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实施中的组织权力变革

2018-11-10 08:39邓可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17期

邓可

[摘 要] 信息系统实施是IS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组织权力变革为视角,深入分析了IS实施过程中组织的职位权力、制度权力和个人权力所面临的变革,并且根据IS实施阶段对组织成员的政治行为进行了梳理,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深入认识IS实施的复杂性。

[关键词] IS实施;权力变革;组织政治行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7. 022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17- 0052- 04

0 引 言

信息系统(IS)实施对于组织而言,不仅是一个技术性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组织变革的过程,涉及组织中权力和利益的再次分配,因此在实践中也极易导致失败(Kim and Pan 2006)。事实上,在IS实施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用户群体的利益冲突,而利益冲突的核心是不同利益群体所拥有的权力。并且,在权力变革过程中,由于组织成员都要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政治性行为(Markus 1983;王惠芬等 2013)。研究发现,员工政治行为是导致IS实施失败的主要原因(Jiang et al. 2000; Keen 1981)。

现阶段对IS 实施过程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员工抵制行为(Kim and Kankanhalli 2009; Markus 1983)。但是根据实践经验,IS实施过程中,变革未必一定会遭受抵制或者同一实施阶段遭受所有人的抵制,如果系统实施可以增进某些员工自身或者所属团体的利益,他们很可能会积极采纳或支持信息系统实施。因此,员工抵制行为只是IS实施中可能出现的一种政治行为。以往研究虽然对组织政治行为进行了归纳,但是缺乏对行为背后动因的分析。所以,本文以组织权力变革为视角,详细分析IS实施过程中系统用户所面临的权力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组织政治行为,试图对IS实施的复杂性提供新的解释。

1 组织中的权力

权力是影响他人行为的力量(李军 2003)。作为组织存在的基础,权力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以一定的结构或形式呈现,具有依附性。权力包括权力依附的社会主体和权力内容的承载主体。权力依附的社会主体是人,即组织中的上下级或组织成员,权力内容的承载主体被称为权力要素(丁孝莉,戴昌钧 2011)。在经典文献中,系统组织理论创始人Barnard(1938)将权力分为等级权力和个人领导力两种;Weber(1922)按照权力来源,将权力分为三种类型:传统权威、人格魅力和合法性权力;French 与Raven(1959)从权力作用对象的角度将权力分为五种类型:奖赏权力、惩罚权力、法定权力、参照权力、专家权力。

学者们不同的分类方法,其本质是对权力要素的不同解释,权力要素就是权力在组织行使的工具和内容。丁孝莉 等(2011)提炼了一般组织中的八种权力要素,它们是人事决策权、资源分配权、上级支持权、制度管理权、关系影响权、专业能力权、信息控制权、人格影响权。根据相关理论,本文研究将这八种权力要素归类为三种基本权力,即职位权力(职权)、制度权力和个人权力。职权的重要内容是人事决策权与资源分配权,包含对人、财、物的分配及安排。制度权力则包含上级支持权和制度管理权,其权力的执行对全体组织成员都有约束力。个人权力的组成包括关系影响权、专业能力权、信息控制权和人格影响权,关系影响权产生于组织成员间的人际交流,在工作关系以内或工作关系以外的成员交往和沟通中所形成的持续影响。

2 IS实施中的组织权力变革

2.1 IS实施对职权的变革

在组织中,使用职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进行资源配置。也就是对作为生产要素的人、财、物进行有目的性的安排。职权保证了这种分派的合法性。一方面,不同的资源配置安排会对个人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着各自不同利益、偏好、价值观的个人,以及由他们组成的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结合体。这些结合体彼此之间存在对组织资源的争夺,冲突就不可避免,职权被认为是解决冲突的主要力量。因此,我们可以从资源配置和解决冲突两个方面来对IS实施对职权的变革进行重点分析。

