公司进入到云南电影制作的核心环节,成为主要拍摄方。拍摄题材选择依然集中在以往云南优势题材上,边境缉毒、中国远征军题材是云南本土题材中兼具社会意义和市场价值的优质题材,《金色腰带》是2017年开拍电影中出现的一个新类型,体育传记类电影在云南电影史上是很少见的,也体现了云南影视创作上的一些新特点。
2017年,我省有不少影片获国内国际奖。
云南古滇万国影视公司出品,长春电影制片厂和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摄制的,反映云南玉溪新平哀牢山下花腰傣人的青春励志爱情故事片电影《花腰恋歌》,在美国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上荣获两项大奖。由昆明蹊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昆明蹊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团队和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联合拍摄,讲述“人与鹰”故事的纪录片《纳西鹰猎》,获得第二届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类最佳摄影奖。拍摄跨度从2006年至2017年,涉猎了滇、川、黔、桂等国内多个彝族地区,跨越6个省、300多个乡镇及村寨,以彝族生活中的各个曲调为主线,反映中国彝族在不同地区,流传下来的古老文化和传承过程的十集大型音乐纪录片《中国彝族大歌》,获第二届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纪录片“最佳导演奖”。此外,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河之舟影业有限公司等共同摄制的电影《情比山高》;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背景,以云南各民族戮力同心修筑滇缅公路壮举为主线,以筑路过程中发生在一个筑路员和两个民族村寨之间的传奇故事的历史题材影片获国内外多项大奖。
从2017年获奖作品来看,反映云南地方民族风俗风情、历史重大题材获奖率较高。其中《花腰恋歌》票房较其他获奖影片高,原因可能在于之前“花腰”系列影片在市场上拥有的成功口碑。
2017年8月,云南省委宣传部第八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项目组织评选,我省有部分电影入选该文化精品工程:故事片《独龙之子高德荣》、 故事片《杜鹃花红》、故事片《狼兵吼》、故事片《花腰恋歌》、故事片《海鸥老人》。从入选的电影看,省委宣传部精品工程项目的评选更侧重于主旋律影片及反映云南特色文化的作品。但这些入选的作品,大多投入不大、影响不大,许多影片观众都没有看过,更遑论在院线取得良好的票房收入。
此外,云南省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局举办的“2017年云南省优秀电影剧本和电影完成片征集资助项目”活动,奖项设置为一等奖100万元,二等奖20万元,三等奖10万元,评审结果公示6部优秀电影完成片:一等奖1部:刀安仁;二等奖2部:叶妲、情比山高;三等奖3部:杜鹃花红、童话先生、戎肯。优秀电影剧本19部,其中《格桑花》等一等奖3部,《铸梦刀锋》等二等奖5名,《昆明保卫战》等三等奖11名。
从评奖结果看,也不乏洪钟大吕的优秀之作。如荣获一等奖的《刀安仁》,写的是傣族土司刀安仁,咋看题材有些偏,其实看完该剧,才知道其表现的是以辛亥革命为背景,以“边塞伟男”刀安仁英雄事迹为主要线索,讲述盈江干崖土司刀安仁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一个封建领主羽化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传奇故事,可看出这是一部有着较为鲜明的思想艺术价值,意义已经超越了久远的历史和云南傣族的狭小范围的故事片电影。这次征集活动,还评出了优秀剧本,希望获得广电部门资助,能够得以拍摄成电影,并成为我省电影的优秀之作。
总体来看,这次征集活动不乏亮点,曾在影视圈掀起极大关注。通过项目征集,一批优秀电影和电影剧本脱颖而出,这样的活动,对于鼓励我省的电影和电影剧本创作,无疑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但纵观获奖剧目,也有一些问题存在,暴露出我省电影创作的短板。比如在获得大奖的影片中,鲜有现实题材的影子,这就给我省的影视创作提了一个醒,需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创作力度。现实题材的创作,是全国电影创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包括央视在内的影视机构,也在着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在我省发力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今天,电影电视现实题材创作的薄弱或缺位都是说不过去的。
结合2014~2017年云南影视企业在国家广电总局备案并成功立项的影视项目,我们得到这样一组数据:2017年我省成功立项影视剧本共18个,2016年成功立项15部,2015年成功立项13部,2014年成功立项25部。相较东部省份,我省成功立项的项目数远远不能与之相比拟,即使在西南三省,我省影视项目的立项率也偏低。
然而在这些立项公示的项目当中,我省2017年完成送审并上映的影片共7部,正在拍摄的影片5部,影片成活率仅仅只占9%。影视项目立项以后有2年有效期,立项以后资金匮乏,资金链断裂,是影片搁置拍摄的主要原因,也有的制作团队重估立项影视项目市场效应,认为不值得投入拍摄后放弃。足以看出我省影视项目申报的意愿偏低,同时产业生态链的不健全,资金困境无法解决,又大大降低了我省影视项目的存活率。影视项目立项不用花费任何成本,只需一千字梗概就能报送,报送成本偏低导致影视项目的立项呈现出一种纸面繁荣。
来自于云南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局的官方数据表明,2017年我省报国家广电总局送审通过的电视剧剧作为零,送审通过的动画片1部《时光小英雄》。
