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孟天琦 韩春虹
摘要 现代农业是效率的竞争,是建立在“集约化”和“全程机械化”基础上效率的最大化。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经济赶超型的发展模式客观决定了我国农业生产采取粗放型投入的增长方式,使得我国农业在增长过程中高耗低效问题日益突出。土地托管作为一种新型经营模式,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适应了当前生产力发展要求。本文利用3省10县267个样本村微观调查数据,实证估计土地托管对农业非投资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我国农业过度投资,即农业投入的高耗问题。实证结果发现,推进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可以显著抑制农业非效率投资,有助于规避农业投入的低效问题;除此之外,土地托管能够显著抑制农业过度投资,即农业投入的高耗问题,使得农业投资回归最佳水平。因此,本研究从农业投资效率的角度揭示出土地托管影响农业产出的微观作用机制。政策建议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同时,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群体和深化土地托管主体帮扶力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土地托管监督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针对土地托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要具备预警意识,制定风险处置预案制度;规范各相关部门职责和分工管理,实现土地托管实施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 土地托管;非效率投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出
中图分类号 F0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8)09-0142-08 DOI:10.12062/cpre.20180406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体制、资源、技术、市场、生态等因素的制约,在增长过程中高耗低效问题日益突出。现阶段,在如何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进支农惠农政策的背景下,我国探索出了一条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土地托管”道路。
一直以来,我国在农业投入上,包括农户自主性投资和政府补贴性投资逐年攀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入从2006年的72 522.12万kW增加到2016年的111 728.07万kW,但是单位机械总动力产出从2006年的0.515 8亿元/万kW减少到2016年的0.296 7亿元/万kW。这表明,我国农业投资逐年增加的同时,农业投资效率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农业投入的高耗低效问题依然突出。
现代农业是效率的竞争,是建立在“集约化”和“全程机械化”基础上效率的最大化,因此,提升农业投资效率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应有之义。土地托管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农民土地使用权不变、农民经营主体不变、农民受益主体不变的前提下,由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等托管主体按照农民的要求,对其责任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经营的一种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经营模式,土地托管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适应了当前生产力发展要求。第一,在土地托管模式下,通过整合土地资源、采用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第二,发挥技术和管理优势,获取规模化超额产量收益;第三,基于网络外部性,缓解资本报酬递减趋势,实现农业资本投入内生化。因此,土地托管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比较优势,大幅度减少生产要素资源投入总量同时,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整体推进和农业资本深化,提升了农业投资效率。
本文利用访谈追踪的方式获得3省10县267个样本村微观调查数据,实证估计土地托管对农业非投资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我国农业过度投资,即农业投入的高耗问题。实证结果发现,土地托管推进可以显著抑制农业非效率投资,使得农业投资回归最佳水平,从而揭示出土地托管影響农业产出的微观作用机制。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土地托管积极意义的验证,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经验证据并指明方向;第二,政策制定者可通过制定推进实施土地托管发展的政策,推进资源优化配置,进而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利条件。
1 文献回顾与理论推演
1.1 文献回顾
自2007年7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后,我国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得到了支持和引导,得以快速发展。从土地托管的内涵来看,国内学者对此异议较少。具体而言,土地托管是在“农户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服务自选”原则下,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制性质、土地承包关系及土地用途前提下,由托管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物资供应的一种“保姆式”的服务体系[1]。在实施效果上,土地托管的推进具有帕累托改进的属性特点[2]。但从土地托管的性质来看,土地托管与土地流转具有显著的差异。在土地托管模式下,农户具有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而土地流转下的经营权归属于土地转入者,因此,土地托管具有保证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三权不变的特点[3]。然而,从托管的运行环境来看,根据调研发现,土地托管成效具有典型的区域差异,并且受限于区域资源禀赋约束,土地托管的运作方向也应和各方主体利益诉求相一致。