在解决资源配置方面,IS实施将改变组织资源配置的方式,促进组织进行权力变革。根据管理学的观点,资源配置是一种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决策活动,而决策的前提是拥有信息。由于IS实施的目标之一是整合组织的运行数据,实现数据与信息共享。从而组织中处于较低层级的员工利用IS系统能够获得比以前更多的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决策或对资源配置的过程进行监督和干预。因此,就某种程度而言,IS实施为组织决策的分散化提供了基础。基层员工在资源配置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自主决策权,甚至某些资源配置功能由IS系统自动完成。另一方面,信息的透明性与数据的即时获取性,使得组织高层管理者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數据即时全面地了解整个组织的运行状况,扩展了管理的宽度,增强了集权控制的能力。 由此,IS实施同时导致了组织低层级决策权分散与高层集权控制,形成了一种组织上下的“拉伸力”,导致组织的一些中层管理者原有的权力消失,从而影响组织结构,减少了管理层次,使组织趋于扁平化。

结论1 IS实施所形成的“拉伸力”使中层管理者丧失了原有的职权,从而组织更趋于扁平化。

在解决冲突方面,IS实施将导致冲突的形式更加复杂,从而削弱了职权解决冲突的能力。IS实施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打破组织原有的“隧道视野”。在IS实施中,这一目标通过组织的业务流程重组(BPR)来实现。在组织流程变革中,资源争夺点在组织中也进行了重新的分布。例如,部门间可能由于流程变革带来的工作相关而需要进行新的联合绩效考核,从而改变了原来的资源竞争关系,形成新的利益联盟。资源冲突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从传统部门间的冲突转变为更为复杂的利益联盟间的冲突是IS实施的一个重要特征。基于上述原因,传统职权采用命令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可能会变得不合时宜。因为资源争夺的对象变得更加模糊,利益的复杂化也很难清晰地区分受益者。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管理者运用职权解决冲突的能力被削弱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冲突会在组织中变得不受控制。多个利益联盟的形成以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会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冲突的解决更加依赖于内部博弈的结果,而不是管理者的硬性裁定。因此,管理者减少“硬”的命令式的冲突解决方式,更多采用“软”的基于利益博弈的激励管理对保持组织效率更加有利。

结论2 IS实施削弱了管理者利用职权解决冲突的能力,从而需要用“软”的激励管理代替“硬”的命令式管理。

2.2 IS实施对制度权力的变革

IS实施对制度权力的变革体现在对组织制度性权力的强化。一些学者认为IS 系统本身拥有权力属性,因为它深植于组织的系统结构,掌控着众多信息与专业知识,因此变得难以取代(Lucas 1984)。通常IS系统的“嵌入”给组织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只能通过组织自身来加以消除,这一过程中组织权力会与IS系统相互融合建立新的组织运行规则,并且相关规则与制度一旦建立,就必须依靠IS系统进行维持,否则组织将无法正常运转。另外,新制度的建立使原来组织权力运用的模糊地带变得更加透明。

Zuboff(1988)借用圆形监狱的概念,将IS 系统比喻为组织的“电子圆形监獄”。他认为,IS 系统与圆形监狱一样,符合纪律性的要求,它使得社会实践惯例化,权力内在化与正规化;Sewell 与 Wilkinson(1992)则认为,IS 系统为组织植入纪律性,加强集中控制,从而提高了组织的效率;Bentham(2001)认为通过信息系统有可能形成新的监控形式,而这一监控形式将在组织员工中产生一种认知:监督是无处不在的。相关研究显示,IS实施使得组织内员工感知到更大的组织约束力,同时组织也依赖于IS系统来将组织的惯例与流程嵌入到组织生活中,从而维持组织的传统秩序。

结论3 IS实施增强了组织的制度性权力和控制能力,从而增加了组织运行的透明度。

2.3 IS实施对个人权力的变革

个人权力的组成包括专业知识(能力)权、信息控制权、关系影响权和人格影响权,就一定程度来说,IS实施会引发组织知识的转移与员工再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更迭与知识重要性发生了偏移。为了适应信息系统,组织员工必须调整原有的工作方法与知识储备。部分组织员工可能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包括IT 知识、作业知识)等,其学习能力成为一种重要的组织资源。而有些员工则可能因为信息系统的实施而导致其工作简单化(如流程自动化),降低了对专业知识的需求。然而员工的专业知识对于组织重要性的增强或减弱,都会导致员工权力发生变化。在IS实施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组织知识,谁拥有这些知识的解释权,谁就拥有权力。