除《锻刀》外,我省近5年来(2012~2017)电视剧创作中获国家广电总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立项项目数为零。
2017年,我省电视剧(含动画片)立项(备案)13部,286集,题材较为丰富,但缺少反映云南本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作品。
2018年年初,苗女传媒和云文影业公司联合出品的建军九十周年重点剧目,39集电视剧《突击再突击》在央视一套放映。
2017年,我省电视剧获第八届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精品工程奖剧目如下:电视剧《锻刀》,云文(北京)影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摄制; 纪录片《一步登天——走向现代文明的独龙族》,云南广播电视台等摄制; 纪录片《纳西纳西》,丽江市广播电视台等摄制; 纪录片《天赐普洱》,普洱市委宣传部等摄制; 纪录片《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昆明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等摄制。此外,电视剧《锻刀》被推介参加全国“飞天奖”评选,电视剧《断玉》入选总局电视剧剧本精品扶持项目,电视动画片《讲武青春》获云南省扶持项目。
另外,2017年我省从国外引进一部8集电视连续剧《异人族》。
最近几年,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该平台传播的微电影、网络大电影发展迅速。
首先是微电影。2016~2017的“中国·玉溪微电影季”,是继2014年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推出百部“中国梦云南美”微电影比赛之后,我省又一次大规模的微电影创作活动,共有20部剧本及20部微电影成片,讲述20个玉溪城市故事,其中《会吼叫的铜案》《傩》《仙湖语》《棕魂》等6部获得一等奖。
委托代制影片的制作方式在我省的各地区被广泛采用,2016年11月云南网络广播电视台播出反映禁毒题材的公益微电影《爸爸是警察》,以曲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西城派出所真实的缉毒案例经过艺术加工改编而成,再现了人民警察在日常生活中真实的一面,先在央视网播出,随后在优酷、酷六、土豆、爱奇艺等多个网络影视媒体播出。
微电影制作成本较低,加之我省创作题材丰富,因而一诞生,就广受我省电影爱好者的青睐,我省组织了多次微电影大赛,例如2014年,云南省委宣传部举办“百部微电影征集”,此类微电影竞赛初步推动了我省微电影制作的发展。
其次是网络大电影。比起国内大城市北京、上海等地的创作,我省的网络大电影虽然起步晚,但也不甘落后,正在奋起直追。网络大电影由于是各播出平台自行审查,这一期间,云南到底有多少网络大电影有多少制作播出无法统计。这里我们以一部2017年3月10日,云南本土一部较早试水的网络大电影《锦衣卫百户》在爱奇艺播出,时长89分钟,短短2个月点击量突破230万。电影总投资仅仅60万元,实际收益为25万元,爱奇艺将该片评为A级,这是云南本土较早试水网络大电影制作的影片。
总结我省2016~2017影视创作,我们发现,这两年的发展极度不够平衡。电影方面,2016年有《情比山高》《刀安仁》,2017基本没有这样的大制作。电视方面,电视剧方面,《生命中的好日子》《锻刀》等长篇电视连续剧先后在央视播出,其中,《锻刀》在央视电视剧频道取得了较好的收视率;2017年空缺。总体来看,电视纪录片相对较好,电视剧较为薄弱。2016年,可以说是我省影视较为丰收的一年,2017年则较为苍白。
总结2017年云南影视业,虽然也拍了几部作品,但总的来说是进步不大,或者说是停滞不前。云南的影视发展是云南经济发展的一个反映,当下云南省影视产业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切实用省委“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精神,奋起直追,认真研究云南影视业现状,登高望远,找出差距,才能为云南影视业的发展蹚出一条路子。
2016~2017年的云南影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从制作的角度看,编剧、导演、投资,始终是云南影视业的三大“软肋”,制约着云南影视行业的发展。云南电影如果想走得更远,必须突破这一瓶颈。第一,影视创作缺乏专业影视思维作指导,影像表达水平未能达到国内合格标准,观念化特征突出;第二,导演二度创作把关不严,成片瑕疵较多。第三,产业思维滞后,未能集中优势力量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代表作品。尤以2017年的影片,千万以上的投资为零,艺术方面也较为平庸,在影视界无法引起大的反响。如果就其内容进一步深挖,可以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1.现实主义题材缺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舞台艺术还是影视创作,都要对焦现实题材,攻坚克难,才能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但在我省2016~2017年的影视创作中,现实题材创作却非常薄弱。2016年最具影响力的影视片《锻刀》属历史题材。电影方面,2017年云南举办的两大奖项,“云南省第八届文化精品工程” 和“2017优秀电影征集”评比中,后者优秀电影完成片6部作品中,一、二等奖没有一部是现实题材的作品,仅三等奖有一部是现实题材作品。2.缺少重大题材和宏观把握。
纵观2017年的云南影视,我们发现,云南的影视似乎更多表现的是小打小闹的题材,缺少战略眼光,缺少博大的胸怀,我们的影视呈现出来的不是大气磅礴的作品。这样的题材很容易被淹没,无法代表云南影视应有的水平。3.微电影关注不够。
