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实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完善,化学教学中教師与学生也发生了角色上的改变,让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情况下提高学习质量是教师首要关注的问题,而良好的教学策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笔者针对高一化学这一学科,从“运用多媒体技术、联系生活化问题、展开操作化活动”三个方面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一化学;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生活问题;操作化活动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好其本质内容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促进学生建立科学理念的重要过程,还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依据。然而,教师常常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以“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并且只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而忽视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的发展,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教师作为落实新课改的主力军,应不断转变教学的角色,并将教学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同时,使得教与学达到有机统一,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整合成为教学的新思路。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将微观化、抽象化的化学知识以宏观的方式展现出来,突破教学难点,以此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信息技术还能够以声音、动画、图片等方式将化学知识赋予趣味化的色彩,给学生视觉冲击,以此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
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原子结构的学习,能够运用原子组成符号来判断原子的构成,但由于本章节内容具有较高的微观性,因此,笔者首先以多媒体投影技术的方式播放一段视频,以此来介绍物质世界的纷繁复杂,使学生感受到微观世界的丰富多彩,在此情况下,笔者揭示“原子”这一概念,学生则自然地融入到有关“原子”的学习活动中。笔者再次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历史上各阶段模型”等等,以此过渡到“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一部分教学中,并完成了后续的教学活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关注度,还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从而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化问题,提高应用意识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生活产生脱节现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还会阻碍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应挖掘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与实际生活建立密切联系,同时,联系生活化问题,将其转变为教学素材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以熟悉的生活问题为导向,不断探究其潜在的原理,还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以“铝的性质”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铝制品相关使用的知识,并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本节的内容笔者紧紧抓住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而展开。笔者首先介绍常见的铝制品和铝在高科技上的应用,归纳出铝的物质性质,再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常识,提出生活化问题,即:利用铝制品和铁制品的腐蚀程度不同、铝锅能否运用金属清洁球擦亮,铝桶能否放置酸液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生活中所熟悉的问题,进而自然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建立了良好的衔接,从而塑造了其应用意识。
三、展开操作化活动。完善认知结构
化学实验作为一项操作化活动,是高一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主要以教师的演示为主,这样虽然能够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体会到实验原理,但这种认知仅仅存在于视觉表象上。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应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并以学生为主,指导学生展开操作化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同时参与,以此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以“氯气的性质”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能够熟练地运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氯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因此,笔者在实验开展之前,首先提出几个问题,即: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什么变化?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作用是什么?随后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最后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指导学生运用实验仪器以及二氧化锰和浓硫酸来展开实验操作活动,在这一实验中,学生不仅理解“氯气有毒,污染空气,需要将其运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这一常识,还使学生完全认识到制取氯气的装置有3个,缺一不可,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视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将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观渗透到高一化学教学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得教与学达到有机统一。此外,运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还能够帮助学生多种感知觉共同发展,以此促进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