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辉 齐坤生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 117031
肋骨位置在胸背部,共12对,与胸骨、脊柱构成胸腔支架(胸廓),用于保护胸腔中的各个脏器器官[1],间接或直接撞击都可能造成肋骨骨折,以血胸、气胸、皮下气肿以及疼痛为主要症状,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引起肺不张或急性心衰等严重病症,危及生命安全,在确定治疗方案前,需要明确骨折位置和程度,一般胸部创伤疾病都采取DR技术(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技术)诊断[2],但是胸廓结构比较复杂,容易误诊,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方式,本研究选取50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其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2月1日~2018年2月1日在本院就诊的50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58.00%),女 21 例(42.00%);年龄 21~68 岁,平均(42.58±5.12)岁;23 例(46.00%)为交通事故伤,17例(34.00%)为高空坠落伤,10例(20.00%)为跌倒伤。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研究,且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有明显的外伤;②对胸廓进行挤压会产生疼痛;③检查配合度高。排除标准:①因透析等因素产生的外伤;②伴发骨髓瘤等恶性肿瘤;③精神存在异常或者是有沟通障碍者;④无法配合完成检查者。
1.2.1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 协助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保持身体正中的矢状面重合于床面中线,左右手交叉置于头顶,按头先脚后顺序进入,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提供的64排螺旋CT扫描仪(型号:455011009021)扫描整个胸廓,选择低剂量保护模式,管电压、层厚、常规层厚、重建层厚分别设置为120 kV、0.6 mm、5 mm、1 mm,利用重建骨算法对数据进行重建处理,之后将其上传到SnagIt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二维重建技术、三维重建技术以及多重面技术处理,用切割技术调整角度、窗位、窗宽,获取三维图像。
1.2.2 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技术 体位与上述相同,选择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机进行斜位、正位摄片,第4胸椎水平位置和中心线保持九十度,胶片距、管电压以及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80 cm、125 kV、15 mAs,病情危重者采取仰卧位摄片法,胶片距和管电流、管电压设置为 50 cm、75 kV、4.5 mAs,在患者深吸气且屏气时曝光。
用数字评分法评价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技术、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扫描全肺、上肺、中肺以及下肺时的图像质量,分值1~4分,得分越高表示图像质量越好。骨皮质基本完整,重组图像伪影严重,影像存在较大的噪声,无法作为诊断参考资料为1分;骨皮质有一定的清晰度,重组影像出现部分伪影,影像有噪声但基本不影响肋骨的观察,可作为诊断参考资料为2分;骨皮质可清晰显示,重组影像无伪影,影像基本无噪声为3分;骨皮质比较锐利,重组影像无伪影并且无噪声,符合诊断资料要求为4分。
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包括肋软骨骨折、完全骨折、部分骨折。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获得的全肺、上肺、中肺以及下肺图像质量得分与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技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96.00%)高于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技术(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1 两种诊断方法图像质量的比较(分,±s)
表1 两种诊断方法图像质量的比较(分,±s)
扫描技术 全肺 上肺 中肺 下肺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技术(n=50)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n=50)t值 P值3.81±0.11 3.84±0.10 1.427 0.157 3.92±0.05 3.93±0.03 1.213 0.228 3.89±0.10 3.90±0.05 0.632 0.529 3.85±0.11 3.86±0.10 0.476 0.635
表2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的比较[n(%)]
人体共有12对肋骨,以弓形存在于胸背部,前部分连接胸骨关节,后部分连接胸椎,外力撞击胸部会导致胸廓损伤,数据统计得出,90%以上的胸廓损伤都会伴发肋骨骨折[3],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由于胸廓与肺部等多个脏器有关,因此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肺不张等多种严重疾病。肺密度、肋骨密度相差较大,行胸部X射线片检查较为简单,并且检查时间短、费用低,但是有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研究得知,在膈上肋骨骨折诊断中利用X线片技术的误诊率在20%以上[4],究其原因在于胸廓结构比较复杂,实施正斜位检查无法与成像板紧贴,不好掌握拍摄角度,并且曝光条件无法准确把握,在线形肋骨骨折、胸廓前肋骨折鉴别诊断中准确性较低,此外,X线片的密度分辨率并不高,肋软骨无法清晰显示出来,肋骨和肋软骨交界位置有局限性隆起的表现[5],经常与不完全骨折混淆。
CT检查是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其诊断准确率不断升高,并且效率提升,不耽误患者治疗,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在肋骨骨折诊断中,扫描方式为无间断容积扫描,可以获得更高的密度分辨率,图像清晰且直观,在10 s内就可完成全部扫描,能够准确诊断错位不明显的骨折以及微骨折,后期采用VR重建技术和MPR重建技术[6],客观立体勾画胸廓结构图像,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骨折部位、范围,判断有无错位表现,了解骨折线方向和走向,肺内积液、积气、血肿情况通过肺窗观察[7],胸部组成骨骨折状况通过骨窗观察,对于双上肢无法上举以及病情比较危重的患者,采用该检查技术更为合适,检查过程中无需更换体位,检查时间短,患者可耐受,统一体位可以减少呼吸、运动伪影,降低误诊和漏诊率。三维重建的后处理技术将肩胛骨等干扰因素去除,可以观察到骨折实际状况。CT技术的发展和后处理技术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像的后处理质量,实现低剂量CT扫描,曝光时间、螺距、管电流、管电压等是对CT辐射剂量有影响的因素[8],与螺距为负相关,不改变图像噪声,将螺距适当增加可以使辐射剂量降低,而在多层螺旋CT基础上调高螺距会增加噪声和电流,可能降低Z轴空间分辨率[9-10],管电压与X线剂量为正相关关系,将管电压下调可以降低CT辐射剂量,但也会增加噪声,将管电流下调可以使CT辐射剂量降低,此时图像噪声轻微增加[11],不能清晰显示脑部、肝脏等组织细节,但在软组织、肋骨等对比组织分辨率较高的结构中,一般影响不大。本研究中,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6%,并且图像质量高,提示其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该检查费用相对昂贵,需要患者知情同意,扫描期间需屏气10 s左右[12-13],减少图像重建骨边缘锯齿状伪影,合理选择扫描成熟,减少辐射剂量,骨折疏松严重者,适当调整窗宽和窗位,使图像锐利度降低[14-16]。
综上所述,肋骨骨折是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以及跌倒都可能导致肋骨出现骨折,产生强烈的疼痛反应,在诊断过程中患者配合度较低,需选择一种诊断准确率较高并且检查时间短的检查方式,提高患者配合度,获得准确率较高的诊断结果,尽早实施手术治疗,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诊断肋骨骨折准确性高并且时间短,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