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佩如 王先华 伍春艳 郭宾
[摘 要] 精准旅游扶贫指在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欠发达地区,精准分析当地旅游资源各方面优势因素,合理开发,以产业更新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本研究对贵州省扶贫开发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描述举例,并且提供了现今主要的旅游开发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村民主导型、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村民协助模式。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 扶贫模式 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精准扶贫被看作是贯彻扶贫战略的主要方法与途径。贵州省一直坚持重视扶贫工作,并且全力支持做好旅游产业扶贫这部分重点工作,坚持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内生长。贵州旅游开发的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是贵州乡村地貌自然景观非常独特,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同时由于经济落后,人流量很少,开发和被污染的情况比较少见,贫困区域与旅游资源富集区在空间分布上形成叠加,这是贵州乡村发展旅游脱贫的优势条件[1]。
一、贵州乡村地区扶贫旅游开发的难点分析
贵州省地理环境复杂,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乡村贫困地区扶贫旅游开发难度较高,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乡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
贵州乡村地区的贫困集中聚集在山地、林区,以及山地交界地区,这些村落的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政府相关部门的资源调节难度增大,特别是贵州高原山地地区的交通建设难度较大,铁路与公路的建设与维护成本巨大,在扶贫旅游开发的早期进程之中,交通非常不便,在旅游旺季,人流量车流量非常大,给当地的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增加了难度。
(二)乡村民族潜在文化价值定位不准
在贵州乡村地区的旅游开发模式中,主要根据当地已有的旅游潜力进行旅游开发与市场宣传,但是一些开发模式在并没有实地实践的情况下盲目定位了旅游吸引特点的开发价值,比如一些需要将当地人文特点作为开发重点的景区导向了地理特点的旅游开发重点,而一些需要对其地理特点进行重点开发的地区却仅仅进行了人文价值挖掘,并没有从深层次区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很多具有观赏性的旅游景点还没有深度开发出来,也并没有面向大众开放。
(三)乡村民族旅游社区社会问题待解决
现有的贵州乡村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虽然注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忽略了贫困地区的社会性问题,比如,贵州乡村贫困地区语言不通,以及话语设计机制缺乏。语言不通主要导致的问题是给前来旅游的游客带来沟通上的不畅,从而给游客带来不好的旅游体验,主要解决办法依然是加强乡村贫困地区的社区教育,同时应该加强对熟悉本地方言和普通话的人才的专业培训,一方面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而话语设计机制的设计则涉及到维护当地贫困个体的权益不受侵害,乡村贫困个体本身就是弱势群体,当地优势群体与外来强势集团通过各种方式的利益联合,极有可能绑架弱势群体的权益,使精准扶贫的精准性直接受到影响。
(四)游客自主性没有得到开发
在以往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中,并没有在景区开发的过程中增添游客的自主性,而是仅仅将游客当作被动的接受当地文化的角色,目前贵州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普遍没有将游客的自身意愿添加到乡村旅游扶贫开发项目中去,本研究认为,应该在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地区设置相应的游客留言牌,以供来此地旅游的个体因素发表对当地景区的看法与意见,将游客作为当地景区的二次开发者,增加游客的自主旅游性,以增加当地景区的二次回头游客数量。增加游客自主性一方面,可以让景区旅游更具特色和亲民性,游客可以在旅游的过程中体验到自身的存在感,从而使贵州乡村旅游成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特色旅游景区;另外一方面,可以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如果能够使不同地区的文化和贵州乡村旅游景点文化相结合,那么可以大大提高贵州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五)乡村旅游区环保意识薄弱
贵州的乡村旅游开发虽然一定程度上重视了具体地方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即现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虽然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因市场导向等因素的干扰,违背了开发原则与开发初衷,导致环保问题被忽视。
