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黔路传奇

2018-11-09 11:56
中国公路 2018年20期
关键词:贵阳贵州交通

供图/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1978年,贵州全省公路通车里程仅为3.06万公里,到2017年底,全省通车里程达到19.4万公里,是改革开放前的6.3倍。公路密度按国土面积计算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10.38公里,按人口计算达到每万人54.85公里,排名全国第五。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贵州交通发展创造奇迹的40年,贵州交通人加速改革进程,让每一位穿行在黔路上的出行者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交通发展的真切成果。

贵阳至瓮安高速公路清水河大桥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麓,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87%,自古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从楚庄蹻入滇和夜郎泛舟牂牁江直抵番禺城下,至秦开“五尺道”、汉通“西南夷”以来,贵州交通发展已历2000余年,千百年来贵州的每一次开发都与交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一部贵州的疆域开发史,一部贵州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贵州交通变革史。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贵州交通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历史上的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奋斗与开拓,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贵州封闭、半封闭的交通状况。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贵州能够通车的公路里程仅有1950公里,落后的交通严重影响贵州与其他省区的交流和沟通,制约着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给贵州交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上下40年的艰苦努力,贵州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大幅增长,建设规模全面宏大,公路、水路运输能力迅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统筹发展的能力不断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交通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成效,贵州交通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78年至1985年——运输业开始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全社会办交通的局面开始形成

1978年前,贵州省公路营运车辆基本都属国有交通运输企业,承担社会物资的营业性运输,经营管理体制高度集中。非营运性车辆虽然数量较大,但所属单位较多,主要用于自有物资的运输,全省民用车辆总数为34692辆,其中,公路运输部门拥有各类营运车辆5116辆。人民群众“乘车难”“出行难”问题十分突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贵州交通部门大胆对运输市场和运输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逐步放开运输市场,鼓励个体(联户)、集体或其他经济实体车辆参与市场运输,解决运力严重不足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业管理法规、标准,加强对运输从业人员的法规宣传和行业培训,运输行业管理和市场调控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同时,明确贵州航运管理体制实行省、地、县三级管理,重申各级航运管理机构是代表各级政府管理水路运输行政、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贵州省政府决定将原各地、州、市的公路养护部门收归省管,公路养护逐步推行道班养护、道群合养及群众养护三种形式。

这个时期,以赤水河大桥、榕江大桥、鲤鱼塘转体桥、惠水卧龙大桥、剑河大桥等桥梁的竣工通车为代表,标志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始逐步加快。贵州结合国家库存粮、棉、布补助,采取“民办公助”“以工代赈”等办法加快建设县、乡公路的政策,贵州省农村公路建设迎来新一轮发展。与此同时,高等级公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省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指挥长的公路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贵阳至黄果树、贵阳至花溪、大方至纳溪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开始启动,省、地、县共办交通的局面开始形成。

1979年,榕江大桥(箱型拱)建成通车,桥长540米。

第二个时期——1986年至1997年——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始启动,干线公路保畅取得积极进展,行业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1991年贵黄公路通车后,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各种商品交易会相继在安顺市召开。

1986年8月15日,贵阳至黄果树汽车专用公路的开工建设,拉开贵州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帷幕,标志着贵州交通发展一个新的时期的来临,在随后的几年里,贵阳西南环线公路、贵阳至花溪公路、大方至纳溪公路等一批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并竣工通车,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贵阳至黄果树等重点公路工程项目征地及拆迁补偿的通知》等一批文件,解决公路建设征地拆迁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自家娃娃自家抱走”的办法,加快征拆进度。并明确从省级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交通加快建设,全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始起步。与此同时,“以工代赈”“民工建勤”“民办公助”建设县、乡公路进入较快发展时期,县乡公路通行条件得到较大改观,省粮棉布补助修公路办公室多次荣获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同期,北盘江航道白层至两江口85公里航道和赤水河赤水至岔角103公里航道整治工程完工,内河通行能力得到较大改善。

贵州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交通建设成为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贵州省在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相继开工建设了贵阳至遵义、贵阳东出口、贵阳东北绕城线等高等级公路,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开始明确,高等级公路建设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办法规定开始制定完善。

1986年至1997年间,贵州行业管理和体制改革涉及公路建设、运输管理、水运建设、征费稽查、管理体制等方面,行业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1997年,贵阳至遵义汽车专用公路全线建成通车,里程为155.3公里。图为贵遵公路乌江大桥。

第三个时期——1998年至2001年——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业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全省交通揭开新的发展篇章

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贵州这样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内陆山区省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有关部委在政策上、资金上向西部地区倾斜,交通运输部加大对贵州的帮扶力度,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坚持把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银行等金融组织积极支持交通建设,前几年的发展给贵州交通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和人员、队伍、设备等储备,全省交通由此揭开新的发展篇章。

1998年至200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指出:要加强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建设,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集中力量解决基础设施落后这个主要矛盾。

