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视域下电气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

2018-11-08 09:02:32刘振海顾春雷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电气专业能力

刘振海, 刘 允, 黄 刚, 顾春雷

(1. 盐城工学院 教务处, 江苏 盐城 224051; 2. 南京邮电大学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3;3. 南京邮电大学 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建设处, 江苏 南京 210023; 4. 盐城工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51)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的重要内容。2017年6月,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复旦大学深入研讨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时代新机遇、聚焦国家新需求、谋划工程教育新发展,提出新工科建设指导意见。随后,教育部发布《新工科建设指南》,全面启动、系统部署新工科建设,提出“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完善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1]。以电气类专业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之中,着力打造融合型师资队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需求的双创型人才。

1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能力素质

伴随着江苏沿海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尤其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推进,金风、华锐、上海电气等多家新能源龙头企业落户江苏沿海地区,以及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快速建设,给电气类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按照“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两重两强”人才培养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着力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双创型人才。

作为合格的双创型电气类人才应具备以下能力:具有系统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电气工程专业领域的工程基础知识,以及必备的分析、设计、实验、仿真等基本技能;掌握文献检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程职业素质,以及较强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自觉的批判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精神[2]。

2 坚持大类培养,构建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

2.1 将双创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

为实现理论和操作并重、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双创型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教育理念,确立教育目标,即满足行业产业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品质和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对电气类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按照大类组织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注重夯实学生基础,提升学生发展后劲。增设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和能力拓展模块,设立相应的创新创业学分。并依据基础能力、必备能力、拓展能力3个层次,结合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设计专业培养能力拓扑结构图(见图1)。遵循能力形成的先后时序,确立相应的知识点,设定教学模块和培养环节。构建“知行合一,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电气类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3-4]。

图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能力培养体系结构图

该培养体系注重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鼓励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完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专业认知度;引导学生基于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运用专业知识、特长和技能走上创业之路。

2.2 建成层次分明的创新创业课程群

为建成系统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依据创新创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不同,将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分类,分别划分为创新创业报告类课程、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创新创业核心类课程、创新创业实践体验类课程、创新创业经验交流类课程等5大模块,课程模块间相互支撑、依次递进,形成了科学合理、有机衔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结构(见表1),为进一步加强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双创能力

3.1 搭建开放共享、产学协同的育人平台

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全面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构建了4大实训育人平台:校内综合训练实训平台、校企合作实习平台、校内开放实验室平台和校内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同时,依托强大的校友资源,建立了一批优秀的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熟悉先进设备的机理、功能及使用情况,增进对当前先进技术的了解,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例如,电气类专业与德国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联合申报的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研究项目,为学生提供了进入全球500强公司学习实践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素养与创新精神[5]。

表1 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群结构

3.2 开展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针对学生所面临的就业、择业需求,尽快适应不同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通过各种竞赛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有利条件开展创新设计,使学生都能融入到创新氛围中来。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动员、要求并指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电子电气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电子电气设计与综合技能竞赛、飞思卡尔智能机器人大赛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电气类专业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中荣获特等奖,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等。电气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达到95%以上,许多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的学生满意度达98%以上,认为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干练的工作作风”“思想道德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踏实肯干,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实;专业能力强,创新精神好;综合素质硬,自身形象佳”。

3.3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知行合一,通过制定不同本科教育阶段与不同教育层次应具备的阶段目标以及完成阶段目标所应采取的一整套措施,有效整合教学、科研和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创立工程理论教学、校内实验与实践以及企业实训3方面相结合的电气类本科创新训练综合体系[6-7],将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到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地位,统筹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全面优化教学模式,与理论课程体系相互支撑,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相协调,不断完善“一主线、二要素、三层面、四模块、五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见图2)。使学生能有兴趣、有体验地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逐步地、系统地增长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8]。

图2 电气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整合,统筹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的“三位一体”。重点突出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工程化,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起到支撑作用,加强实验项目的更新与调整,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项目,要求实际开出的专业基础和学科平台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比例不低于30%,专业课和综合实验课比例不低于50%。电气类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进行,运用拓扑图、课程分布表、核心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核心课程与知识能力培养关系图等,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衔接起来,形成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知识的层次和有效支撑[9-10]。

4 坚持外引内培,打造融合型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反映和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是创业教育师资缺乏,以及现有的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不能满足学生创业的实际需求和时代发展要求[11]。因此,在优化岗位设置、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门教职岗位的基础上,电气类专业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选拔具有先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优秀教师组建创新创业指导教研室,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会、研讨会等。同时,先后将15名专业教师送到知名企业进行培训、锻炼,推动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此外,坚持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校友企业家资源优势,建立了以华锐、金风、上海电气等多家新能源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企业高管导师队伍20余人,系统推进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训练、项目培育、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等工作。每年电气类专业吸纳近60名大学生参与创业,带动200多大学生实习与就业。

5 结语

当前沿海开发急需高素质双创型人才。电气类专业的特点决定其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专业教育是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12]。在专业教育中全面渗透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双创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打造融合型师资队伍等举措,进一步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全面提升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电气类人才的培养水平。

猜你喜欢
电气专业能力
保变电气五十六国畅游记
经营者(2024年1期)2024-03-30 08:15:09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