二、贵州旅游扶贫的乡村开发模式
为了解决以上贵州省扶贫旅游开发的难点,确定目标地区的旅游开发模式是必要条件。旅游开发的模式并非随机出现,它需要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贵州省乡村的扶贫旅游开发与问题决定,对于贵州省的当前问题而言,主要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模式进行旅游开发。
首先第一种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扶贫旅游开发模式。在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开发中,开发方式主要是依靠国家的各项政策,对贫困地区的交通狀况、土地治理、地质灾害等多种因素进行整合,进而发挥当地旅游特色资源的比较优势,促进乡村脱贫致富。在政府主导型的扶贫旅游开发模式的基础上,可以使用市场主导型的扶贫开发模式对政府主导型的扶贫旅游开发模式进行补充。市场主导型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的主要构成成分为:当地龙头企业的资源投入,靠市场自我运作来达到区域整体脱贫的目的。这种模式可以解决政府主导型模式难以涉及的一些方面,重点解决当地农民就业、生产,以及自我动力的潜在因素。除了政府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扶贫旅游开发模式之外,还有一种村民主导型开发模式,主要由贫困地区当地的先进村民敏感觉察到当地人文地理特色的旅游开发潜力,然后联合其他村民,自主开发本村的旅游产业。这种开发模式由人民自发组织,在制度设计上偏向于公平化,较为符合底层利益需求,例如,广大贵州地区的农家乐开发模式。但这种模式投入较低,并且没有科学的宣传规划与营销手法,很难做大做强。
结合上述三种模式,本研究认为贵州乡村扶贫旅游开发的模式应该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投资为辅助,并且重视公民组织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其中,村民协助是指当地村民或个体自发组织的社会组织。这种小型特色组织对于扶贫旅游开发的优势在于,不但可以协助政府进行当地旅游规划,帮助企业进行旅游产品营销,还可以抱团取暖,保证当地社区的弱势群体基本权益,就目前而言,这种结合性模式较为理想。当地政府充分发挥了公共职能,实现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后,进一步通过市场中介组织与相关旅游企业合作,挖掘了市场为辅的开发模式,。
在进行具体的模式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留意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旅游扶贫示范工程建设。依托贵州省现有的100个旅游景区,将有旅游发展潜力的贫困村纳入建设名单,通过已有的旅游资源,做到股份合作、化到户、滚动发展、入股分红的利益结合模式,推动景区开发商户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以带动增收。第二是根据贵州省的自然资源与现有发展条件,建立“一家一艺”、“一户一特”等形式,培养重点示范村与重点示范户,然后对贵州省的新建立旅游示范点进行品牌培育工程,依靠贵州的山地特点,围绕山地公园,风景名胜等定位,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循环模式品牌。目前,平坝天龙屯堡、肇兴、丹寨石桥等一批知名乡村旅游品牌已经成熟,完成品牌培育工作之后,开始对扶贫旅游项目进行营销工程。通过贵州各地的人文特点,取其重要的民俗活动以及传统体育赛事作为宣传点,加大山地旅游的促销力度,扩大贵州偏远山村的知名度。第三是对当地扶贫旅游人才进行培养,对当地的旅游从业人员分级、分批、分类进行培训。最后,是吸引各地资金流入,以政府扶贫资金为支点,通过“四台一会”等方式,与银行合作,帮助各地的山地旅游企业、贫困农户解决扶贫旅游项目发展的资金问题。
三、结语
总体而言,为了适应与解决贵州乡村扶贫旅游开发难点,需要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有模式进行选择。就现今而言,贵州乡村扶贫旅游开发的难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薄弱、民族潜在文化價值定位不准、民族旅游社区社会问题有待解决、游客自主性没有得到开发、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对于模式的选择也应该基于难点,选择复合型模式,以政府主导为主体、以市场为辅助,并让每一个当地贫困居民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真正做到扶贫模式的选择基于实践,具有地区针对性,能解决当地的旅游扶贫工作的实际问题。(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铜仁市乡村旅游开发利用模式研究”编号:2016ZC139
参考文献:
[1]李佳,钟林生,成升魁.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 19(03):156- 162.
[2]陈志永,李乐京,梁涛.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天龙屯堡“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8(07):106-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