信息控制权是与IS实施最密切相关的一种权力要素。在任何组织中,组织成员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地位都是影响其获得人员、信息及工具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个人在组织中的位置越靠近中心,他就越能拥有权力。实际上,组织中的一些较低层级的员工正是凭借其在组织中的特殊位置而拥有了相当大的个人权力,例如,总经理秘书、财务、人力资源以及IT部门的员工等。IS实施过程中,组织流程的改变可能导致组织员工原有的工作内容进行调整,部门间的联系也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员工的位置发生转移。原来处于网络中心的员工由于信息通道的改变,丧失了其“桥”的功能(连接其他离散的、不能直接相连的组织)。

另外,IS实施将逐步实现信息系统的惯例化,而惯例化会使组织员工对系统本身产生依赖性,组织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会更多地与系统而非组织内的其他员工交流,可能会降低原来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员工在组织内部的重要性,从而削弱其关系的影响权和人格影响权。

最后,IS实施使信息在组织中更多地进行共享,具有去中心化的作用。组织中较低层级的员工没有职权但可能拥有相当大的个人权力,所以处于组织较低层级的员工对IS实施所带来的个人权力的变革拥有更高的敏感度。

结论4 组织的低级别参与者对个人权力的变化更为敏感,IS实施具有去中心化的作用,倾向于削弱低级别参与者的个人权力。

3 IS实施中的政治行为

组织政治行为最初源于Burns(1961)的“微观政治(Micro-political)”这一术语,认为组织政治是组织内的员工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而采取的行动。IS实施导致组织权力的再分配,促使组织内利益群体采取各种行动保护其既得利益,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组织政治行为(如图1所示)。

从IS实施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处于不同阶段的组织用户会有不同的政治行为。在系统实施前,因为系统还没有被引进组织,用户根据个人的价值判断以及组织内传播的流言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其政治行为表现为对变革的关注、更积极的游说活动、寻找同盟者、支持或抵制IS系统实施;系统实施中阶段,用户切实感受到IS系统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并且无论正面或负面的感受都会随着IS系统的实施而不断积累,由于组织惯性的作用,在心理上,用户往往倾向于放大对IS系统的负面影响的感知,因此,在这一阶段组织的政治行为最为频繁,抵制行为上升为主要的政治行为,同时由于组织旧的权力格局被打破,新的权力格局尚未建立,利益群体间较易爆发激烈的冲突。Keen(1981)将其归结为转移资源、扭曲目标和削弱活力,文献(Kim 2011; Markus 1983; Sarini 2013)认为用户通过继续使用之前的系统来抵制新系统的到来;在实施后阶段,此时新系统已经替换原来的系统,新系统正式成为组织的一部分,利益群体间激烈的冲突已经不多见,更多的是用户自身的调整与适应,用户的政治行为表现为对自身利益得失的精打细算,公平理论认为,不公平感越强会导致更大的忧伤。而那些承受这种不公平的个人会通过减少自己的投入或他人的产出或者增加他人的投入来表达他们对于这种不公平的抵制。

另外,组织中不同级别的用户在信息系统实施时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Hirschheim and Newman 1988; Dickson and Simmons 1970; Jen Yin Yeh 2010)。根据分析结论4,基层员工对个人权力的削弱更为敏感,他们可能最先将自己的不满表现出来,由于没有职权,所以在组织中散布不利于IS系统实施的流言、消极对待系统实施成为他们主要的抵制手段,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寻找利益同盟者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中层经理在将新系统引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根据结论1和结论2,一方面中层经理的职位权力被削弱,心理上产生失落情绪,有损于其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如何灵活应对变化,管理好基层员工的抵制行为成为对中层经理的工作能力的考验。因此,为了推卸可能失败的责任,同时在不安定时期与自己的下属保持一致以寻求支持,中层经理会把新系统的到来作为所有困难的替罪羊,利用原有系统来对抗新系统或持有两套数据记录,同时在其他中层经理中寻找同盟者,对部门利益锱铢必较,在特定情况下不惜爆发激烈的冲突。高层管理者作为IS系统实施的始作俑者和决定性的推动力量,根据结论3,由于IS实施增强了组织的透明度和控制力,从而减少了组织的运行成本,因此在IS实施初期,高层管理者对IS系统将要带来的价值是满怀期望的,这也是IS实施被称为“一把手工程”的原因(叶许红 2006)。但随着IS实施的深入,即使借助于外部专家,高层管理者也很难对组织变革的幅度、持续时间、变革的阻力清晰地估计,同时由于信息需求的地位不同,高层管理者可能是最后使用新系统的人,对新系统的评价基本来自中层经理和基层员工,负面影响的积累以及看起来无休止的利益群体间的权力冲突,极大地消耗了高层经理者的精力和决心,同时影响了组织正常的工作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如果IS实施周期较长,组织的外部环境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使IS实施的价值目标受到普遍的怀疑,高层经理者多年积累的个人权威可能完全丧失,要不走马换将,要不宣布对IS实施失败承担责任。对高层经理来说,IS实施无疑是一次个人职业生涯的政治冒险。

