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满洪
摘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经历了区域治理的思想萌发和国家治理的思想升华两个阶段,主要表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实现了从“认识三阶段论”到“三个重要论断”的升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实现了从生态省建设到美丽中国建设的升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实现了从区域规章到党章国法的升华,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方式实现了从区域治理到国家治理的升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的“六大原则”和“五大体系”标志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系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要求以更系统的格局、以更宽广的视野、以更高远的目标、以更强大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 D64;X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8)09-0001-07 DOI:10.12062/cpre.2018052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区域治理的思想萌发和国家治理的思想升华两个阶段,迄今已经体系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美丽中国乃至美丽世界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的萌发
1.1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创新——“两山”重要思想
在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相对落后的位置。经过20年左右的奋斗,浙江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浙江模式”。但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浙江省率先遭遇“成长中的烦恼”。总的看来,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污染加剧、环境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经济总量扩张与资源供给有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为此,必须考虑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
习近平同志开始主政浙江工作时,正是面临这样的严峻形势。习近平同志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并提出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观点的“两山”重要思想。2003年8月8日,习近平同志从认识论的角度首次阐述了人们对于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之间的关系。他说:“‘只要金山银山,不管绿水青山,只要经济,只重发展,不考虑环境,不考虑长远,‘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而不自知,這是认识的第一阶段;虽然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只考虑自己的小环境、小家园而不顾他人,以邻为壑,有的甚至将自己的经济利益建立在对他人环境的损害上,这是认识的第二阶段;真正认识到生态问题无边界,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生态建设成为自觉行动,这是认识的第三阶段”[1]。这是“两山”重要思想的雏形。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回到杭州不久,习近平同志就在2005年8月24日的《浙江日报》上发表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在文中强调:“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1]。这时,“两山”重要思想已经明确提出,但是,还在进一步求证。因为在《浙江日报》上的文章的标题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可见,习近平同志思想探索之严谨。
此后,习近平同志在丽水市、衢州市、杭州市等多地调研时均阐述过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其中,2006年3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做了更为严谨的表述:“人们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1]。这样,以“两山”为主线的“认识三阶段论”思想已经趋于成熟。人类认识的三个阶段表明,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是特定阶段的产物,但是这种模式不可持续;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均是一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要相互兼顾;在特定条件下绿水青山是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的。
1.2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谋划——创建生态省
如何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围绕如何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出了“八八战略”,即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八八战略”的战略之五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习近平同志经过缜密思考后指出:“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许多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2]。“生态优势”体现在哪里呢?一是自然资源优势。浙江省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矿产资源并不丰富,但是拥有丰富的林水资源,尤其是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浙江省的10万km2陆域面积中拥有8万km2的林水面积,而且,还有26万km2的海域面积,海域面积为全国第一。二是生态资源的优势。自然资源特征决定了浙江省的生态资源优势:“七山一水”决定了生态景观资源、生态容量资源优势、环境容量资源优势。三是气候资源的优势。浙江省的自然资源特征同时也决定着浙江省气候调节资源、气候容量资源优势。8万km2的林水面积和26万km2的海域面积是极其难得的气候资源。陆海并存的地理特征决定了气候调节的功能,而且,陆域和海域均是吸收温室气体的巨大“碳汇”。
习近平同志就创建生态省,有过一系列的阐述。一是为何创建生态省?他说,这是我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我省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我省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有效途径[2]。二是何谓生态省?生态省建设已经不再局限于生态建设,而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等子系统构成的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生态省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是前提,生态经济发展是主线,生态文化建设是引领。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他指出:“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增长是政绩,保护环境也是政绩”[2]。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循环经济发展。他在为《循环经济知识读本》“序”中指出:“浙江省委深刻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极端重要性,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切实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生态省的中心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途径”[3]。习近平同志在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指出:发展循环经济要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把发展循环经济贯通于企业、区域、产业、社会等各个不同层面;二是把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与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和保障[2]。这些观点已经触及循环经济的理论深处。习近平同志把生态文化建设也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就治水工作指出:“‘上善若水,水是江南的灵魂,失去了‘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境,‘山水浙江,诗画江南就失去了灵性”[2]。三是为谁创建生态省?习近平同志向来具有强烈的宗旨观念,他指出:“我们必须通过生态省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通过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让大自然休养生息,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否则终将遭到自然界的报复”[2]。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行之有效的抓手。习近平同志以生态省建设为总抓手,有效地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转变成具体的行动。
1.3 生态文明建设空间布局——统筹建设美丽城乡
习近平同志十分注重生态省建设空间布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是2003年习近平同志亲自做出的工作部署。这项工作已经被实践充分证明是一项龙头工程、基础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程。习近平同志指出:“实践证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是推动生态省建设的有效载体,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绿色生态富民家园,形成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2]。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区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量大面广,难度大,任务重。习近平同志迎难而上,思想上以“两山”重要思想为指导,目标上以生态富民为追求,方法上以典型示范为带动,使得“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成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引擎。
