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孝忠
摘 要:水稻作为我国南方最主要的作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的粮食供给和食品安全。自从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被大范围推广以来,我国水稻的年产量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并在进出口贸易中获得了一定的优势。为了保证并强化这一优势,必须要提高水稻种植的科学性,改进并优化栽培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以稳定提高水稻产量,保证水稻的质量。
关键词: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46
1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属禾本科类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在生长过程中对于光照、水分、温度、湿度、养分等自然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基于此,本文根据水稻生长环境、水稻种植流程,对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分析。
1.1 种子选择
种子选择是保证水稻优质高产的第1步。管理者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对高产种子进行筛选,并在筛选中注意以下问题:种子必须盈润饱满,无病虫害;在轻暖天气进行晒种,去除表面水分,提高种植后的吸水性;用40%的福尔马林溶液,或者50~60℃的热水浸泡,以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用25~30℃的温水浸泡进行催芽,以做好育苗准备。
1.2 育苗管理
在育苗管理中,管理者应该根据当地的地形地势走向,确定苗床方向,以保证充足的光照,并根据薄膜的宽度确定苗床的宽度,保证种苗之间的距离;在苗床间设置排水沟,即使排除苗床中多余水分,做好水分管理;在苗床中施加一定比例的有机肥、磷酸二铵等肥料,确保苗床中种苗的养分充足;适当喷洒适当比例的复合肥,做好初期的病虫害管理。
1.3 播种
当地水稻为一年一熟,一般在3月8—15日完成育苗,而在播种期间,管理者应该选择平均气温在25℃的天气下进行,这样地表温度才适宜水稻生长;种子的栽培深度约为5cm,土层过薄会造成水分流失,土层过厚会影响出苗率;在完成播种后,应该做好覆土盖膜,土层厚度为0.5~1cm,保证覆膜的严密性,确保种子生长温度与湿度的恒定。
1.4 施肥
施肥管理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管理者在确保肥料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根据水稻生长周期,制定施肥方案。通常来讲,每667m2产500kg左右的水稻大田需要腐熟有机肥1000~2000kg、氮肥8~12kg、磷肥5~6kg、钾肥4~8kg,缺锌土壤施用硫酸锌1~2kg。 基肥为有机肥搭配尿素、磷酸钙、氯化钾等复合肥;追肥水主要以氮肥为主,并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施加钾肥。
1.5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水稻栽培中的关键点,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土壤条件的差异,在水分管理中也存在不同,但是其在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即在插秧后到返青前,做好护苗水管理,实现水扶护苗,保证秧苗扎根;在有效分蘖终止之前3~5d内进行排水晒田,观察秧苗的生长情况,在晒田结束后,要及时回复水层;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间,保证水层深度为5~7cm,为灌浆做好准备;在水稻黄熟时节实施排水,并根据地势高低灵活处理排水时间。
2 优质高产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病虫害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因此,在要想保证水稻优质高产,病虫害管理必须要贯穿在其生长周期的始终。在传统管理环境中,化学防治的手段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却会造成水稻农药残留超标,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针对此,水稻种植户应該依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综合采用不同的防止手段,以保证水稻的优质高产。
为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做好病虫害的预防。根据种植经验以及科学种植方法,管理者需要对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常见病虫害进行检测,并做做好预防,如采用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45kg制成浓液,或者采用洁苗乳油15mL,兑水45kg,制成溶液,对叶面进行喷洒,以预防叶稻瘟;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好病虫害预防,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管理者在科学管理中,可以通过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在水稻田内引入相应的生物链条,以实现病虫害之间的制约与控制,如利用生物手段,在水稻田内引入虫害的天敌,以构成生物链条,从而减少人为干预,保护水稻田的生态系统;物理防治,即利用温度、灯光、颜色等条件,吸引虫害,进行捕杀,如对于稻螟虫、稻飞虱等害虫,可以通过点灯,诱杀成虫,摘除冲块,这种方法破坏性较小,方便灵活,是水稻种植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虫害防治手段;化学防治,虽然这种方法对于环境的破坏饱受诟病,但是管理者应该科学控制化学药物的使用量,就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水稻田的生态环境,如对粘虫用50%的二礤农乳油,兑水45kg,进行喷雾,控制喷洒范围,提高喷洒效率,尽量减少对水层的污染,严格根据国家质量标准,提高水稻产量。
参考文献
[1]程见益.水稻优质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农技服务,2017,34(10):32.
[2]姜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