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鉴赏时注释中隐含的信息

2018-11-10 13:49陈楠
新课程·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抒情诗公子典故

陈楠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仔细研究高考诗歌鉴赏题,我们会发现一个特点,即很多高考诗歌鉴赏题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注释。高考语文试题的卷面何其珍贵,一个多余的字都不会出现,但是,为什么会不怕占用卷面加注释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究出其中的奥秘,并形成自己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注释中抓住隐含的信息,准确把握诗歌的内涵并精准回答。

一、注释中的“知人论世”

中国的古诗词绝大多数都是抒情诗。钱钟书在《谈中国诗》一文中说:“……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诗歌鉴赏的终极目标就是要鉴赏出情感来,无论它的题干是考修辞还是考字,考生在回答的时候都必须答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但是,我们读到的中国古典诗歌,在其有限的篇幅中,绝大多数都是景物的描写。

例 2015年湖北高考题: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欧阳修在这首诗里想要表达的情感是: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被贬蛮荒的失意。要在诗中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到这样深刻而复杂的情感,确实是一件令考生抓狂的事情。但是,命题人在下面标了一行注释【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至此,情况便柳暗花明又一村了。考生完全可以根据注释体会出“荒”“瘦”的内涵和诗人此刻的情感来。数缕荒烟,只有几户人家的荒凉山村,狭窄的田地在天地间显得如此瘦削、贫瘠。在这样的词语描写中,再加上注释中提供的被贬的处境,考生定能体会出诗中诗人怜悯百姓、仕途失意的悲伤。

这个注释的出现其实就是我们诗歌鉴赏的最重要的方法——知人论世。一千多年前的古人的三观和情感,不借助典籍资料我们是无法准确把握的,而注释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聪明的考生一定会从注释中提取到隐含的答案,从而准确地回答考卷。

二、注释中的典故解读

借用典故是诗人们常用的表现手法。诗人在诗文中引用历史上有关的人、地、事、物,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通过这种手法来增加词句的形象性、含蓄性和典雅性,提升意境的内涵与深度。还可以在有限的词句中无痕迹地增加诗歌的容量。可避免一览无余得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

然而,浩瀚的中华文化是无数学者穷极一生都无法完全掌握的,更不用说一个十八岁的少年了。

例(2016全国乙卷)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考題: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之情。

把参考答案和注释④做个比较,不难发现在注释④中透漏出的隐含答案,把典故中涉及的人、事与诗人的现状进行多角度对比,再结合诗歌前面对大唐盛世太平的描绘,考生就能够准确把握诗人在典故中寄寓的情感态度。即世无巨寇,大唐一统天下,歌盛世,颂太平。这一层面的情感是比较浅显的,绝大多数考生都能把握住。

如果诗人写这首诗只为表达这种情感,那么,诗歌含蓄隽永的特点该如何体会呢?袁行霈为了阐明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提出“宣示义”和“启示义”这两个层面的理解。“宣示义”就是诗歌语言中明确传达出的信息,就比如上文参考答案中的第一层面的解读。“启示义”即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带给读者的启示。诗歌鉴赏的较高境界就是鉴赏出“启示义”来,一个读者鉴赏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启示义”的体会能力。而高考诗歌鉴赏中的“启示义”也自然成为拉开学生分数档次的一个考点,高考选拔的目的性也就通过这一点来实现。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生对诗歌中“启示义”的理解训练。上文参考答案中的第②层面的解读就属于“启示义”的解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训练学生建构“启示义”的解读思维。即一切繁华或凋零描写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跟作者个人人生的理想和追求相关联的点——得志或示意。当学生在应考思维中时刻在追寻着深层次的“启示义”时,上文中李白英雄无用武之地或才华无处展示的失落之情就浮出水面了。

三、注释帮助学生读懂诗句

读懂诗句是诗歌鉴赏的基本功,但是中华文化太浩瀚博大了,学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文化,所以有必要对诗歌中出现的一些字词做一些注释,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我们还以上文中李白的《金陵望汉江》为例。诗文下面分别对“派”“六帝”“三吴”作了注释,学生结合注释基本可以理解诗歌的意思:

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学生只有很好地理解了诗歌的意思,才能作“宣示义”和“启示义”层面的思考。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结论,就是高考诗歌鉴赏题下面的注释中隐含着惊人的信息,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这一窍门,想必解答诗歌鉴赏题一定会得心应手,准确有效。

猜你喜欢
抒情诗公子典故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優美的抒情诗——赞邱玉祥的水粉画
解析与对话:西方抒情诗如何呈现内心
一株麦子的抒情诗
五公子抢位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红装公子,如玉无瑕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陌上公子人如玉,一眼万年情无双
多情公子空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