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翡翠翡色的种类及其质量评价

2018-11-08 05:19胡楚雁
中国宝玉石 2018年5期
关键词:三价砾石质地

(胡楚雁博士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小黄:

您好!

翡色翡翠其实还是比较常见的,所谓“翡翠”一词,也就是“红翡翠绿”,可见翡色在翡翠种类中占据有何等重要的位置!翡色有红翡和黄翡之分,红色在中华文化中代表的是喜庆热闹、美满幸福与吉祥好运,人们过大年、办喜事都要红红火火、热热闹闹;黄色是权贵、地位与财富的象征,宫廷大殿的金碧辉煌体现了一种庄重与威严,皇帝身穿的黄色龙袍和下达的黄色圣旨都是权利、地位与神圣的象征,金黄的颜色也是黄金的代表,是一种财富的体现。

图1 含三价铁的胶状物质沿翡翠硬玉矿物间隙渗透形成翡色(显微镜下)

图2 表生三价氧化铁质浸染导致翡翠砾石表层出现翡色层

图3 红翡摆件

图4 鸡油黄翡翠子冈牌

图5 浅冰黄翡翠金蟾

一、翡色的种类

翡翠的翡色是由表生次生作用产生的,具体是由于翡翠毛料长期暴露在地表的环境中,地下水中所含三价铁质成分胶状褐铁矿(FeO(OH)·nH2O)沿翡翠毛料皮层硬玉矿物颗粒的间隙和微裂隙向内渗透浸染而导致翡翠产生的颜色(图1、2)。翡色根据颜色划分可以划分为四类:

1、红色类:即红翡,颜色呈鲜艳红色,往往质地细腻圆润,是质量上乘的翡色。包括:

1)艳红色:鲜艳红色,色浓均匀,艳丽,是质量较好的红翡色,比较少见(图3);

2)浅红色:红色,颜色偏淡;

2、黄色类:及黄翡,颜色呈黄色,深浅不一,是常见的翡色之一。包括:

1)鸡油黄:亮黄色,比较鲜艳,颜色均匀,犹如鸡油的黄色调,鲜黄油润,故也称为“鸡油黄”,是上乘的黄翡色(图4);

2)浅黄:浅黄色调,颜色偏淡,均匀。是比较常见的翡色之一(图5);

3、褐色类:褐红色或褐黄色,颜色偏暗、偏深,为比较常见的翡色之一。

1)褐红色:深褐色偏红色调,又称“猪肝红”,颜色偏暗(图6);

2)褐黄色:褐色偏黄色调,是最为常见的翡色(图7)。

4、组合类:翡色与其他绿色、紫色等颜色叠加形成的组合色。包括以下几种:

1)黄加绿:又称“黄杨绿”,是艳绿色三叠加了翡色,颜色鲜艳,古色古香,既有绿色生命的特征,又有黄色丰收的景象(图8);

2)黄加紫色:紫罗兰翡翠叠加了黄翡,黄中带紫(图9),体现了“大红大紫”的文化特征;

3)撒金黄:蓝紫色翡翠中分布有斑点状红色或黄色的翡色,也称为“撒黄金”(图10)。

图7 褐黄色翡翠巧雕件—丰衣足食

图8 黄加紫翡翠方牌—达摩

图9 黄加绿翡翠挂件(庄家翡翠)

图10 撒金黄翡翠平安扣

图13 黑乌砂翡翠赌石表层由于绿泥石类粘土物质浸染形成的暗绿色次生绿色

图14 翡翠砾石二次风化产生的红翡层,与内部有一明显界线

图11 三价铁质直接渗透成因翡色

二、翡色的成因

翡翠的翡色都是近地表的次生作用形成的,但其实根据翡翠实际产出位置和环境的不同,翡色的形成作用也有不同,相对应的翡色种类也不同:

1、表生作用下三价铁质直接渗透翡翠成因:是由含水分的胶状褐铁(FeO(OH)·nH2O)等三价铁的矿物质在表生作用下,沿着近地表的翡翠原石(山石或半山石)表层以及经风化剥蚀和河流搬运形成的翡翠砾石(水石)的表层往里渗透,在翡翠的硬玉矿物颗粒间隙和微裂隙中浸染而形成的颜色,颜色由外向里成逐渐过渡状态,往里颜色逐渐变浅(图11)。

