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治平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工作,并立足现阶段基本国情,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构建文化强国,要打造文化强国的标识,引领文化强国建设热潮,带动作品热、语言热、传统节日热,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强国 文化建设 文化兴国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北京大学学子座谈会、文艺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文化强国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时代性,提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目标要求,并对当前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为后续文化工作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思想文化建设是十九大报告的亮点和重点。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构建文化强国要坚定文化自信,以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载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
文化决定着人民的情感归属。要增强社会大众的文化认同感,引导其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十九大报告有关文化领域的论述是对过去的总结、现在的规划和未来的展望,是将人们对“中国梦”的追寻、精神力量的内化作为构建文化强国的动力,引导人民群众坚守文化自信的立场,承担起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任,为社会主义文化新征程的开启提供精神支持,与党和政府共同描绘21世纪中国蓝图。可以说,十九大引领了文化强国建设热潮,改善了当前社会文化意识乱流纷杂的局面,将思想文化建设推向时代高点。
十九大报告强调了文化建设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性,从国际社会文化建设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提高了对文化的重视力度,国际竞争由经济实力的比拼逐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文化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决定着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与效果,文化繁荣兴盛,则国家民主富强。当全社会人民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就能够带动国家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深层次的精神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基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国家发展的道路、理论、制度等紧密衔接,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国情的特色文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需要以发展文化事业为出发点,引导人民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国文化倡导的道德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柱构筑文化精神世界,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为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全面落实和高效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文化强国的构建需要培养时代新人,发掘我国的人才资源与文化资源。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能够有效凝聚社会力量,促进国家凝聚力、向心力的提升。培养时代新人是开展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健全国家人才培养教育制度,引导人民群众将文化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开展国民教育、创建精神文明、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同时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督促社会大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激发其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文化的创新、创造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文化的繁荣兴盛贡献时间和精力是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在世界文化交融加剧的时代背景下,要鼓励时代新人为新时代“画像塑魂”,成为时代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在学习、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承担其引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使命。
文化强国的标识是多元化的,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各国普遍认同该国家的文化;二是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创新,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三是国家文化产业、产品在国际上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文化产业集团能够成为世界文化潮流的风向标;三是拥有德才兼备、锐意创新、求真务实的文化人才队伍,逐步发展成为参与文化强国建设的领军人物;五是转变我国版权贸易进口远大于出口的尴尬局面,实现从文化贸易大国走向文化贸易强国的目标。简言之,文化强国的标识是国家具备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自信、自觉、自强的建设目标,并且能够将文化推向世界,通过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发展作品、语言、传统节日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是实现作品热。文艺作品往往能直观体现和展示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优秀的文艺作品如傅雷家书、清明上河图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使人们在揣摩、效仿的过程中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文学作品的魅力和影响力既存在于《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中,也存在于《活着》 《平凡的世界》等近代文学作品中,该类作品都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思考,掀起了“汉学热”的文化潮流。可以说,作品热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夯实了基础,促进了其他国家学习、吸纳中国文化。
二是实现语言热。汉语曾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语言之一,周边多个国家如日本、朝鲜等都受到了汉语的影响,落实文化强国战略要挖掘汉语语言魅力,促使汉语成为世界通用性语言,发展成为其他国家学校的专业必修课。虽然联合国的通用语言包含汉语,但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多是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汉语的使用频率和普及率并不高。因此,要将汉语推广向其他国家,促进我国文化的传播,进而实现文化的繁荣。
三是实现传统节日热。我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更青睐过西方的节日,忽视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应将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推向世界各地,让世界各地的人民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落实文化强国战略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情对文化工作进行精准规划。要结合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将文化创新放在文化工作的首要位置,营造全民参与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社会氛围,通过倾向性政策鼓励地区发展文化产业。落实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开展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着眼乡风文明建设,突出乡村文化的优势,发展有文化、有艺术的美丽乡村。要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合,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实现文化他信。构建文化强国除吸收本国文化的营养外,也要借鉴、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将西方文化的精华融入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具包容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
①施源、李纪兵:《国家强盛之“文艺、法治、道德建设序位”三论——兼论“文艺先行、不被道德预审”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河北法学》,2016年第1期。
②胡绪明、舒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