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2018-11-10 09:45李海霞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湿地保护湿地公园措施

李海霞

摘 要:湿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它既可以有效的储存水源,又可以作为许多动植物和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和越冬场所,具有净化水质、美化环境、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而湿地公园是指在湿地上建造的,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生态旅游景点,并且对生态系统起到一种维护和利用的功能。因此,为了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需要重视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对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本文针对当前湿地公园建设现状,提出了几点湿地保护和恢复措施。

关键词:湿地公园;湿地保护;湿地恢复;措施

作为海洋、湿地、森林资源中的一种生态系统,湿地是尤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它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蓄洪防旱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的保护生态系统,促进生物的多样性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它可以将湿地利用与湿地保护及恢复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作了简单介绍。

一、湿地公园的重要性分析

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部分,并且具有生态展示生态服务功能,湿地公园的建设和有效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是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同时,湿地公园的建设,极大的促进了人们对湿地的保护和生态建设,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措施。而且湿地公园具有社会、生态和经济三方面重要价值,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提升国家的经济效益来说尤其重要。

二、提高湿地保护的技术支撑

首先,推广先进的湿地管理技术,是湿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为此,首先要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开展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技术和不同类型湿地的合理利用模式研究。其次,建立湿地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制定监测标准体系,建立湿地资源信息数据库,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为湿地科学研究和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再次,开展湿地生态体系、湿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等项目的研究,为实施湿地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三、湿地保护措施

1.生物栖息地保护。根据湿地公园内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来不断调查和研究,从而制定出符合它们生存和栖息的生态环境,满足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要求。此外,还需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针对鸟禽的栖息地,应确保它们拥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生活环境,并且避免人为干预。对于其他生物的栖息条件,可以通过人为的修建护栏、搭建鸟巢等来进行恢复和完善。

2.水质的保护。根据湿地公园周边的环境和安全隐患,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從而确保湿地公园的水质安全,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在湿地公园水流域内,减少对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排放,避免“水华”污染的产生;严格打击工厂或者个人,向库区排放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从而造成水域被严重污染,威胁湿地公园内生物的生存和生长;集中对公园内的垃圾进行收集和存放,杜绝任何人向湿地环境和水体内倾倒垃圾,污染水环境。并且针对情节较恶劣的违法行为,需予以严厉打击和法律制裁,从而有效的依靠法律效力,来规范湿地环境的保护政策。

3.加强人们的湿地环保意识。为了促进湿地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认识到人在湿地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不断宣传和教育,来加强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并且让他们认识到湿地资源的重要性,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工作。通过举办和湿地保护有关的活动,来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并且增强他们对湿地保护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资源保护意识,促进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

四、湿地恢复措施

1.水环境恢复。为了有效的改善湿地公园的水质和水量,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水质进行净化并且促进对生态用水的使用和保护。首先,需要根据湿地环境的自净能力,来加强对人工湿地的建造和使用,从而不断改善水质、确保用水安全。并且采用污染处理人工湿地,来有效的处理水污染,或者在水源入口处,建造表流湿地,来不断净化水质,从而保护水质安全。其次,可以通过湿地的节水、补水等措施,来保障湿地公园的生态用水,从而确保湿地公园具有丰富的水资源环境。

2.植被恢复措施。针对湿地公园中的有水位梯度的区域,应结合不同的植物种类,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湿地植被带,然后将改善湿地水质和恢复湿地植被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促使在恢复湿地植被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水体的自净能力。对于湿地植物带的恢复,应根据它们的具体位置,种植相应的植物,如对常水位以下的植物带进行恢复时,可以种植比较高大的挺水植物幼苗;对于湿地边界的植被,应在岸边种植根系较发达的灌木,在边界种植灌木和乔木等;对于水质净化区的植被,应根据实际要求,选择净化能力较强的植物,从而有效的提高植物对污染物的的去除效果。

3.基质的恢复措施。为了有效的恢复湿地基质,可以采取回填覆盖、地形塑造等方式,来不断整治和改善湿地的地形、地貌,从而确保湿地基质的稳定。并且可以通过建设浅水滩等水环境,来为湿地生物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在建设湿地公园时,需要充分利用并且保护湿地环境的良好表层土质,对于基质较差、并且不适宜湿地植物生长的区域,可以采用种植带、种植坑或者分层的方式,根据植物的不同生长需求,回填厚度不同的基质。对于湿地环境存在污染的情况,可以使用机械或者人工清除的方式,将污染物去除,从而保障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4.人工恢复措施。采用人工的方式来促进对湿地的恢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自然干预的作用。它是指人类为了取得新建、恢复或者不断改进生态系统的目的,进而采取具体的功能恢复技术和手段,最终达到直接控制湿地恢复的目的。具体的人工恢复措施即是大力种植挺水植物和灌木等促进植被完整、种植长势不同的树木、挖掘河滩,湖水流域等来增加地面的蓄水积水能力等措施,来不断完善生态系统,并且采用科学和有效的调控技术来不断调整各种植物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它们和谐统一,最终完成对湿地生态生态系统的重建工作;对于退化较严重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逐渐减少的物种和生物多样性,采用关键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从而促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正常;最后还需不断优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并且合理配置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作用。

五、结语

总之,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于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国家和政府工作人员予以重视,并且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完善。为了促进湿地公园的健康和有效发展,还需要不断强化对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和恢复力度,并且采取措施,改善湿地建设现状,从而确保湿地资源的完整和完备。

参考文献:

[1]李伟,崔丽娟,赵欣胜,等.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4(2):13-16.

[2]王永明.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9):245-245.

[3]周冬良,黄海.建设湿地公园推进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J].福建林业,2015(4):11-13.

猜你喜欢
湿地保护湿地公园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南宁市湿地保护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究
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