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利
摘 要 在全球化语境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外语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通晓语言的人才,而且还要确保其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这就需要将学生在跨文化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上的培养并将其作为切入点,切实加强文化的深入理解,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促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文学作为特殊文化内涵的形式,能为促进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因而本文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的视角,从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文学教学新要求进行了分析,并从教材体系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文学教学成效提升的对策。
关键词 全球化语境 英语 文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7.057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th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must not only cultivate students into language-speaking talents, but also ensure that they have stro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this requires students to be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ability to express and use it as an entry point, and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in order to better enable students to promote the discovery and resolution of problems in their future work. As a form of special cultural connotation, literature can lay a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petenc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English literature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proposes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and teaching mode,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results.
Keywords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English; literature teaching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文学理论逐渐被全球化的影响。而九十年代本身就是经济、生活和文化观念发生重大变得的新时代,使得流行文化得以兴起。国内大量知识分子、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各种文化思想整理和批判,试图参与到现实和历史进程之中,期待发生一些在生活上的影响,而这些文化行为使得我们逐渐进入全球化意识之中,使得全球化语境的时代到来。在全球化语境下,不仅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英语文化教学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當前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为确保跨文交际实践活动得到高效的实施,不仅要确保交际行为参与者在语言交流工具方面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且还要确保其在交际过程中能更好地加强文化知识素材的学习与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所以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将英语文学知识内容要素进行融入和渗透,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文化距离缩短,这样学生综合性文化素质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和优化。所以必须切实加强英语文学教学工作的开展。
1 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文学教学的新要求
2018年3月23日到25日,为促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得到全面地贯彻,确保教育部领导讲话和系列会议精神的贯彻与落实,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三所高等教育学府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论坛中齐聚了高校校长与外语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教学管理者以及一线教师等两千多位会议代表,共同商讨我国高等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大计,为加强高等外语学科的建设和培养人才可谓奋进之笔。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的新时代,要求我国高等外语教育需要站在新的起点,尤其是国家在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的今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高等外语教育跨步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加上在国际合作增多和产业创新升级以及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提升学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全球治理中所具备的核心素养;二是不断强化通晓和掌握国际规则与协同合作的能力;三是注重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四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表达的能力等。而在目前外语教学中,为促进实际能力全面化的人才培养时,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考采取哪些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目标语言文化。虽然其可以在跨文化交际中促进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但是就大学的英语专业而言,采取文学利器强化学生对目标语言国家文化的深入理解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是由于文学中虚拟世界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能有效的将文化内涵体现出来,尤其是结合文化的写作背景,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其的理解,帮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以及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所以综合性的分析而言,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文学教学要求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顺利通过“国才考试”。
2 全球化语境下强化英语文学教学开展的对策分析
为了达到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文学教学的新要求,作为全球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师,需要从从教材体系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努力,具体的论点分析如下。
2.1 以完善教材体系为载体,为“新要求”的实现奠定基础
2.1.1 目前大学英语文学课的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文学课面临的主要教学问题就是难以从英美文学概念上突破,导致基于英语这一载体促进英美两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被忽视,使得英语文学视野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导致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对广泛文化的接触与认知的缺失,而这就给当前全球化语境下亟需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各种能力外语人才带来巨大的挑战。
2.1.2 切实拓展英语文学的新内涵与新认知
经典文学作品,不仅能将文学史的艺术成就有效地彰显出来,而且还能彰显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在加强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还要对视野不断地拓展和优化。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下,为了培养更多满足“新要求”的人才,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英语文学的认识,也就是将传统的英语文学概念囊括到所有的采用英文写作的文学作品之中,从而更加全面、广泛地覆盖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民族,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例如《Literature inEnglish 1993》这一文学选集中,收录的不仅有从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之间的1200年间的代表性英语文学作品,而且在选材上具有多样性的优势,在入选的文献中,既有来自美国、英国和爱尔兰的经典作家,也有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新西南、南非、新加坡、西非、圭亚那、尼日利亚、牙买加、圣卢西亚和巴巴多斯等国家的作家。而就所入选作品体裁而言,不仅有经典的小说、诗歌和散文,而且还有翻译作品,比如对李白诗的翻译就有涉及。所以学生在这样的选集中,既能对英语演变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对文学定义变化和文学传统演进以及文学批判观点变化与艺术表现均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对不同社会中的作家是怎样应用同一种语言对历史与现实的反应,作家是如何利用自己的独特表现手法,以及对欧洲抵制的传统表现。由此可见,在这一选集中,不仅将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社会风貌和思想情感彰显出来,而且还能利用文学将时代变化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2.1.3 强化教材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而正是由于新文化的不断出现,使得英语文学不仅仅只是将英语文学引入课堂,而且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全球化语境下以英语为文学创作语言的国家与社会的文化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这就需要在英语文学教学中在教材体系上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就当前来看,我国大学的英美文学课程结构较为单一,大都是在文学史中进行选读,而教材是根据文学名篇时间的顺序来编排。因而学生接触的很多英语文学作品往往难度较大,且这些作品中往往有很多生词,例如《贝奥武夫》,在文学课教学时,往往是对语言难点进行精读,显然与文化教学轨道相悖。这就需要确保所选教学材料的难度适中,并对其进行精心安排。例如我们可以将体裁作为教材的线索,将难度较大的安排在后面,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其教学内容采取从简到繁的规律安排,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新形势下,需要注重英语文学概念的灌输,并在难度上逐渐提升,以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实施文学教学的需要。
2.2 以完善教学模式为载体,打造研究型的文学教学新模式
2.2.1 完善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大学英语文学教学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同时,优化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达到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目的。但是就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语言点的讲解,注重对历史文化背景知识讲解的传输式教学方法,但是忽視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难以将学生引入文学中原生态一般的文化生活场景之中。而这就会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带来影响。所以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加强教学模式的完善,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在文学的虚拟现实生活场景中去发现文本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利用文学作品中所提供的多色调社会生活场景与人性深度解释,给学生思考张力与探索空间的优化和调整提供支持。
2.3 基于研究型的文学教学新模式的应用
为确保大学英语文学教学课堂的高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基于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主导下,着力打造文本细读为核心的研究型课堂。所以在文本细读中,不仅能帮助学生加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情节的梳理,而且还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发现和掌握文学作品的不同表达方式,这样学生在体会诸多修辞手法的同时,将其所彰显的思维方式与蕴意更好地领略,理解表达方式的针对性和不同点,并做好对其的注释,这样就能将原文本的细微和巧妙之处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以及评价和质疑,并将这些学习心得写下来,为促进主题性学习的实施做好准备。而在实施主题性学习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表达基础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探讨文本的主题内容所在。例如在教学《麦田守望者》时,可以将其细读之后对成长的主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意识到成长不仅与自身有关,而且与各种社会问题碰撞时的无助与如何选择等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主题来实施研究性的学习,帮助学生跨文化认知、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文学教学的新要求进行了论述。因而在这样的要求下,必须对目前大学英语文学课的教学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拓展英语文学的新内涵与新认知,强化教材体系改革,明确完善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着力打造研究型的文学教学新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颜美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J].海外英语,2018(4):23-24.
[2] 刘世红.大学英语文学类课程的问题及变革刍议[J].大众文艺,2018(2):189-190.
[3] 陈由荣.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J].新课程(下),201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