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 于秀娟 战志敏
摘 要:吉林省生态环境总体呈现物种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并具有较好的可恢复性,适时开展专项生态气象服务工作,对保护和修复吉林省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珍贵的珍稀植物和高山花卉,组成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开展生态气象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亦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生态;气象服务;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58
1 生态气象服务需求分析
1.1 吉林省生态区域分布
吉林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相对的整体性和特殊的多样性,并且保护程度较好。从生态区域的分布看,由西向东形成西部草原湿地生态区、中部松辽平原生态区、中东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生态区和长白山地原始森林生态区4个生态区。西部草原辽阔,泡沼密布,湿地面积较大,地下水和过境水丰富。中部松辽平原沃野千里,一望无际,土质肥沃,農田防护林体系健全。东中部低山丘陵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较高,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东部长白山区林海茫茫,森林覆盖率高,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生物种类十分丰富,降水丰沛,是吉林省乃至东北亚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1]。
1.2 气候变化与生态关系
自然生态系统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森林、草原、湿地、湖泊等脆弱性生态系统的退化。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增加,极端天气对生态资源造成大范围的破坏,如2006年江西持续干旱,对新造林成活率以及森林火灾影响很大;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影响。
生态系统的种类、区域分布等与气象关系十分密切,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象要素的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事件的发生规律、频率、周期、强度等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实现吉林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能指望“天帮忙”,只能靠“人努力”。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提高生态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应对气候变化,开发、保护和改善气候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3 气象服务对森林防扑火业务支持
吉林省全年分为春季防火期、秋季防火期,吉林省春季干燥且多发大风天气,春末受冷涡天气影响多雷暴天气;秋季少雨,全年森林防火期长达近6个月。林火的发生与蔓延与气象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提供准确及时的森林火情遥感监测服务产品及适时的人工增雨作业对于降低吉林省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快速扑火灭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保障、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和建立长期有效的灾害预警信息传播体系对提升吉林省森林防火、扑火工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4 林业生态保护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气候条件与植被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气象因素是其中重要的生态因子。植被的分布取决于分布地带水、热条件,植被的萌芽、生长、休眠周期性节律受气候变化的支配,这都是气象因素对植被生长发育的直接作用。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营林育林,对林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营林育林与林业生态保护对气象服务具有迫切需求。
1.5 气象服务在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吉林省林区是丰富的立体资源宝库,红松、林蛙、梅花鹿、野山参及林菌、林药等是长白山地区独有的林区特色产业。近年来,人参、林蛙、食用菌、梅花鹿等已成为全省特色资源重点发展产业。
专业化气象服务可提供适宜药用植物关键农事活动气象服务,提供霜冻、冰雹等气象灾害预警,为其提高产量,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提供保障。针对种植行业及养殖行业提供精细化的天气预报服务信息及生长关键期、病虫害预报、采摘期预报等专业预报服务信息为主的信息服务信息。开展精准的气象服务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1.6 林业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保障功能
目前吉林省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5处,省级森林公园22处,总面积约占吉林省林地面积的23.6%。国家湿地公园8处,以及多处温泉疗养院、旅游山庄等设施,吉林省依托景观资源优势并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了以林区观光游、漂流探险游、攀岩探险游、森林科普游、民俗风情游、农家休闲游、草原湿地游以及北国狩猎游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林业生态旅游蓬勃发展。
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景区景点人身安全与设施安全,同时提精准的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对提升服务品质也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生态旅游对由于减少由气象因素造成的各类灾害的服务需求迫切。
2 生态气象服务的可行性
2.1 基础观测数据
开展更加有效的生态气象服务,需要建立能长期自动观测并提供准确性观测数据的生态气象试验站。至2013年,吉林省拥有3部L波段探空雷达、47个GPS/MET站、7个静止气象卫星利用站、4部新一代天气雷达、1部713天气雷达、1套车载式移动风廓线雷达、828个区域自动气象站、7个闪电定位监测站、1个沙尘暴监测站、1个大气成分监测站、54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50套便携式自动土壤水分监测仪、25个物候观测站、12个酸雨观测站、11个土壤风蚀观测站、3个草地观测站、11个干沉降观测站、8个林下可燃物监测站、30个森林防火监测站、56套视频实景监控系统、21座测风塔、6个太阳能监测站、1个省级卫星遥感接收系统。
2015年,长白山即将建设生态气象观测站1座。吉林省观测系统已逐步建立完善,实现了全天侯、精细化观测,可为生态气象服务提供最详实的基础数据资料,及早发现各种灾害性天气。
2.2 数值模式支撑
利用超算计算机系统建立新型森林防火、旅游、林下经济、林业生态所需的各类数据分析加工系统,建立专业数值模式。可以对林区实施全天候实时精细化监测分析,高时空分辨率预报预警,信息与各类应对联动体系紧密结合。共同开展林区专项气候区划和评估,为优化布局、区域建设提供决策支撑。
在高精度自动化观测网的基础上,吉林省建立了吉林省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乡镇精细化天气预报系统、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等业务系统。在应对2010年汛期的暴雨洪涝灾害、2012年“布拉万”、“达维”台风和初冬暴雪、蛟河丰兴煤矿透水事故、“5·29”长白山森林火灾扑救、2013年2月末的暴雪、大风、寒潮天气等重大气象服务应急保障,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種数值模式为开展生态气象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2.3 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建设
在历年开展森林病虫害气象条件和火险监测业务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服务需求,了解社会需要,利用现有专业的研究队伍,能够建立完善的生态气象服务体系。开展生态气象服务。
建立了吉林省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预警业务系统;与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建立了会商机制,每年春、秋季防火期开展森林防火气象等级预报服务和预警业务;在高森林火险气象条件下立即启动森林防火巡视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吉林省现有的预报预警业务涉及到危害林木生长的高温、寒潮、暴雨(雪)、大风、冰雹、大气污染条件等气象条件预警。以及对林区生态安全具有巨大隐患的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警业务。2008年开始,吉林省磐石市气象局针对日本松干蚧、栗山天牛和落叶松松毛虫等林业病虫害,加强研究,建立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气象等级指标。
目前,吉林省建成专用增雨飞机2架,在长白山、白山、通化、延边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建成固定作业点99个,其中固定高炮站点65个,固定火箭站点35个,碘化银燃烧炉10个,建成移动火箭增雨作业车35部;林区各级气象部门已建成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站55个;制定了《吉林省森林草原火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应急预案》,不断加强森林防扑火人工增雨作业能力建设。
3 小结
吉林省拥有完好的生态区划,开展生态气象服务,对吉林省生态保护和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是亚洲东部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和长白松自然保护区,在长白山存有珍贵的珍稀植物和高山花卉,组成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开展生态气象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可以带来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笑.吉林省生态区域分布[EB/OL].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2012-7-12.
[2]樊晓华.我国气象科技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思路[J].科技传播,2012(3).
[3]姜朝阳.生态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分析技术和应用研究[J].Annual Report of CAMS,2007(1).
[4]许存平,朱宝文,马宗泰.海北藏族自治州农业与生态气象研究型业务体系初探[J].青海气象,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