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居无书

2018-11-09 05:04:04贝小戎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43期
关键词:书评人萧伯纳百科全书

贝小戎

书评人理当是从小就爱读书的“种子”。《纽约时报》书评人角谷美智子说,在她小时候,读书是她的庇护所,阅读能神奇地把她运往其他世界。父母购买新电冰箱的时候,她父亲把箱子留了下来,在上面挖了门和窗户,给她做了一个私人阅览室,她躲在里面用手电筒看书。她看的都是些经典童书,《绿野仙踪》《小熊维尼》《纳尼亚传奇》《杀死一只知更鸟》之类,还有一套《世界百科全书》。

美国网络杂志《石板书》的书评人劳拉·米勒说,她12岁的时候就读了萧伯纳的大部分剧作。“不是说我读懂了萧伯纳的戏剧,也不是说我很喜欢读它们。只是家里刚好有,是我父亲大学时代的用书。但它让我养成了在难懂的书里寻找知识的习惯。”

我上世紀70年代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几乎看不到什么课外书。一位同学的爸爸是中心校的老师,能弄到一些课外书,曾经一群人围着他,抢着看他手中的《孙敬修爷爷讲故事》。到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情况好了一些,我爸当上了村里的会计,他听从邮递员的建议,在《中国青年报》《半月谈》之外,给我和弟弟订阅了《童话大王》。我爸很少进城,就给我买过几本《智斗故事》,但对我影响很大。到了高中,我叔叔当上了小学图书室的管理员,又让我发现了叶嘉莹等人讲解古代文化的书和一些科普书。

我当上爸爸之后,就想多给孩子买些书看,但他喜欢看的书受同辈、同学影响更大,最喜欢的是《动物百科》《植物大战僵尸》《爆笑校园》,让我感到些许不安,他什么时候才能喜欢上安徒生童话、牛津通识读本?

无论孩子爱看哪种书,家里多买些书,制造一种有文化、好学的氛围,绝对是必要的。《卫报》日前报道,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内华达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孩子在16岁时家里有多少书,将决定孩子以后的识字、计算和计算机水平,无论他长大后是否经常读书。在被调查的31个国家中,日本、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平均每家有102到151本书,新加坡平均每家只有52本,土耳其最少,只有27本。

十多年前,《魔鬼经济学》一书中就提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结论:会对孩子成绩产生影响的8个因素包括学生的父母受过良好教育,有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家里有很多藏书;不会对孩子成绩产生影响的8个因素包括学生的家庭非常和睦,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几乎每天都给孩子读书。为什么家里有很多藏书跟孩子的成绩有关联?因为经常买书的父母可能会相信每一本书都具有魔力,而且能够无限地释放孩子的潜力——如果不知孩子的潜力到底在文科方面还是理科方面,最稳妥的做法就是买一大套百科全书。

猜你喜欢
书评人萧伯纳百科全书
萧伯纳幽默化解打击
萧伯纳与小女孩
2019.07.16 澎湃新闻
出版人(2019年8期)2019-08-26 08:11:35
新媒体书评人与网络文学批评机制的有效构建
出版参考(2018年3期)2018-09-13 10:47:58
萧伯纳戏猜年龄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52
萧伯纳戏猜年龄
益寿宝典(2018年12期)2018-01-26 16:08:22
百科全书
家教世界(2017年13期)2017-06-28 13:42:41
特殊的“百科全书”
2014失望之书
南都周刊(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