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业 王炳焱 郭俊强 孙会灵 刘全山 陈慧杰
摘 要: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sieversi)和杨扇舟蛾(Closteraanachoreta)是我市杨树的重要食叶害虫,分布广、发生重.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septentrionalis)是寄生于杨树食叶害虫的有效寄生蜂。
关键词:白蛾黑棒啮小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
杨树是世界上最有利用价值的树种之一。一方面,杨树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是营建绿色通道的主要树种,同时也是人们最喜爱的平原绿化树种;另一方面,杨树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植物,可以迅速解决木材问题,例如杨树木材可做纸浆材,也是加工板材的重要原材料等。杨树在漯河市是主要造林树种,现有面积80万亩,造林面积占全市林地面积的90%以上,且大多为纯林,以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troglodyta(Graeser))、杨扇舟蛾(Closteraanachoreta)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是漯河市最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随着杨树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杨树食叶害虫产生的危害变得日益严重,每年发生面积在1。2万公顷以上,利用化学农药防治,虽能控制一时,但易杀伤天敌,污染环境、提高了害虫抗药性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害虫更加猖獗,使林地环境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杨树食叶害虫防治问题,同时减少通过化学防治给环境带来的各种危害,配合承担的漯河市省级生物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近年来,漯河市森防部门利用在漯河地区发现的杨小舟蛾寄生蜂-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septentrionalis)进行了防治杨树食叶害虫的生物防治实验。白蛾黑棒啮小蜂是我市本土发现,由我市豫中南天敌繁育研究中心自繁自育的生物天敌,是美国白蛾、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等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该小蜂成虫个体较大,体强壮,飞翔能力强,生命力强,在室温条件下可存活15d以上。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地自然概况
本研究在漯河市境内进行。漯河市位于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漯河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常年降水量786毫米,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漯河市累年平均气温为14.7℃,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气温为27.5℃;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气温为0.5℃,年日照时数2181h,全年无霜期为216—225d,降雨量平均为786mm。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气候温暖。
二、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1(2017年):防治试验地选在临颍县蜈蚣渠河堤廊道林,供试树种为6-8年生中林46杨树。试验地土壤为黄沙壤土,杨树长势良好,正常管理。
试验地2(2017年):防治实验地选在舞阳县许泌路廊道林,供试树种为6-10年生中林46杨树。试验地土壤为黄壤土,杨树长势良好,正常管理。
试验地3(2017年):防治实验地选在源汇区南洛高速廊道林,供试树种为6-10年生中林46杨树。试验地土壤为黄壤土,杨树长势良好,正常管理。
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立标准地,10h㎡左右设一块标准地,每个试验地设立三个标准地,每个标准地内的树木不少于200株,标准地面积3亩。每块标准地按照五点取样法随机选取10株为样株,对照区设置在于防治示范区域环境相似的区域,取样方法相同。标准地虫口密度控制在0.7-3.5头/50cm标准枝。
2.材料
实验所用的白蛾黑棒啮小蜂蜂种采集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商桥镇西大坡(E113°52'19"N33°42'48")杨树林内杨小舟蛾越冬蛹中孵育获得。
3.放蜂方法
按每亩10个柞蚕蛹标准,采用杨树上悬挂蚕茧方法进行林间释放,用大头针或图钉把即将出蜂的柞蚕茧固定在树干上,让小蜂自行羽化而出。树上挂蜂不同方位不影响黑棒啮小蜂的寄生率。同时设置了未释放对照。此方法简便,释放均匀,但出蜂较慢,易受环境影响。禁止将蜂茧放在地面,以防蚂蚁等天敌取食而影响出蜂。
4.放蜂时期
以杨扇舟蛾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在我市1年发生5代,一般情况下,第1代幼虫虫口密度较低,第2代幼虫虫口密度開始上升,第3、4代幼虫重叠发生,虫口密度较高,容易暴发成灾。因此我们选择以杨扇舟蛾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第3代幼虫老熟幼虫预蛹期7月上旬进行放蜂防治。此次释放是在我市杨树舟蛾类食叶害虫第三代老熟幼虫期,此时期便于天敌在害虫的化蛹期把天敌的卵寄生在害虫体内,达到天敌在害虫体内繁殖消耗害虫蛹内的营养,以此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5.放蜂时间
放蜂时选择晴朗风力小的天气,时间在10:00~16:00之间,此时光线充足,湿度小,利于小蜂飞行寻找寄主产卵寄生,周氏啮小蜂飞翔能力强,水平飞行距离一次约45m,垂直飞行一次约35m。应禁止雨天放蜂。
6.放蜂量
白蛾黑棒啮小蜂,1头雌蜂可以寄生消灭1头杨树食叶害虫蛹,考虑到自然界中各种不利因素对小蜂寄生的影响。我们按照1头杨树食叶害虫放5头蜂的比例来计算放蜂量,计算公式如下:TN=W×EN×5(TN—总放蜂量,W—放蜂区感虫虫枝数,EN—每虫枝食叶害虫幼虫平均数,因为杨树食叶害虫的危害虫枝很容易辩认)
三、结论与讨论
1.人工野外通过柞蚕蛹释放白蛾黑棒啮小蜂出蜂效果良好,但受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湿度、生物因素的影响很大,降低了出蜂率。使室外的出蜂率达不到实验室条件下的出蜂率。
2.从防治效果来看,虫口减退率平均可达82.09%。说明白蛾黑棒啮小蜂对杨树食叶害虫具有很好地防治效果。
3.通过野外3-4代放蜂,第四代高于第三代,分析认为第四代出现世代重叠现象,虫口基数高,小蜂出蜂后寄生时间长的原因造成的。由于我市开展研究起步较晚,在这方面尚未做深入的研究,目前放蜂时间主要在第3~4代,以后需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实验。在越冬代释放小蜂,以达到降低越冬种群基数,控制第3、4代危害的目标,这在防治生产上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