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满意 谢贵妹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如大学语文、大学体育、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一样,各个专业都会开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在实验教学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文章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的问题及现状,然后针对这些问题从重视程度、校本教材、教学和考核、实验室环境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TP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7-020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7.104
【Abstract】“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is a public basic course, such as college chines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moral training courses, the various majors will be opened, is a very practical course, but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ny problems have been encountered, affecting the actual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respect of the degree of attention, school-based textbooks,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laboratory environment and so on.
【Key words】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Experimental teaching;Teaching effect
0 引言
高職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理论(如计算机系统组成、进制转换、计算机病毒等)和计算机基础操作(Windows系统、Word、Excel、PPT等),其实这些知识在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中都零零散散学习过,所以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学起来也较为容易,但或许如此,有部分学生觉得简单没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教师将大量的课堂时间都用在理论知识教学,留给学生的实验机会却很少。种种原因造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现状的不理想,因此,本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进行了浅要的探讨。
1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够,认为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无非是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多年教授该课程,所以在备学生、备课环节用的时间少;另外,很多学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任务挂靠在计算机系或计算机学院,而院(系)教学的重心是计算机专业课。学生方面,很多学生认为这是公共基础课,不是专业课,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精力去学习。如果在教与学的环节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了。
1.2 没有符合学情的实训教材
很多学校都是一本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全校所有专业通用,忽略了专业的差异性,而且还一本教材使用多年。也没有配套的实验教材,教师根据课本依次讲授,而书本知识偏向知识性,项目任务很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运用,降低了学习的效果,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也十分不利。
1.3 教学和考核过程单一
在教学顺序安排上,大多教师都“严格”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但编者可能为了知识点的系统性,将部分难度系数大的实验安排在知识点比较简单的章节,这样会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其次,部分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基本就是“演示+讲授”方法,老师演示操作过程,学生跟着操作,有的操作过程复杂,学生对教师的演示记忆不深刻,完成不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大学生不如中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互动少,也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再次,“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课大多很少布置课外作业的,即使布置作业,有可能是为了完成任务,布置在练习本上,通常是一些理论性的题目,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检测目标。
1.4 实验环境有待改善
随着高校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大多实践课都开设在机房,机房安排时间很满,利用率高,而实验室的资源是有限的,硬件配置高的计算机房会优先让给计算机等专业同学使用,往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被安排在硬件配置一般,甚至老化严重的机房。另外,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一台计算机多人共用现象时有发生,也影响了该门课程的实际学习效果。
2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
2.1 提高师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要提升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就要提高师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首先从学校层面要加以重视,为防止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排挤,应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独立划到公共基础教学部,成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研室,配备专门的师资队伍;其次,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探讨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另外,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组织或指导学生多参加计算机协会举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大赛,诸如打字比赛和文字排版比赛等,提高学生参与面。
2.2 编写符合学情的校本教材
很多高职院校招生都是文理兼收的,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快慢不一样,此外专业不同,对其考核标准要求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编写一本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上要考虑到学校计算机房的硬件配置情况,比如说主机配置是CPU赛扬系列,内存是2G,教材上面的编写内容是Win10系统+Office2016软件,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虽然教材内容新,却无法在实验室上课。此外,教材编排上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不同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用必修内容,在学生实验课上讲授一些通用技能即可,计算机相关专业必修和选修内容都需要上,拓展学习深度,也达到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3 实验教学和考核应多样化
首先,在实验教学内容上,紧贴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将当下的计算机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充实到一线课堂,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知识迁移,比如在讲授PPT字体设置的时候,就可以将前面学习Word和Excel章节的相同知识点加以对比学习。其次,教学方法上不单单采用演示教学,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小组合作+项目驱动”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一个个小组,不同组选取自己喜欢的关注点进行调查,运用所学的知识生成调查报告,要求报告中有数据、图表、同时注意排版,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次社会综合实践的机会,提高了综合能力,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利用“云课堂”平台将所上的每节课进行实录,然后传到网上供学生在课外时间学习。再次,考核过程尽量多样化,不以期末成绩论“英雄”,注重过程化考核;考试形式也应多样化,可以是纸质试卷,可以是随堂电子考核,还可以是“以证代考”,实施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双证并存制度,提高学生就业率,同时符合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2.4 改善实验环境和保证上机时间
计算机硬件的使用年限一般为五至六年,之后硬件老化加速,另外随着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升级,也会造成软硬件不匹配情况,影响实验课教学。要淘汰一批完全不能用的旧设备,购置新设备,加大对计算机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
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需要保证足够的上机时间,多练习多实践;课堂上时间很有限,而机房占用率又很高,学生的上机时间得不到保证。为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可以开放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一方面可以查阅电子资源,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践练习。此外,还需要在课外时间开放计算机房,收取少量的费用。安排教师轮流值班,保证每次机房开放的时候,都有一名值班教师可以现场指导学生上机,对于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查缺补漏。提高了机房利用率,给学生实验教学的课外上机时间提供了保证。
3 结语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計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的质量,减少目前存在的诸多影响实验教学的不利因素,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教材编写、教学和考核过程控制、以及实验室环境改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验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庆.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0):60-62.
[2]吴宁.“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8(2):83-84.
[3]寸永泽.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创新教育的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5):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