习近平同志同样十分关注生态城市建设。他指出:“建设节约型城市,既是一种科学理念,也是一项艰巨任务……要更加注重城市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机统一,将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贯穿于城市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须遏制城市发展的非生态化、反生态化倾向。因此,习近平同志非常关心生态城市建设。在考察杭州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时习近平讲话指出:“西湖之美,美在山、美在水,美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然环境。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省,杭州市也确立了生态立市的目标和发展战略。生态立市首先要在西湖的保护上体现出来,如果西湖的生态环境都破坏掉了,那就根本谈不上生态立市”[2]。这一讲话表明:第一,杭州市生态立市的目标和发展战略是正确的;第二,生态环境建设是生态立市的前提;第三,西湖是杭州市的灵魂,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西湖。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实现城乡统筹。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在空间上逐步实现了美丽乡村、绿色城镇、生态城市建设的联动,形成了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的系列生态文明创建体系。正是浙江省在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均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才有可能使得浙江省成为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1.4 生态文明建设驱动力量——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
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驱动力量问题。他认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产出”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特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早在2004年,习近平同志就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质上要求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要加快打造一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大力培育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他还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研发投入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水平较低,一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软肋和‘痛处”[2]。这些论述非常明晰地告诉我们:第一,科技创新不足是当时浙江的突出短板;第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第三,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第四,自主创新必须依靠大院名校。这些论断即使在今天也完全适用,这足见习近平同志的洞察力。
习近平同志在推进浙江生态省建设的进程中十分重视制度建设。他说:“深化改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2]。在谈及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时,他特别强调“两个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浙江省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经济体制改革走在前列;在生态省建设进程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同样也走在全国前列。这与习近平同志的生态文明思想创新是密不可分的。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面升华
2.1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升华:从“认识三阶段论”到“三个重要论断”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中,“两山”重要思想是灵魂和核心。习近平主政浙江时的“两山”重要思想可以概括为“认识三阶段论”。
主政中央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并回答关于环境保护的学生提问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4]。这一回答构成“两山”重要思想的“三个重要论断”。第一个论断——“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说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要兼顾,而且能够兼顾;第二个论断——“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说明生态环境保护要作为前提,坚持“生态优先”,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第三个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生态环境就是宝贵资源,是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所以要坚持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
从“认识三阶段论”到“三个重要论断”,总体上保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线,但是,理论上进一步升华了。一是从总结人类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的认识转变成党的核心和人民领袖的英明论断;二是从等待进一步求证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论断转变成铁板钉钉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三是从“兼顾论”“转化论”等进一步强调了“前提論”——“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为“生态优先”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正是有了“两山”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大基本方略中就包括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5]。
2.2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升华:从生态省建设上升到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建设
“八八战略”是引领浙江科学发展的总纲,生态省建设是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牵引。“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需要在空间上予以落地。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做出了精准的策划,一方面抓美丽城市建设,另一方面抓美丽乡村建设。
2003 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生态省,强调经过 20 年左右的努力,将浙江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省份。以生态省建设为总牵引,浙江省涌现出了湖州市、丽水市、杭州市、宁波市等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杭州市成为“生态文明之都”,浙江省也成为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有了浙江生态省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坚实基础,习近平同志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在阐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部分时明确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语境上看,“美丽中国”是美丽经济、美丽环境、美丽家园、美丽文化等一系列范畴的总称。美丽中国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八八战略”在浙江生动实践——美丽乡村建设及其前身“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一个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可见,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是建成美丽中国,建成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战略意义上看,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不再局限于生态文明范畴,而要上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国家战略高度。
习近平同志以共产主义者的广阔胸怀,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上致力于让“中国思想”“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走向世界。基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且这个地球存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相互联系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丽世界”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提高国际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国际规则有效遵守和实施,坚持民主、平等、正义,建设国际法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责任、发展阶段、应对能力都不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应该得到遵守”[6]。在气候谈判面临僵局的情况下,中国表现出大国姿态,主动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同时,积极开展外交斡旋,敦促发达国家承担减排责任。最终通过了几近流产的《巴黎协定》。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国际气候治理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沟通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5]。
从生态省建设到美丽中国建设,从美丽中国建设到美丽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其中的理论逻辑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以美麗中国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新常态下继续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无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皆具有普遍意义。
2.3 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升华:从区域规章上升到党章国法