当前一系列文献研究都表明,土地托管经营模式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陈义媛[4]研究认为,在服务规模化背景下,土地托管实现了分散承包农户与规模化服务对接,从而把小规模分散经营转变为可以利用现代农业装备的机械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5-6]。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赶超式的发展方式,也决定了我国农业生产采取粗放型投入方式,农业投资效率不高。早期国外学者Abdula和Huffman[7]的研究就发现,我国农业非效率投资比别的国家要高,其中包括包括投资过度问题。Tian和Wan[8]测算了我国几种典型谷物的生产效率,发现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大约在0.85~0.95之间,并且认为通过增加投入提升所带来的产出增长将非常有限。国内学者罗浩轩[9]的研究也发现,在农业资本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国农业资本的投资效率出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通过资本要素的投入来推动农业经济增长越来越困难。但是,当前的研究没有给出农业投资是否有效的一致结论[10]。尽管有文献认为,促进农地流转规模经济有助于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11-12],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农户租入土地越多,其获得的贷款越低[13]。何安华和孔祥智[14]则进一步认为,这种较低的利率将刺激农户增加贷款数量,导致投资负债率上升。
现代农业是效率的竞争,土地托管通过集中和整合农业资源,开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破除了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禀赋约束,减少了农业投资的效率损失。比如,李登旺[15]认为土地托管在提高土地经营规模化、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规避了假农资进入农村问题。但是,亦有研究提出,囿于资源条件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局限,土地托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缺乏资金和规范发展等现实问题以及农民组织化困境[16-19],因此,土地托管对农业生产的促进效应仍受制于一定的约束条件。
当前,现有文献对土地托管各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主要基于逻辑框架的判断。首先,现有文献缺乏具有地域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证据,因此不能对土地托管积极意义给出准确的验证;其次,现有文献没有从微观层面上对我国农业投资偏差现象进行理论解释。因此,本文聚焦农业投资非效率问题,从理论和经验二维层面上揭示土地托管影响农业产出的微观作用机制,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验证据和理论基础。
1.2 理论推演
土地托管经营模式,本质上是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基于网络外部性,整合生产资源和改善生产条件,实现生产技术内生化和农业资本深化。具体理论逻辑见图1。
第一,土地托管具有两个显著的比较优势:发挥现代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这意味着土地托管可以大幅度减少生产要素资源投入总量,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整体推进和技术外溢,实现农业资本投入的内生化。因此,土地托管可以纠正外生性投资所产生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问题,使得农业投资回归正常水平。
第二,土地托管可以改善生产条件,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农业物质资本投入和一般物质资本类似,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的属性。土地托管典型特征是具有显著的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即,土地托管可以集中和整合农业生产资源,使委托农户共享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破除了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禀赋约束,减少了农业机械投资效率损失。此外,土地托管还可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实现了长期依靠过密劳动投入的要素替代。因此,土地托管可以改善生产条件,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缓解资本报酬递减趋势。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说:
假说1:土地托管可以显著抑制农业非效率投资,规避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现象;
假说2:土地托管抑制农业资本投入效率式微的同时,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2 回归设计与样本选择
2.1 非效率投资测度
式中,被解释变量yagri,t表示农业产出,本文用每亩单产作为农业产出的衡量指标。如果上式计量估计结果显示ρ1小于0,则表明农业非效率投资不利于农业增产。土地托管和无效率投资交互项系数ρ2是本文重点关注的系数,如果估计结果显示ρ2显著大于0,则表明实施土地托管有助于减少农业无效率投资,从而对农业增长具有促进增长。因此,计量模型(3)式估计结果可以验证本文理论假设2。除此之外,考虑到土地托管作用效果的趋势性质,即检验土地托管对农业无效率投资的抑制效果随时间是增强还是减弱?本文在(3)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土地托管、农业无效率投资和时间的交互项(ltrship×ie×year)。
2.3 样本选择
