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合·原创

2018-11-09 06:18陈大圣吴怡
声屏世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原创传统媒体新媒体

陈大圣 吴怡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新媒体已逐步成长为主流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与传统媒体相比,其权威性和影响力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上,新媒体办法不多、困惑不少。文章试图从融合、创新、原创三个方面入手,总结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全国“两会”的经验,以此来探索省级新媒体做好全国“两会”报道的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 融合 创新 原创 全国“兩会” 传统媒体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世界了解中国政治风向的一个重要窗口。对于媒体而言,全国“两会”更是一个“战场”。如何报道好全国“两会”,在激烈的全国“两会”新闻战中脱颖而出,是每家媒体年初制定年度报道计划时首当其冲的重大议题。对于省级新媒体来说,同样如此。

“两会”年年有,但每年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意义。今年全国“两会”是党的十九大后的首次全国“两会”,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后的首次全国“两会”,更是换届大会,意义重大,看点颇多。为了报道好这次重大的盛会,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投入了全部骨干采编人员,前后方联动,打了一场漂亮的“两会”宣传战。回头来看这场“两会”宣传战,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有三个方面做得较为出色:融合、创新、原创。

抓融合

如果要总结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今年全国“两会”报道的亮点,首要的就是融合。举个例子,江西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策划推出了《两会网约车》栏目,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创新就是实现节目的网络、电视联动,取长补短、高度融合。《两会网约车》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上车接受电视新闻中心记者的专访,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和手机江西台各个端口对专访进行同步直播,并设置互动话题鼓励网民积极提问、留言,直播结束以后,《江西新闻联播》播出专访的四分钟精编版,采用电视的方式和角度展示受访代表委员的精彩观点。

全媒体的网络直播、与受众的实时互动,拉近了全国“两会”与受众的距离,也让代表委员们的语态和表达方式更加真实,更接地气,更贴近受众。《两会网约车》设置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新升级”等话题,共进行了六期网络视频直播,每期在线观看人数均超过10万,视频回放点击量超百万,在江西省内及全国的“两会”报道中脱颖而出,获得网民及代表委员的极大关注,受到了中宣部的点名表扬。

这只是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突出“融合”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今年全国“两会”,记者至始至终把“融合”贯穿于整个宣传报道的全过程,承担江西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报道中心的职责,运用好包括江西广播电视台在内的各方面内容资源,做好融合报道。

在内容整合方面,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积极利用好各类音视频资源,做好了大会开闭幕式、代表委员通道、部长通道、新闻发布会等重大议程和热点活动的音视频报道。对一些重要内容进行了拆分和推送,如“江西脱贫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外交部长答记者问”等网民关注度高的“两会”新闻,全部采用“原创+音视频”的形式推出,受到了网民的关注和好评。除《两会网约车》外,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还完成了12期《2018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的线上推送工作,也受到了网民的好评。

此外,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还充分利用央视移动网新闻矩阵这个平台扩大宣传影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累计上传江西视频新闻70条,极大地提升了江西在全国平台上的曝光量,把“两会”中的“江西好声音”更好的传播到全国。

抓创新

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报道如何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得到受众的关注和认可?必须要创新。由于今年“两会”重大议程多、重要内容多,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提前谋划,精心挑选了一批备受关注的热点,踩准时间节点,推出了一大批创新产品。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是每年“两会”的重头戏,也是新闻“集散地”,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推出了新媒体产品《总理给咱老百姓发红包了》,梳理报告中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将其包装为“改革红包”“就业红包”“收入红包”“安居红包”等网民熟悉的形式,通过下红包雨——抢红包——集红包——拆红包等环节,引导网民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内容。

3月6日,江西代表团举行开放日活动,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推出了新媒体产品《起底开放的江西内幕》。该产品结合了“快闪”和“音视频”等多种呈现方式,全面展示了开放日活动上的领导观点、代表建议、媒体关注等,充分展示了江西代表团开放、奋进的面貌和人大代表积极履职的风采。

3月11日,宪法修正案通过审议。修宪是今年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记者紧紧抓住这一焦点,提前入手做好形式策划和内容提炼。宪法修正案通过后的第一时间制作推出了新媒体产品《六个关键词看懂宪法修正案》,从修宪的程序、修宪的意义、修宪的内容、修宪的历史沿革等六个方面,准确详实地展示了修宪的各方面内容。

在报道好会议重要内容的同时,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还积极做好江西发展成就的报道,为会议的召开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两会”开幕前,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在全省率先推出预热H5产品《新关注 “两会”上的江西“成绩单”》,将江西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浓缩为七个字,引导网民随机点击分享,内容精炼,语言生动,形式新颖,引起了网民的高度关注和肯定,上线至20日总转发量超过200万人次。

