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精神塑造的乡土景观设计研究*

2018-11-09 11:22瑶,
关键词:乡土景观特色

胡 瑶, 章 波

(重庆工商大学 艺术学院,重庆 400067)

1 乡土景观的概述

1.1 乡土景观的内涵

乡土景观可分为自然环境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部分,是人们在长期顺承与适应一个地区自然和气候条件过程中生成的生产生活景观。这种在地性的独特变迁发展,形成了广阔大地上各具特色的乡土风貌,从辽阔的北方大漠,到诗意的江南水乡,它都带有深深的地方烙印。乡土景观见证着一个地方的时间和历史,是场所精神的寄托,是人类“生存的艺术”[1]。在人类长期的发展中,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形成了各地独特的自然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也伴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精神。这种文化和精神主要表现在这些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民风民俗、传统习惯等,它们是一个地方的魂,是区别于其他地区最显著的特征。

乡土景观是质朴的、自然的、传统的。它以大地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由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构成环境综合体,乡土景观又可以说是根据土地自然条件、生产和生活成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景观”和“农民生活景观”的复合景观[2]。从自然环境景观角度来看,乡土景观包括乡村的生态田野,以及通往田野或村庄的乡间小路。从人文景观角度来讲,包括3个方面,第一是传统村落,这些村落依据当地地形环境而建筑,溶于大地景观环境中,它是乡土景观中最核心的空间场所,承载着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民俗活动等;第二是乡土设施小品,这些生活设施小品是乡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无声地述说着乡土的故事点滴。第三是生活场景,这些生活场景浓缩了当地传统文化,体现了乡土景观的活力与特色,是当地生活艺术的体现,是参与性景观的落脚点,述说着这里的文化与故事[3]。

1.2 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角度的山林、水系,人造景观的村落、农田、道路以及地方长期形成的文化景观等,如表1所示。每一类型的要素里涵盖了与当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元素。

表1 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Table 1 The elements of local landscape

由这些不同的要素构成的环境形成了以下特征:大地般的宽广与辽阔感;伸向远方的平远感和深远感,稳重的安定感与宁静感;具有典型的地域性景观;具有可以成为地区象征的场所;丰富的水系与植被,各种生物可以生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四季变化;山脚或者树林的边缘坐落村落,形成具有稳定感与安全感的居住环境;按照人性化尺度营造的农村构筑物;以当地建设材料为主的统一与协调的村落景观;具有历史性遗产(生活文化资产)等[2]。这些独特的地方元素,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景观风貌。

2 乡土景观设计的问题分析

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关注,乡村建设发展显著。乡村旅游开发的逐步兴起,为乡村景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可喜成绩的背后也随之带来了诸如乡土生态环境的破坏、乡村风貌的遗失、乡土文化特色的丧失等隐患。究其原因,有几点:

(1) 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信息的快速传播为全球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带来了便捷,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开始不断地相互融入借鉴,引起了城市和乡村环境的同质化现象。

(2) 技术的标准化、材料的便捷流通,导致了地域建造技术难以传承,地域景观随之失去特色,民族本地区应有的个性景观丧失殆尽。

(3) 地方政府缺乏对乡土景观的正确认识,管理与从事乡村建设人员的业务水平有限,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回报的效益,忽略了乡村所在的村落环境是自然发生、渐进生长的客观规律。 其乡村建设照搬城市化建设的模式,用简单的拿来主义造成了走到哪里都好像似曾相识的乡村环境感觉,缺少创意的新鲜和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最终导致了独具特色的地域乡土特征丧失。

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固然重要,但不能以农村环境和乡土文化的破坏为代价,不能放弃对地域文化、地域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在当下的特色小镇、新农村的建设大潮中,对乡土景观的整体性把握,特色性的提炼和保护,对地域乡土景观价值的挖掘和应用,是今天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3 乡土景观设计策略