本文数据来源为农业部经管司委托组织,项目组2017年利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安徽、河南和山东3省10县267个样本村访谈追踪调查所形成的微观数据。数据涵盖了农业产出、土地(农地)托管面积、农业投资总额、农业收入、农地耕种面积、耕地投入总成本、农业信贷规模以及农地流转租金等方面。去掉回答前后矛盾的无效样本,以及样本奇异点之后,本次调查共获得516个样本量,具体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见表1。
3 实证结果
3.1 土地托管与农业非效率投资
表2为对(2)式的估计结果。表2的第(1)列直接考察土地托管(ltrship)对农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考虑内生性产生估计的有偏性,表2第(2)列进一步采取二阶段最小二乘估计,具体选择滞后一期土地托管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同时引入稳健标准误以克服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性。实证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区域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之后,在5%的置信水平下,土地托管变量一次项系数为负,但是二次项系数为正,因此,该实证结果初步判断土地托管的不断推进可以显著抑制农业非效率投资的结论。
考虑到遗漏变量对估计结果产生系统性偏误,表2的第(3)列进一步引入耕地面积、农地租赁时间、租金大小、耕地投入总成本、家庭农场主的教育程度和年龄等影响因素,以及控制区域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实证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其它影响因素和区域个体效应和年份时间效应之后,土地托管变量一次项系数依然显著为负,二次项系数显著为正。因此,实施土地托管可以显著抑制农业非效率投资的结论是稳健的,即以上实证结果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假说1。
3.2 土地托管、非效率投资与农业产出
表3为对(3)式的估计结果。表3第(1)和第(2)列主要考察农业非效率投资(ie)
以及农业非效率投资和土地托管交互项(ltrship×ie)对农业产出的影响。考虑到实证结果的内生性,本文选择农业非效率投资变量和土地托管变量的滞后期进行内生化处理。根据表3第(1)和第(2)列的实证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其它影响因素,以及控制不同区域个体效
应和年份时间效应之后,農业非效率投资变量系数显著为负,但土地托管和农业无效率投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农业无效率投资对农业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土地托管的推进可以显著减少农业无效率投资,从而对农业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土地托管抑制农业资本投入效率式微的同时,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因此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假说2。
考虑到检验土地托管作用效果的趋势效应,即检验土地托管对农业无效率投资的抑制效果随时间是增强还是减弱?表3第(3)和第(4)列引入土地托管、农业无效率投资和时间的交互项(ltrship×ie×year)。实证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其它影响因素,以及控制不同区域个体效应和年份时间效应之后,土地托管、农业无效率投资和时间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土地托管抑制农业非效率资投资的效果随时间不断增强。
4 拓展研究
4.1 过度投资问题
理论部分研究表明,在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下,除了出现农业无效率投资之外,还可能出现投资过度,即农业投入高耗问题。因此,这一部分将检验土地托管的推进是否能够显著抑制农业过度投资,使得农业投资回归最佳水平。
其中,农业过度投资的测算根据(1)式获得。具体而言,对(1)式估计获得当期最优投资规模,进一步利用实际投资规模减去最优投资规模可以获得(1)式估计结果的残差部分,当残差值大于0,则表示过度投资。
由于被解释变量为二元离散选择变量,因此,表4第(1)列选择Probit模型进行估计,表4第(2)列进一步考虑到内生性产生估计的有偏性,因此采取二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具体选择滞后一期的土地托管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同时引入稳健标准误以克服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性。根据表4的估计结果显示,土地托管变量系数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为负,因此,该实证结果验证了土地托管的推进能够显著抑制农业过度投资的问题,使得农业投资可以回归最佳水平。
4.2 时间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考察土地托管实施后的逐年效应,即随时间滞后,土地托管实施效果是否具有一致稳定性,而不是個体年份的特定效果,本文将土地托管变量按照调查时间范围分为实施后的第一年(2014)、第二年(2015)和第三年(2016),分别估计三个连续时期实施土地托管的作用效果。根据表5的估计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其它影响因素,以及控制不同区域个体效应和年份时间效应之后,在5%的置信水平下,土地托管实施后的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对农业单产的影响都显著为正。这表明,土地托管推进对农业生产不仅具有短期的增产效果,还具有长期时间的稳定性。
4.3 不同情景下的稳健性
如果土地托管的推进可以显著提高农业产出的结论是可信的,那么土地托管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农业产出正向影响的实证结论都是稳健的。为此,基于调查样本的限制,本文把实证环境分为三类情景分别进行估计。
(1)情景一:考察不同收取托管服务费方式的情景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根据收取托管服务费的方式把先收取后种地的方式取值为1(dumy=1),把先种地后收取的方式取值为0(dumy=0)。