会议中期,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制作推出新媒体产品《书记邀你一起建设新江西》,采用“竖视频+轻互动”形式,大胆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原声画面和会议期间江西主要领导的原声,结构严谨、剪辑巧妙,画面精美、节奏流畅,给人以轻松愉悦的视听感受。在视频播放结束后网民可通过选择感兴趣的气泡画面生成个人专属的邀请函,方便网民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分享传播。这种可看性强、互动性强的新媒体产品,充分展示了江西绿色崛起、奋进开放的发展面貌。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首个采用“竖视频+轻互动”形式的新媒体产品。

为积极做好江西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的宣传,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在“两会”闭幕之际推出了大型互动产品《市长喊你为家乡打CALL》。该产品以11位设区市市长结合《政府工作报告》谈各地发展思路和重点举措为主要内容,全面展示了江西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富民兴贛的喜人局面。在突出各地发展特色的同时,该产品也注重拉动网民的互动热情,在每位市长的页面上均开设了点赞功能,吸引各地网民为家乡发展点赞,为江西发展助力。上线不到48小时就收获点赞数近50万次,在网上营造了比学赶超、积极奋进的舆论氛围,得到了广大网民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

抓原创

今年全国“两会”,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派出了三人报道组赴北京,承担着人大和政协会议的采访报道任务。会议期间,前方报道组共刊发了40多篇原创稿件,采访了近40名代表委员。《我要发言! 委员争相“抢麦”审议政协报告》《“两会”特写:老带新 江西代表团的“憨”对“精”》《恰噶!江西这样扫扶贫死角,又走在了全国前列!》《爆款:一个处处风景时时可游的大江西你玩得转吗?》《泼辣女汉子为二孩妈妈鼓与呼》《也说爱与保护:不能让未成年人披着法律“黄马褂”任性妄为》《“培训一个她 幸福一个家”——月嫂代表谈月嫂乱象》《有岗无人 有人无为 人为因素造成贫困地区看病难》《从“姐”当到“妈” 支月英为乡村教师待遇低建言》……这些稿件标题鲜活生动,充分唤起网民点击阅读的欲望,生动展示了江西委员代表参政议政、积极履职的生动景象,得到了采访对象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有人认为,一家省级新闻网站没有必要派记者去北京现场采访全国“两会”,因为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每天都有海量的新闻报道出来,做好转载和二次创作就可以了,完全可以把报道做得很好看。然而笔者认为,参与到全国“两会”这样重大的新闻事件一线去采访,对于一家媒体而言至关重要。一方面,这是“深入新闻事件一线”的职业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媒体权威和公信力的有效手段,如果一家媒体只会转载别人的内容,甘当新闻的“二道贩子”,在重大新闻事件面前没有自己的一手报道,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在媒体快速变革、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这样的媒体将会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另一方面,一次重大的新闻宣传报道,好的原创内容,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提升整个宣传报道的档次和成色。如果把一次新闻报道比作一场战役的话,那原创内容就好比狙击手,打出的子弹不一定很多,但往往能一枪毙命。

解决了“去不去”的问题,还要解决“去了报什么”的问题。这么多媒体包括境外媒体、央媒及各省市媒体都在北京采访报道全国“两会”,记者去报道什么?这个问题一直都是省级媒体特别是省级新媒体面临的难题。省级新媒体既要面临中央新媒体的竞争,还要面临省级传统媒体的竞争,这种双重压力对新媒体的原创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只有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凸显自己的价值。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确立的策略是:立足江西,主抓基层。首先,作为江西的媒体,我们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人大江西代表团和江西政协委员的采访报道工作,报道好他们建言献策、尽职履责的风采。其次,把更多的页面和更显眼的位置留给基层代表,让来自基层的声音得到充分的报道。

以往在传统媒体上,基层代表的声音报道得并不是很充分,虽然近些年也加大了对基层代表的报道力度,但受时长、版面的先天影响,其报道分量必然会有限制。而对于网络媒体来说,这正是一个优势。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瞅准了传统媒体的这一“薄弱”环节,深挖基层代表这一新闻富矿,推出了一系列有分量、有看点的好稿子。这样一来,网络台的报道就与传统媒体如电视新闻中心、广播新闻中心的报道有了明显的差异,形成了良性的互补,也在客观上让江西广播电视台的全国“两会”报道更全面、更立体。

(作者单位: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南昌市青山湖区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原创传统媒体新媒体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