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泉县由北大荒到北大仓的美丽蜕变

2018-11-09 08:12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种树

耿国彪

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黑龙江省拜泉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兴安岭南麓连片特殊困难片区县和黑龙江省深度贫困县。如今却是全国产粮先进县。粮食亩产由过去的不足百斤提高到现在的900多公斤,人均年收入由过去不足百元增加到现在的7333元。是什么让拜泉县实现了变身?

一提起东北,人们很容易就想到肥沃的黑土、广袤的平原、温润的气候、祖国的粮仓。但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个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也曾遇到过生态破坏、大量减产的危机。而走过40年历程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已成为捍卫“北大仓”的绿色卫士。

危机面前的抉择

拜泉县旧名巴拜泉,蒙古语巴拜布拉克,“巴拜”意为“宝贝”、“贵重的”,“布拉克”为“泉水”,合称为“宝贵的泉水”,是水草丰美之地,有“拉不败的拜泉”之称。

“我小时候那会儿东北真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今年63岁的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丁家沟村民温尽庄说的是东北以前流传的一句谚语,这句话是东北地区物产丰富的真实写照。他回忆道,1970年到1980年期间在国家粮食增产计划之后,田地遭到了严重破坏,田埂上都是光秃秃的、没有树,“从那时起风灾水灾变得特别多,往往头一天种的种子,第二天一场雨就冲走了,到了春天就是‘三刮四種,种了毁毁了种,实在头疼。”

“随着人口增加,掠夺式开发、毁林毁草开荒加剧,拜泉县黑土层厚度由垦殖初期的1米锐减到30厘米,许多土地已经是‘破皮黄,坡地年跑土1400万吨,相当于流失一个村的耕地,全县2.7万条侵蚀沟每年侵蚀土地相当于半个乡的面积,大风的侵蚀导致每年春季毁种、补种两三次,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还严重降低粮食产量,人民群众生活贫困。”拜泉县林业局局长李英歌对记者说。当年,新生乡兴安村丁家沟的50余户人家,曾因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房倒屋塌,不得不离开家园另谋生路。

严酷的事实摆在拜泉人面前,照这样下去,拜泉终有无地可耕无地可种的一天。正是在如此严酷的形势下,1978年拜泉县抓住“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有利时机,把植树造林、重整河山当作了发展的根本措施,一抓就是40年。

在拜泉县,提到种树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原拜泉县委书记王树清。

“当时,全县得有20000多条侵蚀沟,相当于一个中等乡镇的面积。用农村话讲那沟得有‘一房多深,土地根本打不了粮食。”王树清说,因为没树,拜泉县就像是没“爹”的孩子,吃了太多苦。

王树清是一个犟人,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干。“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启动后,王树清带领当地数十万干部群众为全县3600平方公里土地打上了网格,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种树!种树!种树!

王树清对种树始终保持着一种紧迫感。每天3时30分就起床,到现场蹲点抓质量,选什么树苗、树丛的稀密度、病虫害防治,只要跟林子有关的事情都在他脑子里。

“种树是良心活,有一段时间树没少种,但成活率不高,原因就是有人在糊弄。”王树清说,为了保质保量建生态,他自己练就了几个绝活:一是用手摸摸树就矢口道活了没有,“用手摸栽完的树苗,凉的就是活的,热的活不了。按这个方法来,一准没错。”

二是发明了“签插法”,把树苗用土培好后,拿签子在树根周围的土层扎进去四五个眼儿,这样水就能快速渗透进土里去,不流失。“交人交心、浇树浇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王树清一边示范一边说。

“树是王树清他‘爹”,这是拜泉县妇孺皆知的一句“名言”。1999年,上升乡团结村一位村民去县里卖牛,半路上没牵住的牛进了林地。“当时护林员就要按照乡规民约罚款,这位村民说啥也不认可。结果护林员整了句,树就是王树清他‘爹,你还敢让牛进林地?”王树清说,这句话从此流传开来。

2007年,王树清从齐齐哈尔市副市长的位置上退休。本该颐养天年的他,却在退休后一刻没有停歇地回到拜泉县,当起了义务护林员,从种树人变成了守绿人。“别看我当过这官那官,我最得意的还是现在这个义务护林员的头衔。”王树清说。

正是有了王树清这样40年的执着和守护,拜泉县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60年代初的3.7%增长到现在的23.7%,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粮食单产从不足百斤增长到如今的800多斤,除了科技等因素,种树带来的生态变化居功至伟。

“三北”工程以来,当地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大力推进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着力恢复生态环境和土壤肥力。据统计,截至2017年末,拜泉县累计完成造林112万亩,退耕还林4.2万亩,通过共同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农田防护林网格使365万亩耕地全部得到庇护,小流域综合治理年均治理面积达10万亩以上。由于治理有效,拜泉县也被评为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

干出来的美丽现实

40年来,拜泉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为依托,坚持政府发动、产业带动、市场拉动相结合,形成了以农防林、水保林为主体,乔灌草、网带片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为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放眼现在的拜泉县乡村,一排排树林将广袤的农田护卫其中,一派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景象。丘陵漫岗之间,大豆、玉米长势正旺,山坡上绿树成荫。

