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仪 杨美玲
高校资源共享能有效弥补高校资源缺乏以及使用上的不足,解决资源荒置荒废或资源重复建设而造成的损耗浪费等问题。高校资源共享有利于高校获得更好的发展,如教育资源的共享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活动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好地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活跃精神。因此,高校资源共享是高校总体发展的大势所趋,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关于高校资源共享模式的探讨势在必行。
在以广州市十余所代表性高校为例的调查中发现,相关群体对高校资源共享的关注度和意愿高达86.26%,证实高校资源共享有现实存在的意义。但在现实中,高校个人或组织在产生资源需要时,通常在校内解决或在网络上查找相关的资源信息,少以校与校之间联系沟通或高校向外界寻求资源帮助的途径去解决自身资源需要的问题。
以广州市高校资源共享的情况为例,大学集聚的区域内高校资源共享程度相对较好,而在高校地理间距较大的区域中,高校资源共享程度较低。高校资源的种类主要有教育资源、组织资源、活动资源及其他资源,详见表1。但目前高校资源共享多限于教育资源,其他资源共享少。
表1 高校资源种类
对广州市高校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得知,高校群体对各类资源的需求得分高低与它们可向外界提供资源的意愿程度相匹配,即其对获取该类资源的需要倾向与外界更有意愿提供的资源相适应。需要者和提供者之间能够实现对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并精准地开展资源共享活动。
高校间的地理位置差距是资源共享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部分资源共享会受到长距离的阻碍而造成利用上的不便,会使资源本身产生受到一定损耗的风险,且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长才能获取资源。
当资源出户时,自身或对方在资源使用上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各种因素造成的使用不当、过度使用、过失损坏等等,都会对资源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存在资源损耗的责任纠纷问题。
资源共享双方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共享不平衡问题,当一方的资源共享时常满足外界需要而自身无法被满足时,或是出于某些原因合作度低时,共享双方的不平衡问题就此产生。
资源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系统化的流程、管理人员的严格落实、相关参与人员的全力配合。资源在管理中可能出现纰漏,例如失误导致的资源损失,数量核算的错误,共享给外界的资源分配出现差错导致共享混乱等等。
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资源本身的安全具有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需要预测并加以防范。例如,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有意或无意导致技术共享泄露至第三方、被恶意窃取、人为或不可抗力因素等等。
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目前可大致归为以下三类:第一,在资源所带来的利益驱动下自发性的资源共享联合。通过强化联系促进共享信息的流通,资源渠道数量增多,资源内容得以丰富。第二,在校方或政府部门机构下主导并受其管理的资源共享,规范性较强,推动性较大。第三,在第三方所建立的平台或应用上开展资源共享,借助第三方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运用。在这三种基本情况下可延伸出以下几种模式:
共建互补模式需要各高校共同参与建设,形成一种大范围的资源共享网状结构。在建设完善的同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实现彼此资源优劣势的互补。各高校可通过资源共享的建设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互利互惠的共赢结果。
在这种模式下,高校的自主性和团结性最强,覆盖面最广。多方高校既是构建者也是参与者。各方关系可通过这种模式实现横向的拓展和纵向的深掘,沟通联系不断增强,合作往来越来越频繁。能够与众多高校之间互通有无,有更多资源种类可被共享。资源被使用的可能随着群体数量大而变得更高,可产生的资源实际效益也更大。在资源共享上实现多样化、种类丰富。与此同时,也会出现更多管理和运作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共同配合从而提升建设质量。高校间的协作也需要更多的沟通协商。涉及的相关利益体基数更大,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更多,所产生的资源也会不断地增多,容易发生共享秩序混乱或资源重复被创造等情况,需要更用心地建设和维护才能愈建愈大,愈建愈强,大程度上推动整体的发展。
自主参与模式侧重小范围内的高校资源共享联合,即组建一定范围内意愿强的高校形成联合,部分自愿性低的高校可不参与其中。在联合中通过一致探讨选出该阶段最符合管理联合的主理高校,主理高校负责主要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其余高校出力配合并听从主理高校的组织安排,可通过建言献策同主理高校相互商讨,辅助主理高校并在联合中实现自身的资源需求。主理高校因其处理着更多的资源信息,可支配性更强,涉及更大的管理权利,需要该高校内的相关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进行打理。
在该模式中,这是自发形成的小型共享联盟,无固定共同构架,由自愿性强的各高校组成,高校间要往来的对象更为集中,往来度高,紧密度强,能够建立起更为深厚的关系。虽规模较小,但在联合内各高校间的联系在纵向上能走得更深。比大范围联合的相互沟通更易深入,更富有凝聚力。但该模式易产生分歧,管理机制还存在不足,资源种类会因范围大小而存在局限。
校方或政府管理模式是以校方或政府机构部门为主导,牵引高校群体参与高校资源共享,具有带动模式顺利实施的号召力与执行力。管理力度强且最具权威性,权利可触及范围大,支持性强,是一种更具纪律性的资源共享管理模式。管理层面上具有严格的制约性,以强大的推动力实现高校资源共享的推进。由校方或政府负责高校资源共享的运作,能将其写入规章条例或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支持。能在高层领导团队的科学决策下为高校资源共享规划部署,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有条不紊地使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极大程度上完成好资源共享的各项工作。确定每一阶段的任务并明确共享的发展方向,始终把握着全局的发展走向。在这种模式下,高校能够获得校方或政府在决策、协调、资金、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且共享信度与效度更强,有更好的背书。校方或政府的各类投入使高校资源共享的发展具有充足的动力,极大地调动高校间的积极性。共享性的实现需要部门间有效控制与相互配合,真正从体制上解决高校资源共享的难题。但其易限制高校自身的自主发展,难以使百花绽放到极致,自主发展与创新性将受到局限,资源共享的渠道数量少,自主活跃度低。在严律下的共享模式发展相对单一,不会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在高校资源共享中引入第三方平台或机构,第三方可提供如研究支持、专业技术、共享服务等方面的支撑,能精准对接少部分社会资源,广口更大。可提供第三方咨询服务、宣传服务、需求供求发布等等。在向各高校内个人或组织用户进行相关推送时,运作的响应速度与用户匹配优化等是第三方在此模式中的起到的重要作用。其发展空间较大,挖掘潜力高,当第三方发挥出较高水平时,除了有助于自身的发展,高校与社会也能够共同促进。
采用该模式即纳入第三方力量,第三方受高校群体委托获得管理权力授权,为高校提供更好的资源共享服务。可协调成员间关系,成为高校间的枢纽,完成一系列有关于资源共享的联结工作。现有资源的存储、展示、提取、资源管理等皆可由第三方实现,不占用校内相关物力成本。同时可使用大数据分析,得出资源热度或利用效率等等数据。在减少商业性质或由商业利益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基础上,与社会对接少部分可供高校实现良性运用发展的资源。但该模式容易被更多第三方提供者所模仿,竞争性强且波动性大,平稳性较弱。同时涉及的商业因素较多,若监管不力容易产生管理偏离或是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