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颖
【摘要】新时期日语翻译教学中,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实践活动弱化,这些积弊严重影响了日语翻译教学质量提升。本文基于上述积弊,提出改革构想:深化改革,实现师资建设常态化、教学内容鲜活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实践活动互动化等。
【关键词】日语 翻译 改革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32-01
日语翻译教学是日语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日语翻译的基本理论与技巧,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能力。新时期,在中日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背景下,日语翻译教学重要性更加凸显,需要我们审视日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日语翻译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日语教学质量。
一、新时期日语翻译教学积弊
(一)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新时期,中日交互频繁,对日语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然而日语翻译教师综合素质与教学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理论素养较高,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尤其是日语语用能力难以满足学生日语翻译学习需求。
(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日语翻译教学内容主要取决于日语翻译教材,教师在日语翻译教学中,对教材运用理念相对滞后,存在唯教材的现象,不能根据新时期日语翻译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陈旧的教学内容不仅缺乏时代感,也难以有效激发学生日语翻译学习兴趣,日语翻译教学缺乏活力。
(三)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教师在实施翻译教学时存在严重的经验主义思想,不少教师墨守成规,不能根据新时期学生认知特点优化教学形式,导致日语翻译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课余时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四)语用实践活动贫乏
在日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翻译实践教学,不能为学生日语翻译学习搭建平台,导致学生成为日语理论高手,实践的“低能儿”,不利于学生日语翻译理论向语用实践能力转变。
二、新时期日语翻译教学改革
(一)师资建设常态化
1.建立教师常态化培训机制
新时期要进一步发挥传统培训在提升日语教师素质中的作用,培训形式要创新,可以利用互联网、微媒体,开展网络培训,微培训等,将教师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建立线下、线上立体化、常态化培训机制。
2.完善师资常态化建设机制
师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新时期要基于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对既有的师资建设机制进行改革,建立起常態化、立体化、可持续的教师培养机制,深化教研,推动校内外教师互动、校际教师互动、国际研讨活动等,拓展教师日语翻译教学视野。
(二)教学内容鲜活化
1.融入时代元素
新时期日语翻译教学要及时地融入时代元素,打破既有的教材使用现状,通过合理的拓展、开发日语翻译校本教材等,使日语翻译教学体现出浓厚的时代感,从而激发学生日语翻译学习主动性,提升翻译教学效率。
2.紧贴学生专业
日语翻译教学内容的取舍除了达成教学目标外,还要基于学生专业视角、紧贴学生专业日语语用需求,优化翻译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日语翻译教学时,注重援用语用案例,创设语用情境,针对学生日语语用情境实施有效教学,提升翻译教学实用性。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1.听、说、读、写、唱有机结合
日语翻译教学要改变当前以写为主的教学形式,有机融合听、读、说、唱等形式,例如将实施日语翻译教学时,我们可以将翻译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情景剧中,通过情境剧扮演,渗透翻译教学,也可以以唱的形式迎合学生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2.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信息技术为日语翻译教学创造了机遇,具有便捷、直观、形象等优势,日语翻译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包括多媒体、微视频等,优化知识呈现方式,使信息技术成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路径。
(四)实践活动互动化
1.社团互动
高校社团是学生自发性组织,在学生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日语翻译教师要积极推动与学生社团互动,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促进学生日语翻译实践能力发展,提升学生语用能力,并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
2.社区互动
社区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之一,日语翻译教师要加强与社区互动,为学生创造实践学习机会,例如在招待外宾时,组织学生见习,或者担任日语翻译,从而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日语翻译能力发展。
三、结语
总之,日语翻译教学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革,日语翻译教师作为教学直接实施者,要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打破教学常规,探寻日语翻译教学改革的路径,使日语翻译教学常教常新,始终保持鲜活性。
参考文献:
[1]李运博.关于《日语翻译与实践》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J].中译外研究,2014(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