温尽庄说,他家的玉米亩产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150斤提升到1500斤,大豆的亩产也达到了300斤的高水平。“而且现在基本不怎么用化肥农药了。”从温尽庄的话可以看出,曾一度依靠大量化肥农药维持高产的“北大仓”已经逐步恢复肥力、脱离了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李英歌说,要让水土资源不流失,最主要的就是要通过绿化,保持水土。拜泉县给防护林建设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和标准:“屯穿裙子路镶边、围着大届造一圈;五百米一个块、屯字中间扎腰带;沟塘营造薪炭林,实现户均三亩柳”。

拜泉县副县长李凯告诉记者,为鼓励农民治理荒坡、荒沟,拜泉县推出了“谁承包、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合同期限为30-50年,对农民贷款一律低息,对治理后的荒坡荒沟种果树、种水稻和发展养殖业、加工业的农户,在税费上给予减免优惠。

经过40年的建设,拜泉县创造出了十子登科、三道防线、三种水库、五种节水灌溉模式、六种防风治沙模式等一系列生态建设科学方法。

站在丁家沟为保持水土而修建的梯田上,李英歌兴致勃勃地讲起了“三道防线”理论。“你从这山上往下看,第一道防线是在山顶上种树,然后在林地和耕地交界的地方挖开截流沟,这样就能把山上的水留住,带不走土和肥;第二道防线是在山坡上修梯田,让雨水就地渗透;第三道防线是把已经冲成的侵蚀沟都种上树,也是为了留住土和肥。通过这三道防线,从山上流到下游水库的就是清水了,山洪水也变成了大资源。”

在一片长势喜人的玉米地前,李凯告诉记者,“十子登科法”就是山顶栽松戴帽子、梯田埂种苕條扎带子、退耕种草铺毯子、沟里养鱼修池子、坝内蓄水养鸭子、坝外开发种稻子、瓮地栽树结果子、平原林网织格子、主体开发办场子、综合经营抓票子,通过封沟植树、沟坡兼治,实行坡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粮牧企经庭全面发展。

在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拜泉县根据地形、地貌、土质特点和生产力水平,采取相应建设类型与模式,突出乔、灌、草,网、带、片综合建设,建成了由三个闭合环路镶嵌182个网格的绿色生态工程。通双流域、五岭峰流域、马川山流域、九龙山流域、徐家沟流域、前进流域等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高效生态经济区,打造了独具拜泉特色的绿色田园景观。

监测数据显示,拜泉县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拦蓄径流量6991万立米,治理后的坡耕地泥沙流失量减少89%,土壤径流减少77%,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1%,风速降低38%,连续30多年未发生风剥地。空气湿度提高10-14%,蒸发量减少14.6-17.8%:空气含氧量达到22%:林网内农田农作物播种期地温提高0.7℃,生长期间地温提高0.4℃,成熟期地温提高0.9℃,林网内形成了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小气候。造林初期1981至1990年10年间,粮食年均总产为7.7亿斤,亩产平均136与公斤,分别提高了32.7%和51.7%;自1991年林木达到防护效益后的12年间,粮食年均总产为13.5亿斤,亩产平均239公斤,分别比造林前提高133%和166%。201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3.5亿斤,亩产平均超过400公斤,分别比造林前提高305%和220%。

李英歌说,随着“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效能逐渐释放,拜泉县把“三北”防护林四期、五期工程建设重点放在营造接班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庭院经济林和林业产业上,突出实现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转变,为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6年以来,拜泉县启动实施了林业经济发展战略,并将林业经济确立为全县三大主导性立县产业之一,重点推广林果、林菌、林花、林粮、林草、林禽、林畜、林渔、林药等九大复合生态种养模式。如今,木耳、蘑菇、红嘴番鸭、黑猪、大雁、森林鸡、生态鹅等已经成为拜泉生态品牌。

李凯介绍,目前,拜泉全县共有林木加工企业45户,林业加工增值7500万元;木耳等林菌年产量1000万斤,产值3亿元;野生菌类年产量30万公斤,产值1200万元;林药年产量93万斤,产值13g5万元;林下养殖业1000万头(只),禽类养殖980万只,产值6.3亿元;畜类养殖20万头,产值7.6亿元。农户通过从事林业产业人均实现增收2.8万元,为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拜泉县是中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东部战线的关键区域,也是全国平原地区第一个百万亩人工林县。从“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期开始,拜泉人民开展了一场历经40年的全民生态环境保卫战。经历了由无林县到林业资源大县,由资源大县到林业资源强县的不同发展阶段。既享受过北大荒水草丰美的绿色沃野,也经历过风沙漫天沟壑纵横的生态环境,拜泉人民用亲身经历感受到了生态环境变化给生产生活乃至生存带来的切实影响。

今天的拜泉县虽然已经完成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美丽蜕变。但拜泉人生态建设的脚步却没有停下来。他们提出“改杨家将为经济林,用樟子松装点林网格田,再造一个五十年人间奇迹”的目标。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生态建设要一代接着一代干,防护林体系也要形成树木成熟后的良性更替。截止目前拜泉全县农防林接班林实现了全覆盖,樟子松等针叶林和经济林比例已超过50%。

拜泉人的生态建设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三北防护林种树
种树
刍议“三北”地区莱窖安全管理策略
一起来种树
自家林地充“三北”“村官”骗补想得美
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