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葵 王世全
在百花中,蔷薇的地位甚低,只是“七品三命”,甚至被称为“买笑花”“野客”。但即便如此,蔷薇仍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称之为“锦被堆”“玉鸡苗”。“满架蔷薇一院香”“红蔷薇架碧芭蕉”等均为画家们十分喜爱的题材。
蔷薇是玫瑰和月季的“老祖宗”
带刺的蔷薇属植物所开之花,颜值都是杠杠的,观赏价值极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蔷薇、月季和玫瑰。在西方,往往统称这几种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为Rosa(拉丁文),英语为Rose。但在中国,早在唐宋时期已将这几种植物区分开来。
蔷薇,在汉语中泛指中国本土的“古老月季”和玫瑰之外的蔷薇属植物,多数为小花簇生、小叶较多的攀缘种类,每年春末夏初开花。“古老月季”花朵大,常单生,颜色多,小叶3至5枚,叶面相对光滑,且四季常绿,每个月都能开花,被称为“月月红”“长春花”。玫瑰的花朵也较大,单生,花瓣是秀气的倒卵形状,颜色也较多,小叶5至9枚,叶面有皱褶,每年开一次花。
这三种植物中,以蔷薇的栽培历史最悠久,得名也最早。蔷薇之名,在汉代已出现,而玫瑰本是玉石之名,用来称呼植物,是唐代以后的事情。月季得名最晚,至北宋宋祈的《益部方物略记》才正式出现。现代植物学家猜测,玫瑰和月季都是野蔷薇的变异品种。在隋唐时期,宫廷和民间种植蔷薇之风盛行,人们利用扦插、嫁接等技术,培育出由攀缘成为直立的株型,花型也从单瓣变为重瓣,花色比野蔷薇更丰富。这些变异品种,最终成型为玫瑰和月季。所以,称野蔷薇为玫瑰和月季的“老祖宗”,一点也不为过。
我国是蔷薇属植物的发源地之一,全世界共有蔷薇属植物200余种,其中原产我国的就有82种。近年来,在山东临朐县“山旺古植物区”,发现了两种蔷薇叶化石,距今已有2000万年,被命名为“山旺蔷薇”。在辽宁抚顺,也出土了始新纪蔷薇叶化石,距今已有4万万年之久。而有文字可考的蔷薇栽培史,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元人伊世珍《嫏嬛记》引《贾氏说林》:“(汉)武帝与丽娟看花时,蔷薇始开,态若含笑。帝曰:‘此花绝胜佳人笑也。丽娟戏曰:‘笑可买乎?帝曰:‘可。丽娟遂取黄金百斤,作买笑钱奉帝,为一日之欢。”从此以后,蔷薇就有了一个“买笑花”的外号。
蔷薇有时候是美人有时候是隐士
南北朝时的梁元帝萧绎,对蔷薇也颇为钟爱。据《寰宇记》记载:“梁元帝竹林堂中多种蔷薇,康家四出蔷薇,白马寺黑蔷薇,长沙千叶蔷薇,并以长格校其上,花叶相连其下。有十间花屋,枝叶交织,芬芳袭人。”攀缘在屏架上的蔷薇,既有柔美的容颜,又有怡人的芳香,自然深得美女们的喜爱。梁朝的第二任皇帝简文帝萧纲,有一首诗名为《看摘蔷薇》,诗中写道:“倡女倦春闺,迎风戏玉除。近丛香影密,隔树望钗疏。横枝斜绾,嫩叶下牵裾。墙高攀不及,花新摘未舒。莫疑插鬓少,分人犹有余。”美人们摘薔薇的情景,被描绘得十分生动,可谓诗中有画。原来美人们摘蔷薇,是用来插在云鬓上。无独有偶,大约与萧纲同时期的诗人刘缓,也写了一首《看美人摘蔷薇》诗,诗中写道:“新花临曲池,佳丽复相随。鲜红同映水,轻香共逐吹。绕架寻多处,窥丛见好枝。矜新犹恨少,将故复嫌萎。”寥寥数句,便写尽美人摘蔷薇的种种姿态及微妙的心理变化。
被称为“买笑花”的蔷薇,自然算不上是高大上的名花。在《花经》中,被评为“七品三命”,在百花中勉强算一个芝麻官,但后来又被安排到“花中十二婢”之列,地位更是低贱。在江南一带,野蔷薇经常一丛丛生长在荒郊野地,故又被称为“野客”。因蔷薇有刺,其茎刺人,牛喜食之,又名“山棘”“刺红”“牛勒”“牛棘”等。尽管如此,蔷薇也不乏雅号。在四川一带,长在城市乡间的蔷薇一团团一簇簇,姹紫嫣红,灿若云霞,美如织锦,被称为“锦被堆”花。此外,蔷薇还被称为“玉鸡苗”,此典故出自宋人陶谷的《清异录》:“东平城南许司马后圃,蔷薇花太繁,欲分于别地栽插。忽花根下掘得一石如鸡,五色灿然,遂呼蔷薇为玉鸡苗。”至于蔷薇的本名,本意是“墙蘼”,李时珍《本草纲目》曰:“草蔓柔靡,依墙援而生,故名。”
在西方文化中,蔷薇和玫瑰、月季都是爱情之花、思念之花、和平之花。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含义并非蔷薇的主要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蔷薇有时候是美人,有时候是隐士,更多的是季节的象征,偶尔才会以蔷薇表达思念之情。李白有诗曰:“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诗中的“东山”是东晋名相谢安曾经隐居之地,山旁有蔷薇洞,李白诗中的“蔷薇”,是隐士的象征。唐人韩偓笔下的雨中蔷薇,变成了“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的佳人。
我国的蔷薇绘画作品,始于宋代的花鸟画
在诗人笔下,蔷薇是开在春天最后的“殿春花”,一旦蔷薇花开,就表明春光已老,夏日将至。如黄庭坚有词曰:“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这首惜春词以黄鹂“因风飞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暗示夏天已经到来。唐人高骈有诗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此诗名为《山亭夏日》,以“满架蔷薇一院香”写夏日景象。其他名句,还有李商隐的“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韩偓的“鹅儿唼睫栀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等。
而蔷薇在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画家笔下蔷薇意象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的蔷薇绘画作品,始于宋代的花鸟画。宋人马远有一幅《白蔷薇图》,图中的花枝由右下方向左上方斜出,枝叶茂盛,5朵盛开的白蔷薇分布于主枝两侧,花朵硕大,偃仰扶疏,顾盼生辉,光彩夺目,意趣十足。在宋代无名氏的《百花图卷》中,也出现了蔷薇花的身影。
明代画家陈洪绶则根据唐人诗意,精心画出一幅《蔷薇蝴蝶图》,将春末夏初蔷薇花开、蝴蝶飞来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清代画家梁基的《蔷薇图轴》,仿元人笔意,写夏日蔷薇。近代画家吴昌硕的《红蔷薇映绿芭蕉》,用一支生花妙笔,将唐宋蔷薇花诗词的意境极其生动地表现出来。红色的蔷薇与绿色的芭蕉,色彩对比鲜明强烈,是夏日景象的缩影,很多画家都喜欢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
溥儒的《蔷薇蝴蝶》,则表达惜春之情。图中一蔷薇花枝由左下向右上斜出,枝叶扶疏,顶上3朵蔷薇花盛开,1只蝴蝶翩翩飞来,停于花上。用笔工整,设色鲜丽而雅致。上有题画诗曰:“蔷薇闲傍绮窗开,绰约芳华对镜台。今日东风春已半,飘然吹送蝶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