3.1 整合地区资源,服务整体需求

乡土景观营造应结合地方长期形成的历史情况,避免简单的拿来主义,避免以程式化的思维简单地对待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和地域传统,从地区整体环境及资源出发考虑总体设计。设计应以地区区域发展为依托,整合本地的自然环境资源、历史人文资源、旅游品牌资源等。深入挖掘地区的人文历史和产业特色,注重在精致品牌特色上做好文章,并与区域内其他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进行结合,从而满足地区整个区域的整体功能需求。

3.2 结合村庄现状,合理规划功能

结合当地的环境及村民生产生活现状,在充分保护利用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的基础上,以当地的地域文化为核心,合理布局,有意识地植入雅俗共赏的文化元素,提升整个乡村的品位。设计应因地制宜,依据其自身地形、地势状况决定各功能分区主题及特色。各功能分区应保留乡村的场所和故事记忆,延续本地乡土的特色。

3.3 注重参与体验,传承地域文化

塑造地域的精神,传承地域的文化,乡村建设需要依赖于对地区文化的提炼与运用。地域的历史文化是本区域人民在历史长河求生过程中的积淀产物,它有着一条纵线贯穿的时间轴[4]。地域的民俗文化是乡土景观的魂,是村庄历史的记忆和其自身文化传统的传承[5]。结合当下现代景观的设计语言与手法,充分发掘和提炼乡村特色,利用文化的内涵来延续乡村的历史和记忆。设计应注重地域文化内涵的传承与运用,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体验景观。将地域文化形象化、符号化,用创意激活乡土文化,将文化物化到具体环境。设计同时鼓励村民、游客的文化体验与参与,让游客形成对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的体验。

3.4 强化乡土特色,展现浓浓乡愁

乡土特色是乡村的根本所在[6]。乡土景观的面貌厚重、朴实。在建设乡村综合环境时,应注重对乡土精神的提炼,注重乡土景观设计的再生。乡土景观元素来源于乡村生活、来源于自然,朴实无华,但却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并蕴含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地方精神。

设计应秉承减少干预的原则,尊重原有村落与民居。在地域建筑的利用上,对那些对村落整体功能影响较大、较为破旧的建筑予以拆除,新增的建筑应延续地区民居风格,并与周边环境合理协调,其余均采用整治的手段进行保留利用。对区域内体现浓郁乡土气息和乡土生活的古井、古树、石磨等重要的景观要素进行保护利用。

乡土材料如旧,它是记忆的载体,能让人们感受到时间的流淌和岁月的痕迹(图1)。在材料的使用上要强调对木、夯土等乡土原生材料的利用,对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立面、护坡挡墙以夯土、石头材质为主,广场、道路地面主要采用青石板、卵石等材质,保持村貌的协调统一和浓郁的地方特色[7]。

图1 独具特色的乡土景观材料及元素Fig.1 The unique local landscape materials and elements

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上,应利用乡土植被,避免城市化的造绿行动。充分利用当地的原生植被作为骨架,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一些杂乱植被进行清除。同时,将当地生产性的种植作物、经济作物与原生植物结合,最终形成人工种植和原生林木相得益彰、互相弥补的自然融合的美好格局。

4 区域乡土景观资源的设计实践

灌坝村隶属于巴中市南江县杨坝镇,在杨坝镇西北,距杨坝镇5 km,处于光雾山十八月潭景区环线的关键节点位置,经济较为落后。借助旅游开发这一历史性的机遇,村民们迎来了本地百年难遇的发展契机。如何通过规划设计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如何通过设计实践改变落后的村落面貌,让这里获得新生,建设村民、游客认同的乡土景观环境,留住这里的记忆和乡愁呢?

