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指数”的实践意义及其价值

2018-11-09 12:02付睿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15期
关键词:智库评价发展

付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需要我们对教育发展状况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需要以客观、科学、专业的教育诊断评价作为依据。长江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长研院)作为新型社会教育智库,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研院院长周洪宇领衔,联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张炜等专家,从2015年开始,每年两会前研制发布“中国教育指数”就是这样的一种创新尝试。它开创了教育智库以指数形式评价国家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先河,为国家教育决策及教育领域评估提供第三方依据和指南,是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近日,长研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指数2017(长江版)》。“中国教育指数”的实践意义及价值如何?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构建了一套全面、客观、科学、真实评价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中国教育指数”的研制参照国内外经验,秉持教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遵循“科学、全面、简洁、可比”的原则;在结构体系与时俱进的同时,不断完善更新观测维度、循序开拓创新指标;综合应用德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基础指数化法等研究方法;基本观测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国家统计局、体育总局、知识产权局等国家部门编制的统计年鉴及其官方网站,且绝大多数指标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可获取的最新数据,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中国教育指数2017”构建了发展指数、创新指数、绿色指数3个一级指标,下设规模、投入、质量、信息、公平、贡献、创新、创业、创造、健康、生态、法治等12个维度的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又衍生出34个观测指标,构成了以三级指标作为评价基准的教育评价体系。其中,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中国教育指数2017”在中国教育指数2015、2016版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增加了教育“绿色指数”与教育“法治度”,这为全面、科学地反映国家和地方教育生态及其发展的健康水平、法治水平和科学持续性提供了客观评价标准。

此次发布的“中国教育指数2017”是对2017年度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综合治理水平、国家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全面、科学度量及真实反映,为全国及各省区市进一步推进及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提供标准化评价依据和参照。这些方面集中体现出“中国教育指数”具备理念先进、原则适当、方法科学的特点。

二是判断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发展水平,助推教育强国建设与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我国正踏上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征程,有着自己独特的国情,由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教育发展水平也不均衡。“中国教育指数”把31个省区市(不含中国港澳台地区)统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实现了“用一把尺子量中国教育”,既能整体反映全国教育发展状况,又能诊断各省区教育的实际水平,也具备一定程度上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中国教育指数为各省区提供比对标准和借鉴,有利于实现全国范围内教育的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中国教育指数为判断全国及地方教育发展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依据。以长研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教育指数2017”为例,综合指数的全国均值为5.62,对比2016年的5.47,有所提升。其中,中国教育发展指数提升了0.14,中国教育创新指数提升了0.31,中国教育绿色指数提升了0.04。主要体现为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效果显著,尤其在教育信息化、教育投入、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等领域的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教育指数2017”综合指数高的依次为北京10.00、上海7.63和江苏7.33,其指数均高于7.00;指数处于6.00-7.00较高档位的还有广东6.68、浙江6.39、陕西6.13、湖北6.11和山东6.09。与2016年相比,贵州、河北两地全国排名进步明显,综合指数分别由4.63升至4.90,4.77升至5.10。同时,透过中国教育指数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如各省区市教育发展和教育治理水平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与人民群众对于教育公平与普惠、教育结构与质量的美好需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2017年,教育绿色指数法治度的全国平均值为6.29,只有16个省区市超过平均值,最高值为北京10.00,最低值为西藏3.87,相差6.13。可见,作为衡量教育社会生态的法治度水平差距仍然明显,其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长研院据此提出,各省区市应进一步贯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战略,进一步落实教育法治和教育信息化,重点推进教育投入均衡化,强化教育资源的中西部布局。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倡导教育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教育制度创新,提升教育综合治理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更高质量与公平、更加充分和现代化的教育。中国教育指数提供的准确诊断评价,无疑为提升质量教育、建设教育强国、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發挥社会教育智库的积极作用,推进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我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及全球教育智库的评价奠定基础。社会教育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国家教育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教育智库发展是推进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中国教育指数”可以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治理中的认识、测量、评价、监测、预警等功能,更好地为国家和各省区市教育治理现代化及教育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外脑支持,展现出社会教育智库的全球视野、中国立场、专业能力、实践导向的价值追求。此外,由于中国教育指数借鉴了诸多国际经验与方法,如用国际通行的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借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人类发展指数的三大成分指标之一的教育指数,实现了与国际接轨,这率先为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及教育智库评价迈出了关键一步,奠定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当然,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变革,教育发展趋势亦日新月异,“中国教育指数”的指标体系也需因时而动,不断更新换代,以期能持续、有效地跟踪中国教育发展动态,为中国教育把脉问诊,充分发挥社会教育智库的独特优势,为推进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保驾护航。

编辑 王昕 校对 许方舟

猜你喜欢
智库评价发展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区域发展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图说共享发展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