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莹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造林逐渐成为林业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人造林的价值,本文对造林工程设计中的造林树种及密度进行了简要探讨,希望能对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一点帮助。
关键词:造林工程;树种;密度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158
造林工程是一件既复杂又系统的工程,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造林整体质量,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对树种进行选择,并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树种密度进行调整。
1 造林工程中树种的选择
1.1 树种的选择依据与原则
在造林工程中,对树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要按照树木类型选择不同的树种。要按照造林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树种的选择,如环境因素、土壤因素、天气因素、经济因素等方面都要进行综合分析,进行树种的选择[1]。不同的林种对树种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异性,目的不同树种的类型也是不同的,如防护林需要选择一些生长周期短、寿命比较长、树冠枝叶相对茂盛、适应环境能力较强、根系发达稳定,并且能够达到防风沙、保水固土功效的灌木或是乔木;经济林种则是需要一些适用性比较好、生长快速、生长周期短、产量稳定、丰产、经济价值较高、存活时间较长的树种;还有风景区的林种通常会选择一些树姿优美、繁荣茂盛、四季常绿的树种,或者是颜色艳丽、炫目明媚、拥有鲜明花色的灌木等;在对树种进行选择的时候还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造林的基础是当地的环境和气候,要想使林种的质量得到提高,就要按照当地的实际条件选择适合的树种,而且在同一区域的树木也会因为一些其他因素而出现差异,如在一些树木山区的上坡、下坡、山谷的长势是不一样的,对阴坡、阳坡也是有差异的,同时,即使是在平原地区也会因为肥力、水分、土质等外在条件而有所不同。因此,选择树种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针对不同的条件来有区别地进行选择。造林工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收获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树种的时候要在能够满足当地要求和造林目标的同时,把造林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此外,还要考虑树种抗病虫害的能力,尽量选择一些抗病虫害能力强、来源充足、营造性高的树种[2]。可以在当地环境允许的前提下对树种进行混合种植,这样能够达到改良土壤土质、提升土壤有效肥力的作用,使森林系统稳定、和谐的发展,并且能够使造林工程的发展更加高效、更加优质,生态环境也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1.2 樹种的选择条件与类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造纸业也不断发展,对树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用材树种的选择也就变得至关重要。在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一些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树种,并且要具有寿命长、树体高大、材质优良、抗性强、用途广泛、出材率高、通直圆满、耐性高等特性,并且在长成后要能够形成稳定的群落,同时单位面积的蓄积量要比较大。拥有这些特征的树种有很多,例如华山松、油松、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水杉、雪松、云杉、银杏、青海云杉、秦岭冷杉、欧洲云杉、水青树、侧柏、核桃、连香树、冬瓜杨、漆树、白桦树、山杨树、枫杨等,都可以根据造林的要求和目标来进行选择[3]。对防护林造林树种的选择根据其用途的不同主要分为2大类:用于水土保持的防护林和用于农田防护的防护林[4]。对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要选择一些生长速度快、抗风能力强、根基发达、寿命长、稳定性高的树种,以此来保障能够长期的防护农田,例如白榆、杨树等;对防止水土流失的防护林,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保水固土的作用,要选择吸水故土能力比较强的树种,并且同时兼顾树木的木材生产能力,例如侧柏、油松、杨树、落叶松等。对经济林的树种选择要更为谨慎,同时考虑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的利益,多元化地进行选择[5]。其中主要考虑的因素为成树的多用性、结实量大、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泛、价值利益高、品质优良等,并且综合树木的实际用途来进行树种的选择,以此来保障经济林的价值最大化,大枣、扁杏、山杏、杜仲、银杏、漆树、核桃、黄连木、板栗等都是经济效益比较高的品种。
2 造林工程中树种密度的选择
2.1 当地经济条件因素
造林密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造林成本的影响。对造林工程投入资金多,造林的密度相对就比较大,两者成正比关系。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对造林工程的密度不宜过大,反之,如果造林的密度过小,虽然会降低造林工程的成本,但会影响树木的产量。因此,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地区,在造林工程上可以适当地增加密度,并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市场需求、运输、劳动力等,对树木的种植密度进行分析,保证树林的密度符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从而收到稳定的经济效益。
2.2 立地环境条件因素
在造林过程中,针对相同树种的不同立地条件要适当地进行密度调整。造林的密度大,相邻的植物株冠互相衔接所需时间越短,相反则时间越长。密度小时幼林比较分散,林区的阳光充足、土壤裸露、杂草茂盛,因此会影响成林。立地条件如果比较好,那么树木的生长迅速、成林快、郁闭早,相对的造林密度可以适当增大。若是立地条件比较恶劣、树苗不易存活,为了保障幼林能够拥有充足的养分、增强稳定性并且维持正常生长,则需要把造林的密度相对降低。
2.3 树种生物形态因素
为了人造林能够更好地生长,要根据树种的生物特点来决定树种的密度。速生树种、喜光树种,如桉树、马尾松、落叶松、泡桐等造林密度要相对小些,生长缓慢的树种或阴性树种,如红松、冷杉、云杉等密度也不能过大,否则易使杂草过多,幼林郁闭过慢,最终导致林木生长达不到标准。同时,也要考虑树种的冠形、干形等因素,直干性树种可以相对稀疏一些,相反则要密集一些。
2.4 造林最终目的因素
造林密度也要根据造林目的进行调整,不同的造林目的决定了不同的造林密度。根据造林目的适当地进行调整,保证树种能够科学合理地栽种,使人造林达到最大的利益和价值。
3 结语
造林工程是一项能够使经济、社会、生态共同发展的工程。造林工程中树种和密度的调整和选择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确保人造林能够更加稳定、快速地生长,从而实现造林工程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珍华.造林工程设计中的造林树种及密度选择探讨[J].南方农业,2016(35):40-41.
[2]任明兴,袁宗珍.造林规划设计中造林树种及密度选择分析[J].种子科技,2016,34(9):88.
[3]刘国龙.关于建立营造林规划设计经济技术档案数据库的构思[J].林业调查规划,1998(2):27-28.
[4]赵汉廷.会泽县长防工程总体设计中造林树种选择和密度配置的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1992(3).
[5]曾祥橐.关于营林生产中人工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分析[J].农家科技(旬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