(2)情景二:考察地区信息闭塞或信息完备的不同情景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根据地区信息闭塞情况把地区信息完备取值为1(dumy=1),把地区信息闭塞取值为0(dumy=0)。
(3)情景三:考察地区基础设施完善与否的不同情境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根据地区基础设施完善情况把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取值为1(dumy=1),把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取值为0(dumy=0)。
表6为以上三类情景下估计结果。根据表6发现,通过控制其它影响因素,以及控制不同区域个体效应和年份时间效应之后,在5%的置信水平下,土地托管变量系数显著为正,但是,土地托管变量与托管服务费收取方式虚拟变量、土地托管变量与信息完备情况虚拟变量以及土地托管变量与基础设施完善情况虚拟变量的交互项系数都不显著。这表明,引入不同环境情景,回归参数并没有发生改变,即不同环境情景的引入不会改变土地托管对农业产出作用效果的显著性,因此,在不同情境下,实证结果也都是稳健的。
5 结论与建议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而学术界普遍认为造成这种低效率的原因在于农业投入程度不够。实际上,我国农业投入,包括自主性投入和政府补贴性投入都在逐年攀升。长期以来,我国经济赶超型的发展模式也客观决定了农业生产采取粗放型投入的增长方式,而这并非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现代农业是效率的竞争,是建立在“集约化”和“全程机械化”基础上效率的最大化。土地托管作为一种新型经营模式,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生产为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适应了当前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促进了农业增效。
本文利用访谈追踪的方式获得3省10县267个样本村微观调查数据,实证估计了土地托管对农业非投资效率的影响,发现土地托管的推进显著抑制了农业非效率投资,因此土地托管具有纠正投资偏差的价值效应;除此之外,土地托管能够显著抑制农业过度投资,即农业投入高耗问题,使得农业投资回归最佳水平,从而揭示了土地托管影响农业产出的微观作用机制。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土地托管积极意义的验证,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经验证据并指明方向;第二,政策制定者可通过制定推进实施土地托管发展的政策,推进资源优化配置,进而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利条件。
本文的政策建议为:一是鉴于土地托管的性质及特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同时,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群体。深化对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等土地托管主体帮扶力度,巩固和完善土地集中连片托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土地托管监督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针对土地托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制定风险处置预案。除此之外,土地托管实施还需要规范各相关部门职责和分工管理,减少各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以实现土地托管实施效果最大化。
(编辑:刘照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徐小青,金三林.探索农业社会化经营的新路:安徽省凤台县农村土地托管调查[N].社会科学报,
2013-06-06(2).[XU Xiaoqing, JIN Sanlin. Explore the new way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rural land trust survey in Fengtai County, Anhui Province[N].Social Sciences Weekly,2013-06-06(2).]
[2]张忠明,钟鑫.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土地托管模式[J].江苏农业科学,2013(7):403-406.[ZHANG Zhongming, ZHONG Xin.The effective form of land transfer:land trust mod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3(7):403-406.]
[3]孙晓燕,苏昕.土地托管、总收益与种粮意愿:兼业农户粮食增效与务工增收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2(8):102-108.[SUN Xiaoyan, SU Xin. Land trust,total benefit and graingrowing wish: based on the view angle of increasing grain production and increasing nonfarm income of concurrently parttime farm household[J].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2012(8):102-108.]
[4]陈义媛.土地托管的实践与组织困境: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20-130.[CHEN Yiyuan.The practice and organization dilemma of entrusted land management: rethinking on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7(6):120-130.]
[5]赵鲲.共享土地经营权: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实现形式[J].农业经济问题,2016(8):4-8.[ZHAO Kun. Shared land management rights: an effective form of agricultural scale operation[J].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2016(8):4-8.]