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十分重视“法治浙江”建设,并将生态省建设纳入法治轨道。他明确指出:“法治建设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今年,省委将按照‘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就建设法治浙江作出部署。建设节约型社会也要以此为契机,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制定更加严密的节约的标准,建立强制淘汰制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新上建设项目的资源评价体系”[2]。
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2003—2007年期间,浙江省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章、规划和政策,如2003年出台了《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2004年出台了《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2006出台了《浙江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
习近平主政中央工作后,强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轨道。2013—2017年期间,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等。以党代会和党的全会为例,党的十八大报告着重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阐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特别强化了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则强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也做出一系列的调整或加强,使得生态文明建设从区域规章上升到国家法治层面。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党的十九大,把“两山”重要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美丽中国建设等均纳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从修改后的《党章》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可见:第一,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二,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在理念、意识、国策、方针、道路等一系列方面;第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是“两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建成美丽中国并实现永续发展。
全国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32条明确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这段文字三处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一是把包括“绿色发展”理念在内的新发展理念纳入宪法,二是把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纳入宪法,三是把“美丽中国”作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纳入宪法。
由上可见,从法治浙江建设到法治中国建设,从生态省建设到美丽中国建设,从依法推进生态省建设到依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治国理政的思路一脉相承,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同样也是一脉相承。
2.4 生态文明治理方式的升华:从区域治理上升到国家治理
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工作时就十分重视环境治理,但也强调科学管理。他说,生态环境建设“要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实行科学管理……加强环境政策和管理技术的研究,集成现有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管理模式,建立环境技术管理体系”[2]。这里,习近平同志对先进管理理念、先进管理模式、先进管理技术均给以了高度关注。其实,在习近平同志关于利用市场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发动公众参与等方面也可看出,生态文明治理的理念在浙江已经萌发。
习近平主政中央工作后,十分强调以系统思维、治理理念和制度保障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个子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又要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只管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8]。这里释放出了三个信号:一是生态是有生命的,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二是生态系统是由各个子系统构成的,各个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的;三是生态文明建设不能采取孤立的、割裂的方式组建政府机构。
这个讲话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指明了方向。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涉及八个部门的职能整合,生态环境部涉及七个部门的职能整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也涉及七个部门的职能整合。如此大力度的机构改革,如果没有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如果没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确指引,是不堪想象的。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制度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的而不是自下而上的、系统设计——系统完整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结构设计——激励相容的而不是相互抵触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起草中均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9]。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10]。
正是在上述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升华的基础上,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完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系化。习近平同志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和恪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基本原则。六大基本原则,以内涵丰富的生态优先观、绿色发展观、生态惠民观、生态系统观、生态法治观、全球治理观,全面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首次强调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等五大生态文明体系。五大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意味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从自发转向自觉、从局部转向全局、从个别转向整体。
3 新时代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若干思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不仅能够指导以美丽中国为目标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可以引领以美丽世界为目标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学懂、弄通、做实。学懂,就是要全面把握、精准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来龙去脉和精神实质;弄通,就是要融会贯通,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之中学;做实,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于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3.1 以更系统的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好转,生态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生态文化氛围日渐浓厚。但是从“五大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的角度看,依然有待深入推进。从生态文化体系角度,要加强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消费观等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研究、文化传播、舆论营造,努力使得生态文化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从生态经济体系角度,要加强以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为主要目标的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要加强以绿色化、高新化、智能化为主要目标的新兴生态产业发展,要加强自然资源经济化、环境资源经济化、气候资源经济化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经济化建设。从目标责任体系角度,要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各自责任并形成协同创新效应,要加强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设。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角度,要加强源头控制制度、过程管控制度和末端奖惩制度的制度体系的衔接,要加强替代性制度的优化选择和互补性制度的耦合强化。从生态安全体系角度,要加强生态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安全等在内的安全体系构建。