结合灌坝村村民生活现状及农村经济永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搞好规划区域的新村风貌、土地整合、道路建设、水域建设、广场及停车场建设等五大基础设施的同时,依据灌坝村现有的自然风貌和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旅游接待、黄羊经济、高山蔬菜、干果野菜、高山狩猎等五大产业。使灌坝景区成为光雾山国家级风景区的前沿客厅,并带动当地村民走上致富的快车道。

4.1 总体规划

规划设计以建设十八月潭景区旅游服务接待点为契机,有机结合民房改造、水土整治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等具体项目,因地制宜,务实求真。在充分保护利用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的基础上,以“羊文化”为核心,合理布局,有意识地人为植入雅俗共赏的文化元素,提升灌坝景区品位。使之既要融入光雾山国家级风景区的大景区格局,又要打造独立的国家4A级景区节点。成为融接待、观光、体验、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绝佳去处。景观设计内容包含6个方面(图2),分别为:十八月潭的旅游服务接待点(满足基本功能);高山有机蔬菜示范片(提供饲草及有机食品来源);有机生活及避暑休闲度假的高山乐土(提供消费基础);川东北唯一的狩猎文化体验基地;南江特色民俗体验的最佳场所;高山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典型村(寻求新的发展)。

图2 规划设计总图Fig.2 Plan and design general plan

4.2 记忆重生、再现乡情,景观功能空间的重生

整个区域因地制宜,依据其自身地形、地势状况决定各分区各自主题特色。各功能分区通过空间轴线,将整个乡村环境进行合理链接,保留乡村历史和记忆的场所,延续乡土特色。围绕羊文化,整合高山地区的特色产业链,注入参与性极强的文化性和娱乐性,使其吃、住、游、乐、玩都有自身独特之处。其具体可分为7个区域。

(1) 罐塘明月——滨水区(含黄羊宾馆,饮食一条街及滨水景观)。对现有环境加以整治,结合寨堡、民居特色于一体,对现有建筑风貌进行改造,加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小品,使之成为景区游客的聚散、购物及接待中心。设计水上活动舞台,为杨坝地区山歌文化的展现提供场地。

(2) 群羊下山——石芽坡地(羊公馆,水车磨坊)(图3)。围绕羊文化,整合高山地区的特色产业链,设计注入参与性极强的文化性和娱乐性。民居改造以符合寨堡乡村风情为特色,适当融入本地乡村民居符号,打造一体化的设计环境。

(3) 坝上秋色——山地景色。对该区域的设计,利用当地特有的高山气候资源条件,对现有坡地进行整治,种植高山萝卜、黄花、甘蓝、香椿等特色蔬菜,打造高山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既为周边城镇的餐饮提供蔬菜产品,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又可开展田园观光、艺术写生等体验活动。

图3改造后的乡村风貌
Fig.3Transformedrurallandscape

(4) 老林旧事——狩猎区(狩猎广场,羊较场,山地猎场,山神庙,猎户宾馆、神庙钟声等)(图4) 。主要展现本地古老的狩猎文化。充分利用林间山岭坡地,种植玉米、高粱、红薯等旱作粮食,既为放养飞禽走兽提供食物链,也可为参与游客提供真实的现场体验场地和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让人们在现场体验狩猎文化,学习狩猎技巧的同时,得到休闲和养生。

其他3个区域如下:瓜果飘香——高山有机蔬菜基地;居民聚居点——梨花院落; 林泉雅趣。

图4 狩猎活动体验Fig.4 Hunting experience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对该区域的设计中,结合川北民居风格和寨堡风格对该区域的民居建筑和居住环境加以改造。合理布置休闲设施,实现人畜分离、集中养殖。使村民家家都各具自身特色。将这里形成一个集居民聚居、体验休闲及旅游度假的乐园。

5 结 语

在强调人文关怀、场所精神、文化体验的后现代设计中,结合旅游开发的乡土景观建设,首先要确保乡土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其次要保护地方的生产生活风貌,保留乡土文化的原汁原味,在乡土景观的建设中要注重对地域精神的传承和塑造,才能留住该地区的记忆和乡愁。

猜你喜欢
乡土景观特色
景观别墅
特色种植促增收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火山塑造景观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乡土中国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