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8-11-08 08:18赖赣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0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纵径横径

赖赣萍

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超声医学科,江西赣州 341000

肠系膜淋巴结炎作为小儿常见急腹症,临床常与急性阑尾炎混淆,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属于病毒感染,好发于春冬两季,多数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即可恢复健康,少数患儿会出现肠系膜淋巴结炎化脓问题需给予外科治疗,以解除病痛[1]。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日渐严重加之饮食结构改变导致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医者多认为该病与呼吸道感染、肠道炎症及寄生虫病存在相关性,如何科学确诊以便及早予以正确医治成为医者研究重点,高频超声因检查便捷、安全、无创且敏感性高常被医者应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但医者对其诊断价值仍有争议,本研究就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5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检查的52例儿童归为对照组,组织所有参选儿童行高频超声检查。研究组男22例,女30例;年龄3~11 岁,平均(7.2±1.3)岁。 对照组男 21 例,女 31 例;年龄 4~12 岁,平均(7.4±1.2)岁。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儿童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精神状态良好、意识清醒且中途未退出研究者。排除标准: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淋巴瘤患儿。

1.2 方法

两组儿童均行高频超声检查,事先告知患儿及健康儿童家属此次检查的意义,提高受检儿童及家属配合度;检查前一天少吃过油腻食物,晨起空腹检查,排空粪便;检查时安抚儿童负面情绪,多给予鼓励,年龄过小者可由家属陪同检查,取仰卧位,松解衣物,充分暴露腹部,调节设备参数,依次扫查受检者肝脏、胆囊、胰腺、肾脏、腹腔血管、输尿管,以脐部为中心向四周缓慢扫查着重观察肠系膜情况,若有疑似病灶行多方位(横切、纵切)重复扫描,准确把握肠系膜淋巴结结构及形态,指导患儿平缓呼吸,必要时加压扫查,详细记录淋巴结所处位置、大小、形态、包膜、有无回声,所有检查工作均由同一医疗团队工作人员共同操作完成,检查结果均一式两份,以规避人为失误。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高频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两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大小;观察研究组患儿影像学特点,分析治疗(禁食、静脉输液、应用抗生素)前后患儿淋巴结横径、纵径及纵横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频超声的诊断价值

5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经高频超声检查确诊50例,诊断符合率为96.15%,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9,P=0.153)。

2.2 两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的比较

研究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均大于对照组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的比较(cm,±s)

表1 两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的比较(cm,±s)

组别 例数 横径 纵径研究组对照组52 52 t值 P值1.24±0.16 0.71±0.11 19.684 0.000 0.68±0.15 0.40±0.12 10.511 0.000

2.3 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及纵横比的比较

患儿治疗后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均小于治疗前,纵横比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及纵横比的比较(±s)

表2 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及纵横比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横径(cm) 纵径(cm) 纵横比治疗前治疗后52 52 t值 P值1.24±0.16 0.84±0.21 10.926 0.000 0.68±0.15 0.41±0.11 10.467 0.000 1.84±0.24 2.12±0.11 7.648 0.000

2.4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影像学表现

52例受检者的淋巴结均集中于右下腹及脐周附近,其中27例右下腹淋巴结肿大,20例脐周淋巴结肿大,5例脐左侧淋巴结肿大;根据影像学资料显示,患儿淋巴结呈椭圆形且形状规则,较为光滑,边缘清晰,有低回声且回声较为均匀,淋巴结包膜及淋巴门结构均未受到破坏,但结节大小不一 (最大2.0 cm×1.0 cm,最小 0.3 cm×0.3 cm),呈散状分布,未见融合现象。

3 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作为儿科常见病症,该病与儿童淋巴系统发育活跃性存在相关性,以阵发性腹痛、发热、呕吐、便秘为主要症状表现,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及成长发育。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因远端回肠淋巴引流丰富,加之回肠和大肠区淋巴结较多,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毒素可沿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结,进而诱发肠系膜淋巴结炎,检查可见淋巴结增生、出血及水肿表现,研究显示多数患儿会合并上呼吸道感染,以腹痛、呕吐及发热症状为主要表现,影响医生诊断[2]。研究显示,医者在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患儿诊治时若伴有高热或腹痛(阵发性右下腹痛、痉挛性痛、反跳痛或腹肌紧张)应考虑是否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往医者推荐疑似病患行腹部B超检查,以及早确诊,进而指导后续治疗,B超作为临床常用超声波检查方式,是一种非手术诊断性检查,无创伤、无放射且无痛苦,受检者可放心接受检查,同时医者借助超声仪可清晰再现脏器及周围组织器官断面图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随着临床推广应用,医者发现B超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穿透力较弱,很难到达骨骼或空气底部,加之假反射现象,易造成误诊,影响后续诊疗。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医学界相关工作人员加大研究力度,推出高频超声以再现淋巴组织结构及血流信号,刘传双等[3]在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诊断时选用高频超声全部确诊,证实高频超声可帮助患儿快速准确诊断病情,进而减少因延误治疗并发的穿孔问题,减轻患儿痛苦。潘洋等[4]在研究中证实高频超声的诊断价值,同时张俪凤[5]则在研究中详细描述患儿的淋巴结超声特征,以期为医者检查提供参考,提高诊断准确率。本研究选取5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和52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淋巴结的结构显示,研究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接受常规保守治疗后横径、纵径均小于治疗前,纵横比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符合率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文献资料均显示高频超声可准确鉴别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规避误诊[6]。杨栋云[7]在研究中对比急性阑尾炎患儿显示,两组患儿均伴有厌食、恶心、转移性右下腹痛、中性粒细胞分数和白细胞计数的异常现象,因此临床诊断时在分析影像学资料的同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及生化检验结果,以提高诊断科学性。

研究显示,患儿淋巴结节多集中于右下腹和脐周附近,呈椭圆形且形状规则,有均匀低回声,包膜和淋巴门完整,张文焕等[8]总结淋巴结的分布情况、数目、大小及血流状况,显示以回盲部和脐周为聚集区,呈簇状堆积,少数呈团块状,血流信号丰富,经过医治后患儿淋巴结肿胀问题有所缓解,且血流信息减弱,多数学者均在研究中证实高频超声不仅能为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提供有力参考,同时可辅助鉴别其他疾病,科学把握检查要点,提高疾病认知度,结合临床表现,注意与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痉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核、淋巴瘤相鉴别,从而为诊断及治疗方案设计提供有力参考[9-12]。学龄前儿童常受困于肠系膜淋巴结炎困扰,加大宣教力度,为高危患儿家庭分发健康手册,告知家属注意饮食卫生、体能锻炼,谨防受凉感染,以降低疾病发生率及复发率,针对疑似患儿应用高频超声无创检测技术动态实时为患儿扫查,以及早确诊病情,切记检查时安抚患儿,同时适当揉压腹部以减少干扰[13-15]。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准确率高,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测方法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纵径横径
更正
核桃新品种
——辽异1号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灰枣果实体积与单果质量的估算方法
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富士’和‘国光’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初步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研究
淋巴结炎的ICD—10编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