3.2 以更宽广的视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相对于林水生态环境,空气和土壤环境保护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相对于陆域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相对于废水、废气、固废等“三废”治理,光污染、辐射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源治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必须加大力气推进林水土的统筹保护,推进陆海生态环境统筹保护,推进新老污染源的统筹治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洋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只有建成美丽陆域和美丽海洋,才是完整的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美丽世界建设的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5]。因此,美丽中国建设要站在美丽世界建设的全局予以考虑。首先,中国要立足于建设好美丽中国,建成美丽中国就是中国对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贡献。同时,中国要为建设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一方面在引领“一带一路”绿色化发展上作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在美丽世界建设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中国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作用。
3.3 以更高远的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如果说以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那么进入新时代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双重的,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生态安全的基本需要,又要满足人民群众生态审美等高层次需要。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11]。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上需要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另一方面,随着生态审美、生态旅游等高层次需要的与日俱增,加快美丽中国建设,让优质的生态环境、优质的生态产品、优质的生态服务转化成绿色福利,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3.4 以更强大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会议明确规划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建成美丽中国;到21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建成美丽中国。这一目标任务是十分宏伟的,也是十分艰巨的。为此,要以更强有力的法制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立法要站得高看得远,生态文明执法要敢于抓敢于罚;要以更强有力的财税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资源税、环境税、碳税等绿色税收制度和循环补贴、生态补偿、低碳补助等绿色支出制度创新方面加大力度;要以更强有力的产权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水权、林权、矿权、海权等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生态权、排污权等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碳权、碳汇等气候资源產权制度改革;要以更强有力的公众参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要求,真正让公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
(编辑:于 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习近平. 之江新语[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13,153,186-187. [XI Jinping. Zhijiang Xin Yu [M]. Hangzhou: Zhejia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7:13,153,186-187.]
[2]习近平.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 51,58,162,186-188,192-193,195-197,201-202,479. [XI Jinping. Does and leads: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promoting new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M]. Beijing: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blishing House, 2006: 51,58,162,186-188,192-193,195-197,201-202,479.]
[3]刘亭. 循环经济知识读本[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1-2. [LIU Ting. Insights into circular economy [M]. Hangzhou: Zhejia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6: 1-2.]
[4]魏建华,周亮.习近平:宁可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EB/OL]. (2013-09-07). http://news.youth.cn/gn/201309/t20130907-3839400.htm. [WEI Jianhua, ZHOU Liang. Xi Jinping: prefer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ather than economic growth [EB/OL]. (2013-09-07). http://news.youth.cn/gn/201309/t20130907-3839400.htm.]
[5]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23-24,58-59. [XI Jinping. Secure a decisive victory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strive for the great succes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report a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M]. Beij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7:23-24,58-59.]
[6]习近平.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N]. 人民日报, 2015-12-01(002). [XI Jinping.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winwin, fair and reasonable climate change governance mechanism [N]. Peoples Daily, 2015-12-01(002).]
[7]中華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N]. 人民日报, 2018-03-12(001). [PRC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N]. Peoples Daily, 2018-03-12(001).]
[8]习近平.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 人民日报, 2013-11-16(001). [XI Jinping. Explanation on the ‘deci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several major issues concerning the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of reform [N]. Peoples Daily, 2013-11-16(001).]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 2013-11-16(001). [Deci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several major issues concerning the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of reform [N]. Peoples Daily, 2013-11-16(001).]
[10]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393.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Ⅱ)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17: 393.]
[11]习近平.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 人民日报, 2018-05-20(001). [XI Jinping. Resolutely fight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promo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o a new level [N]. Peoples Daily,2018-05-20(001).]
Abstract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experienced two phases: the germination of regional governance thought and the sublim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thought. I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following aspect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the sublimation from the ‘three stages of understanding to ‘three important assertions. The strateg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the sublimation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provi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The institu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the sublimation from regional regulations to party constitutions and national laws. The governan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the sublimation from regional governance to national governance. All the ‘six principles and ‘five systems put forward a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rked the systematism of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In order to thoroughly implement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we need to promo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ith more systematic structure, broader vision, higher goals, and greater strength.
Key words Xi Jinp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