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克寒
摘 要:2017年8月5日15:00—21:00,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出现暴雨,造成洪涝灾害,致使人员死亡,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整个天气过程,锡盟气象局领导靠前指挥,坐镇预报业务一线,组织预报员深入分析研究,做出准确预报,及时向盟委、行署主要领导汇报天气演变趋势及防灾减灾决策建议。在为盟委、行署领导做好决策气象服务的同时,加强灾害防御预警和预报信息发布,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这次预报服务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广大民众的认可。
关键词:暴雨天气;灾情;应急服务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221
1 实况概述
受西南暖湿气流与高空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2017年8月5日东乌珠穆沁旗出现暴雨,降雨量达33.8mm/h,并在14:11—14:37时间段产生冰雹。此次降雨由于强度大、降雨集中,造成东乌珠穆沁旗暴雨洪涝灾情,出现人员死亡,房屋倒塌,城镇路面冲毁,部分路段交通中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 灾情及影响
乌里雅斯太镇额尔敦乌拉嘎查一对夫妇溺水死亡。有塌方危险的土方108户,屋里严重积水的33户和院子严重积水的22户,经济损失150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近200hm2;蔬菜大棚受损85个,菜地水淹面积6.67hm2;机井房屋倒塌2处。镇内绿化受损面积约4.9萬m2;经民政部门统计此次暴雨天气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44.99万元。
3 预报服务及应急响应
3.1 预报预警
7月31日09:00,气象台就通过手机短信发布《天气提示》重点指出:8月5—6日,东乌旗有中雨。
5日上午,锡盟中东部地区受弱的短波槽影响,上空有高云覆盖,无降水产生。随着系统的发展,下午13:00—14:00,锡盟中东部地区上空开始有分散性对流云系发展,移速较慢,通过对天气形势以及卫星云图的分析研判,以上地区未来可能会出现短时强降雨、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14:35时气象台及时发布临近天气预报,特别指出:“未来6h,东乌珠穆沁旗中部及东部将有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根据天气演变情况分析,气象台于5日14:58发布《冰雹橙色预警》指出:“受高空槽影响,未来6h内,东乌旗中东部可能出现冰雹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
14:00—15:00时东乌旗乌里雅斯镇出现短时强降水,降雨量33.8mm/h,16:00—18:00时雨量迅速减弱,19:00又出现17.6mm降雨,累计雨量达51.5mm,锡盟气象台19:00又发布“受高空槽影响,12h东乌珠穆沁旗降雨量已达51.5mm,预计降雨天气仍将持续”的《暴雨蓝色预警》。
3.2 应急响应
8月5日发生暴雨天气期间,锡盟气象局立即组织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工作部署,盟局领导要求气象台、东乌旗气象局密切监测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求汛期值守班人员、服务人员及时了解灾情,及时上报灾情;与下游以及周边联防单位做好联防工作。
20:30时得知东乌旗发生灾情后,局领导第一时间向自治区气象局领导进行汇报;随后于长文局长与地方党政领导进行电话汇报降雨实况及天气演变情况。并与21:00时编发《重大突发事件报告》,经领导审核后上报自治区气象局。根据对东乌旗灾情发展趋势及对未来天气形势变化以及灾情发生地救援情况研判,于长文局长在21:30时命令启动《重大气象灾害IV应急相应命令》。盟局直属科室和东乌旗气象局立即进入了应急响应工作状态。
6日上午08:00,盟局领导、汛期行政值班员、气象台预报服务人员以及盟局其他相关科室领导参加上级部门天气会商;依据会商结论,盟局领导召开汛期预报服务紧急会议,着重强调:各局站、各有关科室主要负责同志要坚守防汛工作一线,靠前指挥;要提高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敏感性,坚决克服麻痹松懈和侥幸心理;要进一步拓宽信息发布渠道;积极配合宣传部门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气象台及东乌旗预报服务要全程进行灾后救援气象服务工作。
4 经验总结与反思
4.1 临近预报准确,服务及时
此次强降雨天气锡盟气象台提前发布临近预报,24h无缝隙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并通过多渠道及时发布;给地方政府抗洪抢险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2 调查灾情及时,积极配合灾后恢复
在洪涝灾害发生后,发生地东乌珠穆沁旗气象局及时与当地民政局进行实地灾情调查,科学评估此次强降雨天气灾害损失,以及造成灾害原因。
4.3 领导重视,应急指挥得力
此次强降雨天气发生期间,局领导深入第一线,及时部署气象服务及应急工作,适时与地方党政领导及自治区气象局领导保持电话联系,汇报灾害发生地天气及实况情况;使抢险救灾气象服务工作有序进行。地方政府对此次气象部门的预报、预警以及参与抗洪抢险、灾后恢复给与高度评价。
4.4 不足与反思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气象助理员及气象信息员队伍,但有些区域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气象信息不及时传输;由于气象灾害科普宣传力度不大,人们对灾害性天气防御能力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