4 結 语

信息系统的实施丰富了组织的在各项职能上的计划和控制能力,建立了以IS为核心的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以及管理决策的新的控制系统。实施的最终目标是使得新的IS系统融合成为组织的一部分,提高组织的工作效果和工作效率。然而,IS实施会带来组织在不同层级上的权力变革,从用户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基层员工来说,IS实施有去中心化的作用,削弱了基层员工的个人权力;对中层经理来说,IS实施所形成的“拉伸力”使中层管理者丧失了原有的部分职位权力;对高层经理者来说,IS实施增加了个人职业生涯的政治风险。更加值得关注的是,IS实施所带来的组织的权力变革是引发组织政治行为的主要原因。实践当中,如果不能够管理好IS实施中的组织政治行为,极有可能导致IS实施的失败。由此,本文按照IS实施的不同阶段,分类梳理了不同层级系统用户的组织政治行为,希望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深入认识IS实施的复杂性和系统风险,做好应对的准备。

主要参考文献

[1]Hee-Woong Kim,and Shan L Pan. Towards a Process Mod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mplementation:The Case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J].ACM SIGMIS Database:The DATABASE for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2006,37(1):59-76.

[2]Hee-Woong Kim,and Kankanhalli A.Investigating User Resistance to Information Systems Implementation:A Status Quo Bias Perspective[J]. MIS Quarterly,2009,33(3):567-582.

[3]M L Markus. Power,Politics,and MIS Implementation[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83,26(6):430-444.

[4]ML Markus.Technochange Management:Using IT to Drive Organizational Change[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4,19(1):4-20.

[5]王惠芬,李勇波,杨玲. ERP系统实施中的组织政治行为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3(12): 95-96.

[6]Jiang JJ,and Muhanna WA.User Resistance and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Acceptance across System Types [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0,37(1):25-36.

[7]Keen,PGW.Information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81,24(1):24-33.

[8]李军. 权力涵义探微[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3,32(2):42-48.

[9]丁孝莉,戴昌钧. 组织权力分类及其属性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1(18):6-7.

[10]Barnard C I.The Function of the Executive[M].Boston,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8.

[11]Max Weber. Economy and Society[M].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22.

[12]J R P French Jr.,and Raven B. The Bases of Social Power[M]//D Cartwright (ed).Studies in Social Power.Ann Arbor,MI: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9:150-167.

[13]Lucas H C J.Organizational Power and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Department[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84,27(1):58-65.

[14]Zuboff S. In the Age of the Smart Machine[M].New York,NY:Basic Books,1988.

[15]Sewell G and B Wilkinson. Someone to Watch over Me:Surveillance, Discipline and the Just-In-Time Labour Process[J].Sociology,1992,26 (2):71-89.

[16]Kim H. The Effects of Switching Costs on User Resistance to Enterprise Systems Implementation[J].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EEE Transactions on,2011,58(3): 471-482.

[17]Sarini M. The Activity Circle: Visualizing the Coordination Aspects of User Resistance Toward Workflow Technolo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Systems,2013, 6(1/2): 1-15.

[18]Hirschheim R, Newman M.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User Resistance: Theory and Practice[J]. The Computer Journal,1988, 31(5): 398-408.

[19]Dickson G W, Simmons J K. The Behavioral Side of MIS Some Aspects of the “People Problem”[J]. Business Horizons. 1970, 13(4): 59-71.

[20]Jen Yin Yeh, Yen-Ching OuYang.How an Organization Changes in ERP Implementation:A Taiwan Semiconductor Case Study[J].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2010,16(2):209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