2001年12月贵州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凯里至麻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为50.9公里。凯麻高速公路是贵州省公路建设史上第一条完全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建设的公路。

2017年11月,一辆装载乘客的通村村小客车经过雷山县郎德镇上郎德苗寨前去县城。

2000年12月25日,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贵州段)开工建设。图为工程竣工后实船试航。

从这个时期开始,贵州的重点公路建设速度全面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充分利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滚动发展”政策加快建设步伐,国家补助资金和省财政投入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极大发挥,一批高速、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

这一时期,贵州的公路路网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也开始提速。2000年和2001年,每年3000公里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公路路网改造成为当时除重点公路建设以外的另一个建设重点,省委、省政府每年均把县乡公路改造工程纳入当年承诺要办的“十件实事”,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公路通行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水运工程建设加快发展进程。对乌江的大乌江至龚滩264公里航道按五级航道标准进行系统整治,兴建一批港口码头及配套设施,贵州北入长江的水路主通道通行能力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开工建设重点水运交通建设项目——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贵州段)。

同时,行业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交通法制建设加快推进,公路建设市场构建和建设过程监管开始展开,整顿道路客货运输市场秩序初见成果。

第四个时期——2002年至2010年——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各项工作,和谐交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G60沪昆高速公路贵州境清镇至黄果树段红枫湖大桥位于贵州省红枫湖国家一级风景自然保护区,是贵州第一座不对称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红枫湖大桥长321米,主跨317米,塔高96.8米。该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获2006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确立加快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给贵州交通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国家决定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贵州交通工作增添了强大动力,全省交通工作迎来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期。这个时期成为贵州有史以来交通建设投资较多、规模较大、效益较高、质量较好、速度较快的一个时期。至2010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4.98万公里,公路通行条件显著改善,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基本形成。“贵州到,汽车跳”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

仅2002年至2008年的几年间,贵州新增高速、高等级公路1220公里,清镇至黄果树、崇溪河至遵义等高速、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全线贯通,上海至瑞丽和重庆至湛江公路经过贵州的一横一纵两条国道主干线基本建成,贵阳西南绕城公路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此间,贵州启动并实施通县油路工程和西部县际油路工程,围绕重要城镇、工矿区、旅游区、出口路,实施二级公路建设工程,加大公路路网改造力度,改造公路10602公里,全省所有县市均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全省还启动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建设工程,实现乡乡通公路、76.4%的乡镇通沥青路和73.9%的建制村通公路。农村群众生产出行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农村公路建设成为全省交通发展的一个亮点,成为农民群众拥护欢迎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贵州省首批投入使用的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在贵阳市遵义路上亮相

具有民族特色的农村客运招呼站

2002年12月3日,从江县加鸠至光辉公路竣工通车,至此,全省1539个乡(镇)实现乡乡通公路。

2006年5月,贵州省最大的货运码头——赤水港区鲢鱼溪码头扩建工程竣工。该码头总长247米,300吨级泊位4个,年吞吐能力72万吨,码头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

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统一规划,贵阳公路主枢纽和各市(州、地)的公路枢纽项目开工建设并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在继续加大对县级以上汽车站场建设和改造力度的基础上,启动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工程,部分农村公路还设置了方便沿线群众乘车的汽车招呼站,全省实现所有的县(市、区)、部分乡镇和重要的旅游景区均有等级客运站。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等级客运站870个,为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水路出省主通道基本形成,南北盘江、红水河航道整治工程和赤水河航运建设工程完工,至此,贵州省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三条出省水运主通道全部打通。结合“西电东送”库区增多,水域面积增大的实际,加快库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全省内河通航里程达到3563公里,等级航道达2301公里。实施渡口改造和渡口改桥梁工程,共完成渡口改造项目460个,渡口改人行桥项目11个。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运输业市场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运输企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中高档车辆和适航船舶数量增多,道路干线班车基本达到中级以上,市州地所在地到贵阳的班车基本达到高级以上,车船类型种类更趋舒适、安全、合理,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网络化发展方向成为运输企业发展的主流,传统货运业不断朝现代物流业方向转变提升。

全省交通运输在2001年清理整顿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继续加大道路运输秩序清理整顿工作,对无证经营的黑车,以及交通行业的行政收费和基金及汽车客、货运站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对汽车客运站按照开放式经营、封闭式管理的要求,加强行业管理工作,规范经营行为。整顿、规范汽车维修市场,对危险品货物运输进行专项整治,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采用服务质量招投标的办法确定客运班线经营权得到社会好评,通过道路运政信息系统和运输公众信息服务网络传递和发布道路运输信息得到社会的欢迎,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得到农村群众的拥护,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制度和规定,整顿秩序,强化管理,提高效率。

第五个时期——2011年至2017年——改革创新并举,积极推进绿色交通,为开创多彩贵州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2016年,贵阳至黔西高速公路鸭池河大桥建成通车,该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也是世界山区斜拉桥之最。