相比大题材,微电影也同样不景气。2014年,我们举办过100部微电影征集,但未能持续性,属于“一次性产品”。2017年,我们的重大奖项对微电影缺乏关注,大型题材作品又没跟上,影视发展更加踟蹰不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近年来微电影的发展如火如荼,从某种程度上说,微电影对于培养壮大我们的影视业大有裨益,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微电影创作的扶持,在一些常规奖项中设置微电影单元,或者建立长期的微电影评奖机制。出现这些问题,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查找原因。细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扶持和投入不够。
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也要对那些弘扬正能量的优秀作品给以适当扶持,为优秀影片的成长助一臂之力。在我省投拍的许多影片,大多依然未能得到政府支持。我们成立了不少扶持重点影片的“重大办”,但收效甚微。2.政策明显滞后。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奖代补”的政策,曾经为云南影视发展有过一定激励,出现过诸如《木府风云》《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的优秀作品。但近两年,以奖代补政策落实不到位,尤其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省纷纷出台更具前瞻性针对性的措施,以奖代补这一看起来“最无风险”的政策,便显得相对保守,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影视发展的需要。当下,我省不只是经济发展落后于内地和西部地区,影视文化发展同样也大大落后于内地省市和西部地区。这就要求我们找出差距、花大力气、制定出一整套有利于影视发展的措施,尤其是出台一套更为积极的影视政策,才能跟上当今世界影视行业高速发展的步伐。
1.提前规划,迎难而上。
我们要立足实际,制订适合云南影视产业发展的政策。前期加强规划,避免盲目;中期适时关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后期管控风险,加强检查和总结,不能守株待兔。2.找准病根,看清问题。
云南数百家影视企业,大多各自为政、规模不大、资金不足,在当今时兴资源整合、抱团取暖的时代,很少有能够突出重围的。因此任由他们在市场的竞争中自生自灭,既没有政府的规划和辅导,也没有资金的支持,呈现一种无政府主义式的自然状态,对我省影视的发展是极大的损伤。3.练好内功,增强实力。
我们这里所说的实力,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也包括了对影视项目的运作能力,尤其是大项目的策划、创作、推广能力。练好内功,就要求我们影视企业加强学习,增强专业性,而不是自娱自乐,否则满足现状,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我们的影视业就不会有更大前途。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部门加强指导,适时引导,发挥政府部门应有的职能作用。4.双管齐下,抓好重大题材和现实题材创作。
过去,我们曾经有过《金沙水拍》《彝海结盟》这样成功的重大题材作品,也有过《碧罗雪山》《婼玛的十七岁》这样一批表现少数民族当代生活的作品。如何守住“重大”与“现实”两条线?总结经验,出奇出新,是我们当下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田进明确要求“加大现实题材创作力度。打造新时代广播电视文艺精品,必须把握时代之魂、关注时代之需、聚焦时代之变、引领时代之风,把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作为应尽职责,坚持现实主义文艺传统,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奏响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这是影视行业领导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5.重视微电影创作,在电影评奖中设置微电影单元。
我省微电影的发展,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一方面,省文化厅等有关单位和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合作,创办了“亚洲微电影节”,另一方面,其他的微电影活动仅仅是蜻蜓点水。多数微电影节不具有持续性,“首届”之后,就无疾而终。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更没有长期的刺激微电影发展的政策扶持,暴露出有关部门的短视,和对微电影重视不足的隐忧。6.跟上形势,做大做强。
过去,在经济条件和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云南影视业立足于实际,拍摄了一些投入小、见效快的小片子,也有一定影响,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是否应该检视以往的做法,及时调整思路,抓大放小,这样才能跟上全国影视行业发展的步子?从全国看,外部环境很好,党的十九大为影视文化的发展规划了美丽的蓝图,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助推影视行业。当前的影视行业发展迅速,不但内地和沿海城市影视业发展领先,就是我们周边的省区,文化产业也风生水起,云南一度引以为傲的“影视资源大省”的优势早已不再,此时我们不能再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必须要有更大的危机感和强烈的进取心,否则必将被时代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