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干预对阵发性房颤的影响

2018-11-08 08:18刘事明曾昭寰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0期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体重

刘事明 曾昭寰 江 涛 邱 夏

江西省崇义县人民医院内科,江西崇义 341300

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为临床内科常见疾病,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患病后,患者感觉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及忧虑不安,且逐渐出现心力衰竭及休克,对其正常生活及健康状态均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针对阵发性房颤并无准确的治疗手段,只能通过恢复患者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搏动,或控制合理的心室速率来防止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肥胖干预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有重要影响,通过控制患者体重能有效保证其自身状态,并防止脑卒中发生[1-2]。但是临床针对肥胖干预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缺乏实质性证据表明肥胖控制干预的效果,故而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阵发性房颤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肥胖干预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阵发性房颤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 31 例,女 19 例;年龄 40~75 岁,平均(52.5±1.4)岁;疾病类型:单纯房颤患者16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12例,肺心病1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 41~76 岁,平均(51.6±1.5)岁;疾病类型:单纯房颤患者 15例,高血压 11例,冠心病 12例,肺心病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阵发性房颤诊断标准,经相关临床诊断确诊为阵发性房颤;②体重指数(BMI)≥25 kg/m2为超重和(或)肥胖的诊断标准,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③阵发性房颤定义为可自行复律的房颤,一般持续时间<7 d;④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配合研究内容开展,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②BMI<25 kg/m2;③参与其他研究者[3]。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6个月随访,对照组患者按照以往生活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体重管理,并控制肥胖,具体内容如下。①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日常饮食进行控制,在保证其正常营养、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等摄取的同时对其饮食进行限制,禁止使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根据患者肥胖程度制订饮食计划,日常生活以谷类为主,鼓励其多食用水果、蔬菜及薯类,肉类则可食用鱼、禽、蛋、瘦肉等,避免使用肥肉及荤油。②运动干预:针对患者自身情况制订运动计划,选择合理的运动项目,如慢跑、跳绳、游泳、拉伸运动、健美操、瑜伽等,通过开展运动来调节代谢功能、增强脂肪消耗、促进脂肪分解。③药物干预:肥胖伴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脂等)的患者,给予其基础治疗后并无明显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干预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药物治疗,保证其自身情况的同时逐渐控制其体重。④手术干预:对于部分严重肥胖患者,给予其基础的减肥方法和药物治疗均未见疗效时,可结合实际情况施行外科的手术治疗,如吸脂手术、切脂手术、小肠旁路术、胃分割术等。干预时间为6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房颤发生频率及脑卒中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房颤发生频率及脑卒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患者房颤发生频率及脑卒中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由其引起的并发症脑卒中和心力衰竭正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4-5]。据相关临床资料显示,心房颤动发病率的增加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肥胖,其直接导致患病率增加[6-7]。肥胖是一种由体内脂肪过度蓄积以致对健康造成威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多数患者由遗传、环境等因素导致,且与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WHO于1997年颁布的相关条律明令指出,肥胖被确定为是一个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肥胖患者可按照发病原因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按照脂肪分布可分为腹部性肥胖及臀型肥胖,按照脂肪组织解剖学特点可分为多细胞肥胖及大细胞性肥胖[8-9]。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性将肥胖及超重混淆,经学者研究指出,肥胖是指机体内脂肪过多,而超重仅仅是指体重超过正常标准,其概念并不相同。BMI是世界公认的评估人体胖瘦程度的测量指标。

一般来说,我国正常体重范围为18.5~22.9 kg/m2,出现伴发病率较低;23.0~24.9 kg/m2为超重,出现伴发病率上升;25.0~29.9 kg/m2为Ⅰ度肥胖,出现伴发病率中等;≥30.0 kg/m2为Ⅱ度肥胖,极有可能出现伴发病[10-12]。研究显示,肥胖是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则房颤的风险增加4%[13-14]。由于房颤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控制,手术治疗费用昂贵,治疗后尚有较高复发率,因此,有必要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肥胖控制干预,将其体重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手术等干预进行控制[15]。

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经肥胖控制干预后,心房颤动发生频率为8.00%,脑卒中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0%、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控制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心房颤动发生频率及脑卒中发生率,对患者自身健康提供有效保证,提示在阵发性房颤患者肥胖患者治疗中给予肥胖控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保证患者自身状态,也能降低其伴发疾病发生率。

综上所述,通过肥胖干预能够减少阵发性房颤发生,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从而为今后制订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给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复发的房颤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策略,能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猜你喜欢
阵发性房颤体重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称体重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胺碘酮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