由表生作用的三价铁质直接渗透成因的翡翠翡色主要为黄色,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本身翡翠质地的好坏,原生新场料翡翠一般质地差,在其近地表出现的黄翡质量也一般;但在翡翠水石中出现的黄翡,质量一般都较好,常常会形成冰黄、鸡油黄等透明度好、颜色鲜艳的上乘黄翡色。

2、二次风化成因:一些砾石状的翡翠赌石由于长期浸泡在古代湖泊之中,会被以绿泥石类粘土物质为主要成分的黑色淤泥所包裹胶结,形成以“黑乌砂皮”为特征的翡翠砾石—“黑乌砂赌石”(图12);由于组成黑色淤泥的绿泥石类粘土物质是含有二价铁的细小硅酸盐矿物,颜色为暗绿色或深绿色,在黑乌砂砾石经长期的地质历史浸泡过程中,这些黑色粘土质物质也会随着水分沿翡翠砾石的表层往内渗透,导致翡翠砾石表层形成一层灰绿色~暗绿色的次生绿色(图13)。经过后期的地壳抬升地质作用,黑乌砂翡翠砾石会被暴露于地表空气之中接受再次的氧化作用,使得原来附着在翡翠赌石表皮以及渗透到近表层以二价铁的绿泥石类粘土物质被氧化形成了以三价铁为代表的褐铁矿类物质,颜色也从黑色、暗绿色被转化为褐黄色或褐红色,从而形成二次风化的翡色。二次风化形成的翡色在翡翠内部会形成一个明显的界线,并有明显的分带现象,由皮层向内:黄色氧化皮—黄翡层—红翡层—次生绿色层—原生翡翠(图14),这在直接由三价铁质渗透成因的翡翠中是不会出现的。

图12 黑乌砂翡翠赌石

图15 二次风化形成的翡色,质地细腻圆润

由二次风化形成的翡色以红色、褐红色和褐黄色翡色为主,翡色层厚的度有限,但质地细腻,颜色鲜艳,表现为鲜艳红翡、褐红色红翡,质量较好的红翡呈糯化地果冻状,颜色鲜艳红润,为质量上乘翡色(图15)。但大部分还是以褐色类为主,颜色偏暗、偏灰,往往需要经过“烧红”处理,才会使颜色变得鲜艳。

3、铁质氧化成因:这类翡色只出现在一些蓝紫色的紫罗兰翡翠中,翡色呈红色~红褐色斑点状出现,或多或少,俗称“撒金黄”。该类翡色致色原因仍然没有十分明确,但应当是翡翠中蓝紫色翡翠中含有部分Fe2+成分经氧化作用使转化为Fe3+而出现,翡色基本都是以斑点状~斑块状红色出现,且比较集中的出现在以糯化地蓝紫色的紫罗兰翡翠中。

图16 中间为天然翡色,左右鲜艳者为烧红翡翠

图17 左侧为褐红色翡翠,中间两者为烧红翡翠,右侧为褐黄色翡翠

图18 满色的黄翡关公牌

4、“烧红”翡色:是经过人工热处理作用,让原来褐红色或褐黄色以及暗绿色的次生绿色翡翠颜色变化为鲜艳红色翡翠(图16)。在热处理翡翠过程中,原来浸染充填于翡翠的硬玉矿物间隙和裂隙中的胶状褐铁矿质物经过加热的过程,将会失去部分的吸附水,由原来的胶体状物质逐步结晶转化为细小的纤铁矿或针铁矿(FeOOH)微晶集合体,物相的变化会使得翡翠的翡色由原来的褐黄色变为褐红~鲜红色,颜色变得鲜艳起来,但也会使所含的水分丧失和物相发生转变,使翡翠在过一段时间后表层会出现许多细小干裂,质地变粗,透明度下降,失去了原有的细腻圆润特征。