[6]周娟.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重新解读:新型农业服务模式的发展与意义[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88-93.[ZHOU Juan.Reinterpretation of land transfer and scale oper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new agricultural service mode[J].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7(4):88-93.]
[7]ABDULAI A, HUFFMAN W.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of rice farmers in northern
China[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2000,48(3):503-520.
[8]TIAN W, WAN G H. Techical efficiency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China grain production[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0,13(2):159-174.
[9]羅浩轩.中国农业资本深化对农业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9):4-14.[LUO Haoxuan.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capital in China on agricultural economy[J].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2013(9):4-14.]
[10]BESLEY T, GHATAK M. 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Review of social economy,2009,39(1):51-65.
[11]郜亮亮,黄季焜.不同类型流转农地与农户投资的关系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1(4):9-17.[GAO Liangliang,HUANG Jikun.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farmer investment[J].Chinese rural economy,2011(4):9-17.]
[12]杨钢桥,张超正,文高辉.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5):142-151.[YANG Gangqiao, ZHANG Chaozheng, WEN Gaohui. Impact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on rice farmerstechnical efficiency[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8,28(5):142-151.]
[13]张海洋,平新乔.土地流转、信息甄别与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J].世界经济,2012(3):68-88.[ZHANG haiyang, PING Xinqiao. Land transfer, information screening and loan pricing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J].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2012(3):68-88. ]
[14]何安华,孔祥智.农户土地租赁与农业投资负债率的关系:基于三省(区)农户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4(1):13-24.[HE Anhua, KONG Xiangzh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er land lease and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liability ratio: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of farmer households in three provinces (district)[J].Chinese rural economy,2014(1):13-24.]
[15]李登旺,王颖.土地托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创新及动因分析[J].农村经济,2013(8):37-41.[LI Dengwang, WANG Ying. land trust: innovation and motivation analysis of the management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J].Rural economy,2013(8):37-41.]
[16]孙新华.村社主导、农民组织化与农业服务规模化:基于土地托管和联耕联种实践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31-140.[SUN Xinhua.The village community leader, the peasant organization and the agricultural service sca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and trust and the joint cultivation practice[J].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7(6):131-140.]
[17]黄鹤群.“全托管”: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南通农业生产“全托管”经营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6(1):69-73.[HUANG Hequn. ‘Full land trust: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who is going to land: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Full land trust business oper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Nantong[J].Modern economic research,2016(1):69-73.]
[18]衡霞,程世云.農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障研究——以土地托管组织为例[J].农村经济,2014(2):66-70.[HENG Xia,CHENG Shiyun.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farm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nd:taking land trust organizations as an example[J].Rural economy,2014(2):66-70.]
[19]罗必良.论服务规模经营——从纵向分工到横向分工及连片专业化[J].中国农村经济,2017(11):1-15.[LUO Biliang. Service scale management: vertical division of labor, horizont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specialization of connected farmland[J].Chinese rural economy,2017(11):1-15.]
[20]BIDDLE G C,HILARY G, VERDI R S. How does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relate to investment efficienc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9,48(3):112-131.
Abstract Modern agriculture is the competition of efficiency, which is based on the maximization of efficiency on the basis of ‘intensification and ‘mechanization. For a long time, however, the accelerating economy determines the growth patter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 take extensive investment in China, so the problem of high consumption of inefficie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land trust as a new business model, through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 mak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caled, intensive and mechanized and adapts to current productivity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used 267 microdata samples from 10 counties and 3 provinces to empirically evaluate the impact of land trust on inefficient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e.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motion of land trust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agricultural inefficient investment. In addition, the land trust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agricultural excessive investment and then agriculture investment could return the best level. Therefore, this paper revealed the microcosmic mechanism of land trust affecting agricultural output.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is to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support protection system, expand the social service group of agriculture, deepen the support of the land trust, and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 system; the second is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and policy system for the supervision of land trust, so as to have the early warning consciousness and formulate the risk management plan system for all kinds of risks that may arise in the process of land trust; the third is to standardize the func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to realize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land trusteeship.
Key words land trust; inefficient investment;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gricultural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