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肖郭成根邵佳佳苏英京李伟龙*
(1临海市农业林业局,浙江临海 317000;2上盘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浙江临海 317015)
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L. var. italica Plenck)又称西兰花、绿菜花等,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变种一二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浙江台州地区种植青花菜已有近30 a的历史,形成了以临海市上盘镇为中心的秋冬青花菜生产中心,生产规模占浙江省的50%左右。近几年来,工厂化育苗规模逐渐扩大,由于使用带菌育苗基质、长距离运输种苗、回收利用旧穴盘等,青花菜根肿病开始发生并趋重,2016年温岭青花菜根肿病发病面积约66.7 hm2(1 000亩),临海发病面积逾6.7 hm2(100亩);2017年温岭青花菜根肿病发病面积超过133.3 hm2(2 000亩),临海发病面积逾66.7 hm2(1 000亩),三门、椒江也开始发生根肿病。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clubroot disease)是由专性寄生菌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病害(Dixon,2014),病害发生受土壤pH、温度、湿度、菌源量等因素的影响(Murakami et al.,2002;Niwa et al.,2007),病菌休眠孢子在酸性土壤中可以存活10 a以上,抗逆性极强(赵利民 等,2017)。根肿病最典型的症状表现在根部,呈纺锤形、球形、瘤状或棒状肿块,少则零星出现,多则相互连接成片并覆盖整个根系(George,2009);植株地上部分生长迟缓、缺水萎蔫,严重时全株枯死,产量和品质受损(陆晓英,2017)。
氟啶胺(fluazinam)为二硝基苯胺类广谱杀菌剂,通过阻断病菌能量(ATP)的形成,从而使病菌死亡,作用于植物病原菌从孢子萌发到孢子形成的各个生长阶段(张露 等,2013),对十字花科根肿病有较好防效(尚慧 等,2008;陆晓英,2017)。台州地区种植青花菜的区域是黏性海涂地,土壤呈坚硬块状,不适宜用移栽前5~7 d药剂混土的方式防治根肿病(赵利民 等,2017)。根据青花菜根肿病的发生特点,本试验采用药液拌育苗基质以及移栽后不同时期灌根的方式,研究50%氟啶胺悬浮剂(SC)不同施用方法对青花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以及氟啶胺对青花菜幼苗和成株的安全性。
供试青花菜品种为绿雄90,杭州三雄种苗有限公司经销;蔬菜育苗基质为杭州锦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育苗穴盘为72孔穴盘,长×宽×高=540 mm×280 mm×55 mm,底部孔径8 mm,台州隆基塑业有限公司产品;50%氟啶胺悬浮剂(SC)(农割),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产品。
试验在台州翼龙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育苗中心进行,分别用50%氟啶胺SC 1 000、2 000、3 000倍液拌基质,2017年10月10日播种,为了保证基质的药液浓度,覆盖蛭石后再用相同浓度药液浇透,设清水为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1盘,育苗期间常规水肥管理。
试验在临海市丰达蔬菜有限公司山根村种植基地2016年根肿病发病田块进行,土壤pH值6.36,前茬为水稻。青花菜穴盘苗来自丰达蔬菜有限公司育苗厂,基质pH值6.7,苗龄33 d;土床苗(是区别于穴盘苗的常规苗,目前在台州地区广泛使用;将青花菜种子直接播在土壤苗床中,四叶一心时移栽到大田)来自临海市上盘镇海建村,苗床土壤pH值7.8,苗龄33 d。2017年10月7日移栽,株距45 cm,行距50 cm,起苗时穴盘苗和土床苗生长正常,根部均未出现根肿。
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1,穴盘苗移栽后3 d(10月10日)施药;处理2,穴盘苗移栽后3 d(10月10日)和30 d(11月7日)施药;处理3,穴盘苗发病后(10月29日)施药;处理4,穴盘苗清水浇根(CK1);处理5,土床苗清水浇根(CK2)。每次用药量均为300 mL·(667 m2)-1,1 000倍液灌根,每株100 mL;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100株,随机区组排列。
苗期安全性试验:2017年10月18日(播种后8 d)调查出苗率;10月29日(播种后19 d),采用平行线跳跃式取样法,每个穴盘取3行共36株,测定株高、第1片真叶长度,调查根系盘根情况;11月8日(播种后29 d),调查幼苗根系盘根情况以及根肿病发生情况。
田间防效试验:移栽后每隔7~10 d调查1次各小区根肿病发生情况;2018年2月8日,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10株,将植株连根挖起,调查根肿病病级。
药害分级标准(Niwa et al.,2007):-为无药害;+为轻度药害,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为明显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减产;+++为高度药害,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对产量和品质都造成一定损失;++++为严重药害,植株生长受阻,产量和品质损失严重。