三、翡色翡翠的质量评价

翡色翡翠评价要素应当注意以下方面:颜色色调、透明度、质地、分布均匀性与厚度大小、设计创意与工艺和文化性表现等。

1、颜色色调:以红翡为上乘,其次为黄翡,褐色红色、褐黄色的色调有些偏暗;

2、透明度:翡色翡翠的水头,水头足的翡色颜色会显得比较鲜艳;

图19 翡色由于受厚度限制,往往只是一层皮层

图20 翡色巧雕—成吉思汗

3、质地:质地是翡翠的重要质量评价指标,根据不同翡色质地的不同可以将翡色质量和质地划分为不同的档次,总结为下表:

根据表中可见,艳红色的红翡只在冰地和糯化地翡翠中出现,属于高档次翡色;浅红色红翡在冰地、糯化地和芋头地中出现,属于高档~中高档次翡色。在芋头地、豆地以下质地的翡翠中出现的红翡,大部分是经过了人工热处理的,属于“烧红”翡翠,已经不具备天然翡翠的价值,在此没有列出。鸡油黄的黄翡主要出现在玻璃地、蛋清地、冰地、糯化地到芋头地的翡翠中,属于高档~中高档次;浅黄色的黄翡可以出现于各类质地的翡翠中,也贯穿了高档到低档的翡翠层次;作为冰地以上的翡色几乎都是黄翡,红翡很少见,能见到几乎为极品了!褐红色和褐黄色翡色主要出现在冰地以下质地的翡翠中,分布比较广泛,属于中高档到低档次,也是用来进行人工热处理“烧红”翡翠的主要原材料(图17)。撒金黄主要出现于糯化地和芋头地质地相对细腻的紫罗兰翡翠中,其它类型之中较少出现。

表1 不同翡色与质地的质量评价关系

4、分布均匀性与厚度:翡色颜色由于是次生色,主要分布于翡翠砾石的表层。因此分布的颜色深浅和厚薄都与其次生作用强弱有关,比较好的翡色颜色均匀,厚度大,在成品翡翠中可以整块出现(图18);质量一般的翡色在成品中可能就只是一面出现,另外一面为其颜色了(图19)。

5、设计创意及工艺:翡色翡翠的形成主要是次生的,颜色的分布往往比较有局限性,使得设计创意往往都需要根据翡色的色调、分布和厚薄大小来进行。因此,巧雕往往是翡色翡翠的设计创意及工艺首选(图20)。

6、文化性表现:如前所述,翡色中的红色代表了喜庆,黄色彰显了权贵,在中华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翡色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不同题材的翡色翡翠作品,表现的文化寓意也各有不同,如“过关斩将、旗开得胜”的关公(图21)、“仙猴献寿”(图22)的猴子都是以红脸为特征,题材都是用翡色来表示;黄翡的龙牌(图23),配上“龙伏四海泽大地,飞黄腾达祥瑞天”诗句,更加体现权贵特征,黄色也体现了黄龙腾飞、“飞黄腾达”的良好祝愿。图6的褐红色翡色龙凤牌,以龙凤、书卷为题材,配上诗句“龙凤吉祥路,人生一本书;记载辛辣苦,谱写万鸿福!”,更好地体现了作品的文化寓意。

图21 关公摆件:过关斩将,旗开得胜

图22 翡色仙猴献寿

图23 翡色黄龙腰牌

可见,翡色需要从其本质上来认识,才会得到更加深刻概念和价值观。红翡翠绿,翡色作翡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玉石文化内涵,需要我们充分地去挖掘与推广,才能使它的价值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

猜你喜欢
三价砾石质地
大型体育球馆用铝网壳结构表面三价铬转化膜性能研究
考虑砾石颗粒形状及含量影响的砂-砾石混合物离散元模拟直剪试验
砾石聚合物仿石艺术地坪施工技术
Task 3
鸡球虫病三价活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丝滑”表带
跟踪导练(四)4
鄂西恩施笔架山第四系高角度砾石层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TEXTURE ON TEXTURE质地上的纹理
浅析俄语形容词配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