2011年,在宏观环境复杂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贵州把“抓投资、快建设、破瓶颈”作为交通运输的主要任务,千方百计争取各方面支持,再掀交通建设新高潮。2012年,贵州省通过BOT+EPC、BOT+EPC+政府补助等模式,招商引资项目8个600公里,总投资609亿元;利用短融、信托、工程保理、保险基金等,争取银行贷款416.5亿元,达成银行贷款协议资金272.5亿元,协调省外银行贷款取得新成果。与中交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投资达1000亿元,为今后一个时期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构建一体化交通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

毕节至威宁高速公路赫章大桥

2013年至2017年,贵州省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投资融资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6448亿元,年均增长21.9%,是1978年至2012年35年完成投资的2.8倍,公路水路投资连年刷新纪录,保持全国前列。其中2016年位列全国第一,实现历史性突破,为拉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组建贵州交通产业发展基金,脱贫基金高速公路子基金运作加快推进,引入社保基金、人保资金、社会资本、地方政策性融资等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筹集到位资金7117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贵州通过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贵州省高速公路项目45个3271公里,总投资4148亿元,约占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总规模的五分之二,纳入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贵州PPP模式”成为全国PPP新样本。普通公路在全国率先采取“建养一体化”模式,共实施项目2.18万公里、总投资419亿元,被国务院办公厅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写入规范性文件在全国复制推广。

2013至2017年,贵州交通坚持推进会战攻坚,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全面推进“三会战两决战一攻坚一行动”,累计建设高速公路项目69个5764公里,建成43条(段)3198公里,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超过8000公里,2015年成为西部地区第1个、全国为数不多县县通高速的省份。2013年修编国省道规划,总里程达2.68万公里,累计新开工普通国省道改扩建项目228个6835公里,建成4459公里,建设规模创历史新高,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64%,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36%。累计实施农村公路改造11.4万公里,是历史上建设里程最多的时期,2017年实现建制村通畅率、通客运率达100%。贵阳客运东站、都匀农产品物流园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和物流园区建成投用,累计建成各类客运站380个,实现市(州)至少有1个一级客运站,89%的乡镇有等级客运站,58%的建制村有招呼站。累计建设水运项目35个,基本建成13个,建成项目数量相当于“十一五”期的4.3倍;建成国内首个内河航运专题博物馆——贵州航运博物馆;新增四级航道851公里,改写了贵州省无高等级航道的历史,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4012公里,水运建设创造了多个历史第一。

2013年至2017年,贵州省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高度关注70个贫困县交通扶贫项目,20个极贫乡(镇)对外连接通道项目基本实现开工建设。累计新增12327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5958个建制村通客运,建成便民码头120个、渡改桥150座、“溜索改桥”15座,改造农村公路危桥819座,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万公里,全省90个等级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建成投用高速公路服务区109对、停车区65对、独立加油站32对;建成ETC收费通道812条,重要城镇出入口和主线收费站ETC覆盖率达100%,实现全国联网收费;完成了跨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和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发票开具工作。贵阳首条快速公交——中环BRT建成投用,贵阳首条轨道交通1号线(观山湖段)投入试运营,湄潭县、都匀市成为全国首批52个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遵义、凯里两市入选“十三五”期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2016年实现了县县通公交目标,16个县级城市公交万人标台指数实现小康目标。累计减免“绿通车”、重大节假日、特殊时段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和货车优惠通行费110亿元,成功创建8对“全国百佳示范服务区”、36对“全国优秀服务区”。全省公路水路客运量、货运量实现连年增长,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速保持全国前列,为开创多彩贵州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累计建设9座世界级特大桥梁,水盘高速北盘江大桥和镇胜高速坝陵河大桥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贵州省山区桥梁建设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堪称“桥梁博物馆”。杭瑞高速公路毕节至都格段北盘江大桥于2016年年底建成通车,大桥全长1341.4米,主跨720米,桥面离水面高达565米,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桥。

如今,贵州交通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从“跟跑”向“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领跑”的重大转变,谱写了“小省办大交通”的崭新篇章。贵州交通运输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与全国一道进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

G60沪昆高速贵州境镇宁至胜境关段坝陵河大桥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高原重丘区,是沪瑞国道主干线上跨越坝陵河大峡谷的第一座特大型桥梁。坝陵河大桥系钢桁加劲梁悬索桥,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桁加劲梁悬索桥。该桥为主跨1088米的单跨钢桁加劲梁悬索桥,桥面至坝陵河水面370米,建成时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创造了5个“第一”,5个“首次“。

猜你喜欢
贵阳贵州交通
繁忙的交通
贵州,有多美
找朋友
贵阳分店
寻味贵州——贵阳
沉醉贵州
小小交通劝导员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阳数据共享开放条例亮点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