根肿病分级标准(郭向华,2001):0级,根部无肿大;1级,主根肿大,其直径小于2倍茎基,或须根有小肿瘤;3级,主根肿大,其直径为茎基的2~3倍;5级,主根肿大,其直径为茎基的3~4倍;7级,主根肿大,其直径为茎基的4倍以上。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采用SPSS 21.0软件的Tukey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1.1 氟啶胺对青花菜出苗率的影响 2017年10月18日(播种后8 d)调查结果表明(表1),50%氟啶胺SC不同浓度处理对青花菜出苗率没有明显影响,与对照出苗率相近;但药剂处理的幼苗较对照发芽势弱,药剂浓度越高幼苗发芽势越弱。
表1 氟啶胺基质处理对青花菜出苗率的影响
2.1.2 氟啶胺对青花菜幼苗长势的影响 2017年10月29日(播种后19 d)调查,各处理青花菜幼苗生育期无差异,都处于两片真叶期,但药剂处理对幼苗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出现药害,植株矮小、下胚轴短缩、叶片变小黄化、根系少、无法盘根,药剂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对照幼苗生长正常,叶色、株高等均无异常,根系正常盘根 (表2)。
表2 氟啶胺基质处理对青花菜幼苗长势的影响
2017年11月8日(播种后29 d)调查,药剂处理的青花菜幼苗依旧无法盘根,但是药剂处理和对照均未见根肿病发生。
2.2.1 氟啶胺对青花菜根肿病的防效 移栽后每隔7~10 d调查1次,穴盘苗清水灌根处理(CK1)10月29日发现根肿病植株,最早显症;移栽后3 d灌根处理,11月13日发现根肿病植株;土床苗清水灌根处理(CK2),12月1日发现根肿病植株;移栽后3 d和30 d灌根处理的根肿病显症最晚,为翌年1月1日。2月8日采收期进行最后一次调查,穴盘苗清水灌根处理的根肿病病级最严重,主根肿大、破裂腐烂,植株矮小萎蔫;发病后灌根处理和移栽后3 d灌根处理的植株根肿部受抑制,褐变、松脆,基部抽生大量不定根,病级低的植株可以恢复生长;土床苗清水灌根处理的植株须根有小肿瘤,个别植株矮小萎蔫;移栽后3 d和30 d灌根处理的病株数最少,病级最低,植株生长正常。
从表3可以看出,移栽后3 d和30 d灌根处理的青花菜根肿病病情指数最低,仅为5.71,相对防效达到92.21%,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移栽后3 d灌根处理的病情指数极显著低于发病后灌根处理和穴盘苗清水灌根处理,与土床苗清水灌根处理差异不显著,相对防效为74.03%,极显著优于发病后灌根处理;发病后灌根处理的病情指数极显著低于穴盘苗清水灌根处理,但相对防效仅为41.56%。
表3 氟啶胺对青花菜根肿病的田间防效
2.2.2 氟啶胺对青花菜成株的安全性 移栽后3 d 50%氟啶胺SC 1 000倍液灌根处理对青花菜产生药害,药害等级为++,即明显药害,青花菜生长受抑制,植株矮小、长势弱、新叶抽生慢,生育期推迟7~10 d;移栽后22 d植株恢复生长,对产量未造成影响。
本试验结果表明,基质拌50%氟啶胺SC 1 000、2 000、3 000倍液处理均明显抑制青花菜幼苗生长,故不宜在育苗期使用该药剂,这与王靖等(2011)的研究结果一致。青花菜大田移栽后采用50%氟啶胺SC 1 000倍液灌根处理能有效防治根肿病,不同施药时期和施药次数均会影响防效,根肿病显症前灌根处理的防效极显著优于发病后灌根处理,2次灌根处理的防效极显著优于1次灌根处理,植株受侵染越早发病越重,后期感染对植株生长和产量造成的影响较小,因此在移栽期采用氟啶胺灌根处理能起到防病、保苗、保产的作用,但是移栽后3 d灌根处理对植株生长有轻微抑制作用,用药时间应适当推迟。
十字花科作物整个生育期均能感染根肿病,幼苗期(2~6片真叶)植株根部的表皮层较薄,根肿病菌易侵染并且快速发展,6叶期以后病菌侵染速度减慢(杨佩文 等,2009;Kageyama & Asano,2009;Sharma et al.,2011),一般病菌侵染9~10 d可在根部形成肿瘤(严位中 等,2004),受侵染越早发病越重(王靖 等,2011),因此苗期是防治重点。穴盘基质育苗技术能有效避免污染土床的病菌侵染,培育无病壮苗,使用安全不带菌的育苗基质至关重要。笔者曾于2016年在育苗工厂观察到基质带菌造成苗期感染的情况,穴盘苗在播种后20 d即能观察到明显的根肿,移栽大田后植株生长缓慢、萎蔫,茎基部肿大;本试验整个过程中,药剂处理和对照穴盘基质苗在苗期均未出现根肿病,长势健壮,移栽大田后22 d才观察到根肿,发病部位多是须根,呈小肿瘤状,表明本试验中的根肿病是在移栽大田后由土壤中的根肿病菌侵染引起。
青花菜移栽后药剂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土床苗清水灌根处理(CK2)的根肿显症日期比穴盘苗清水灌根处理(CK1)迟33 d,病情指数低,差异极显著。育苗基质的pH值为6.7,起苗移栽时基质pH值降到6.2~6.3,移栽的大田pH值为6.36,弱酸性土壤最利于根肿病的发生(Buczacki et al.,1978),因此穴盘苗移栽后发病早、病级重;土床苗的苗床pH值为7.8,杨明英等(2011)的研究表明微碱性土壤有抑菌防病作用,推测移栽时植株根圈带有微碱性土壤,能够抑制病菌萌发侵染,植株生长前期不发病,后期长出的侧根被大田里的病菌侵染形成小根瘤,病级低。因此,防治青花菜根肿病可通过调节土壤pH来抑制病菌休眠孢子萌发,能够有效控制根肿病发生(蒋欢 等,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