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
父母不能专制,可是孩子又不谙世事、不明事理,他的选择往往非常盲目,甚至是明显错误的。怎么办?那就需要一种温和的助推,引导他做出更有利于成长的良性选择。
记得儿子5岁时,在幼儿园讲故事比赛中,得了“巧嘴巴奖”。这让我很意外,儿子的普通话很蹩脚,而且也不太爱说话,怎么成了“巧嘴巴”?老师告诉我,他讲了一段“蒲公英找妈妈”的故事,绘声绘色,获得满堂喝彩,而且故事还是儿子自己编的。儿子读过大量的经典绘本,让他的内心丰盈,想象力也得到极大丰富。
很多家长听我这么一说,纷纷吐槽:我也想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可他就是爱玩儿,哪儿肯静下来?其实我的方法是买了大量色彩鲜艳的绘本,随手放在茶几上、桌子上和他的床上。小孩子都有好奇心,他马上拿起书翻阅。他对看书的兴趣越来越浓,我便买来更多的绘本满足他。这些书给儿子打下了良好的文字功底,從小学到现在,他的作文都是班上的范文。
经常有朋友会当着儿子的面赞赏我:“你真有办法,让儿子看了那么多书!”儿子马上抗议:“不是妈妈让我看的,是我自己看的!”是的,是他自己选择看书,父母仅仅是轻轻地推一把。
这是以创造环境助推!有时候,还需要在时间上设置附加条件,帮助他理性选择。
一说到买玩具,我真是头大!每次带儿子逛街,他是见一样爱一样,于是,我和他约法三章,以后看到喜欢的东西,我们先放到购物车,是心里的“购物车”,然后过两天再想想,是不是真的要买。儿子爽快地答应了!
一天,儿子在商场看到奧特曼玩具,他挪不动脚步了。我说:“你可以好好看看,但是今天不买,放到心里的‘购物车。”儿子恋恋不舍地放下,反复问我:“你说话算不算数?是不是过两天一定买?”我说:“如果你想明白了一定要,妈妈就买!”“那万一被人买走了怎么办?”我说:“网上多着呢!”我们继续逛,又看到一个智能小黄鸭,儿子又想买,我同样让他放到心里的“购物车”。
一路逛下来,这心里的“购物车”也装了不下10件宝贝。两天后,儿子却告诉我:“上次看到的玩具都不好玩儿,我现在只想要一个电动滑板。”我说:“好啊,我们去看一看,不过,也不能着急买,先放到‘购物车里。”儿子这次铁了心要买电动滑板。两天后,他说他还是想要,于是,我给他买了。
孩子的随意性太强,给他一个理性思考的时间,助推他认知自我:我到底要什么?什么对我是最有价值的?清晰地认知自我,不就是一种人生智慧吗?
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候你还得设置有诱惑力的体系,调动他的积极性,帮助他做出好的选择。
儿子是个马大哈,数学作业总是出错。我警告他,作业再出错,就打手板心,或者关黑屋面壁思过!结果,这种警告没一点儿用!
既然他爱玩儿,那何不顺其道而行?
我们设置了新的选择体系:“如果哪天作业没出错,就奖励你看半个小时的《猫和老鼠》。”儿子蹦得老高,这是他的最爱。
儿子被奖励诱惑后,开始变得认真细致,还求助于我:“妈妈你帮我检查下,不然错了就看不成《猫和老鼠》了。”我说:“自己的事自己负责。”儿子只好多检查几遍。他终于得到了想要的奖励,而这是他自己主动选择“认真检查,确保不出错”的结果。
马虎还是细致,你自己看着办!不过,不出错就有奖励!
设置这样一个充满诱惑力的体系,让孩子自由选择,不专制、不强求、不训斥,让他在选择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让他充分享受选择的成果。
轻轻地推一把,既让家长省心省力,更让孩子理性选择、良性成长,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