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元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是辽宁省主要种植作物。近些年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玉米螟的发生种群发生变化,使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造成大量减产,不但降低了农民收入,影响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主要对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以帮助玉米种植户减少玉米螟对玉米的影响。
关键词:玉米螟;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22
玉米螟又叫钻心虫,属于螟蛾科,是一种对玉米危害特别大的害虫。在辽宁区域,玉米螟分布比较广泛,对玉米的侵害比较大。玉米螟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对玉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可导致玉米严重减产。
1 玉米螟的危害
1.1 侵蚀玉米叶心
玉米螟对玉米的侵害主要是以玉米螟幼虫为主,特别是刚孵化出来的幼虫,会爬到玉米叶上来吸住叶片汁液。随着玉米螟幼虫逐渐长大,其会侵入到叶心,使玉米叶心出现不规则、半透明的小圆孔。
1.2 影响玉米产量
玉米螟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出现后,因为玉米螟的杀伤力比较大,从幼虫开始就侵入到玉米叶片和茎秆中,通过咬食玉米内部组织为生,所以,会导致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使玉米生长变弱,容易枯折,使玉米的雄穗和雌穗发育不良,产量下降。
1.3 影响玉米质量
如果玉米螟侵蚀了玉米,当玉米在生长中打苞时幼虫会集中到玉米最上面的叶子上。集中的玉米螟咬食的是玉米的雌穗,会沿着雌穗从上部迁移到玉米的茎中,会咬食玉米的玉米粒。集中的玉米螟咬食的是玉米的雄穗,雌穗抽穗时,玉米螟幼虫会侵入玉米茎杆,使玉米发生中空,当大风来临时会发生伏倒。不管玉米螟侵蚀的是玉米的雄穗还是雌穗都会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降低。
2 玉米螟的防治
2.1 加强玉米螟的寄生部位的处理
对玉米螟的防治对症下药是关键,需要对玉米螟容易发生的玉米部位进行特殊处理。玉米的秸秆、根部和穗轴等部位是玉米螟最容易寄生的部位,为了防止玉米螟的影响需要在玉米收获后在春季来临前对玉米的容易发生玉米螟的部位进行焚烧处理,将玉米螟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当进行秸秆还田时需要考虑到玉米螟藏在秸秆中过冬到第2年进行对玉米的危害,由于玉米螟的生命力比较强大,所以,需要用火对还田的秸秆进行焚烧,以杀死虫卵,降低玉米螟进行繁衍的机会。
2.2 采用一定生物技术手段
对玉米螟的防治只利用传统防治手段不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如果在传统手段基础上进行天敌防治法和事先预防法,就可以有效防治玉米螟。天敌防治方法主要是用赤眼蜂进行玉米螟的防治,作为玉米螟的天敌,赤眼蜂可以对其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在玉米螟幼虫孵化阶段,将赤眼蜂放出,就可以使赤眼蜂寄生在玉米螟虫卵中,使玉米螟不能正常孵化。特别是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和盛期,放赤眼蜂可以有效地遏制玉米螟的繁殖。在辽宁绥中一般根据玉米种植面积1周放2次赤眼蜂,放蜂时要避开下雨天和阳光天。在传统防治方法基础上进行事先预防法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先预防法主要是在玉米螟开始复活前就把白僵菌喷洒到玉米秸秆存放堆中。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喷洒白僵菌时需要按照要求进行,这样既可以防治玉米螟又可以达到对环境的保护,能保护玉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3 加强生物技术处理
在玉米螟发生时使用农药可以解决一定问题,但是农药如果使用不合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影响玉米的质量。所以,在进行玉米螟防治时尽量采用生物技术手段,生物技术手段有抽雄前防治和穗期防治2种。抽雄前防治主要是在玉米螟发生初期,在玉米叶片上有圆孔时,在玉米螟还没有进入到茎杆时先将锌硫磷颗粒剂放入玉米穗中,以防治玉米螟。穗期施治主要是等玉米花丝枯萎后将花丝剪掉,并将一定比例的农药滴在雌穗顶部,以为防治玉米螟。
2.4 灯光防治
相关调查显示,玉米螟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受灯光影响比较大,针对玉米螟的这一特点,相关部门研究出一种专门用来诱杀玉米螟的灯。只要在玉米螟繁殖的重要时期利用灯光将玉米螟的雄虫进行诱杀就可以破坏玉米螟的雌雄比例,以减少玉米螟的繁殖数量。但是灯光在使用时要先检查并加强管理,以防止出现负作用。
2.5 加强科学防治
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使玉米螟出现的几率也在增加。但是玉米螟出现的时间比较固定,所以加强对玉米螟的监测,控制好防治时间就可以采取集中防治手段,如在玉米叶的末期可以进行相关药物的灌输,同时要结合玉米品种加强新技术的研究,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种子,减少玉米螟的發生几率。
玉米螟在绥中的发生面积比较广泛,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如果只是单纯利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会增加玉米螟的抗药性,加重玉米螟的危害。所以要通过生物、物理等科学手段对玉米螟进行综合防治,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卢静辽.阳地区玉米螟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