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着力点

2018-11-07 23:18秦小冬马颖军
人民论坛 2018年28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诚信大学生

秦小冬 马颖军

【摘要】誠信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品德修养和处世哲学。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无论是对其个人的成长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们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石,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旗帜,把诚信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实践中,着力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诚信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教育处于学校与社会过渡的阶段,也是青少年走向成人,其心智和道德素养不断养成的关键阶段。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其诚信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的道德素质水平。毋容置疑,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对大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诚信”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诚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被认为是道德修养的基础,并渗透到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说文解字》如此阐释“诚信”:“诚,信也。”“信,诚也。”诚于内而信于外,“诚”侧重于内在的品格修养,诚外化于行“信”,“信”侧重于一个人的外在表现。

“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个人的道德修养、交际关系到国家的治理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诚”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就自身而言,“诚”首先表现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这种修养成为认知、修身和为人处世的基本要素。“唯至诚”方能“尽其性”,“凡人所以立身行己,应事接物,莫大于诚敬”。就治国来说,古人早有论述,荀子认为“诚”是君子应该坚守的道德,是国家处理政事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诚信是一个国家治国安邦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不断地被传承下来,对当今整个世界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信”是约定俗成的处事原则和行为准则,民间流传的与“信”相关的故事数不胜数,其中“季布一诺值千金”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儒、道、墨、法各家在其学说中也都有关于“信”的详尽阐述:孔子将“信”视为交友之道,与朋友交际往来要做到“言而有信”;后董仲舒将“信”归于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道家老子认为“信”是道德最根本的组成要素之一;墨家奉行“侠”之精神,将“忠信”作为“侠”之精神的核心;法家虽然主张依法治国,但也非常重视“信”在规范人的行为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就曾采用城门立木的方式取信于民,使得变法顺利推行。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在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的几千年时间中,上至门阀大族,下至贩夫走卒,“诚信”都被当作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标准。在那个交通不便、沟通不便的时代,有名望讲诚信的人很容易得到君主的重用。当然,因不诚信而跌入深渊的也大有人在,如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娰一笑行“烽火戏诸侯”便是例证。古之“诚信”为道德修养的基础,今之亦然。

中国传统价值体系是构建大学生诚信观至关重要的一环。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的哲言事例,可以对当代大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在加强诚信教育、完善诚信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培养诚信品质

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知识获取、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人无信则不立。诚信,不仅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更是一个学者所要必备的严谨治学的态度。

良好的品质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实现自我提升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能够平稳持续的发展,契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契约的核心便在于诚信。若无信誉,在社会分工日益细致和明确的今天,如何实现合作共赢?若无合作,必将是寸步难行,而合作的基础就是诚信。所以,诚信是大学生为人处世,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人生的起点。

诚信是大学生自身与外界交流的支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整个人类社会,关系的基本连接点便是交流。诚信是大学生精彩人生的起点,也是实现与外界交流的支点。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更应该树立起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诚信。《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即说出的话要言而有信,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别人,如此才能更容易立信。大学生与外界产生的交流是否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达到了某种预期,最直接、明确的判断标准就是观其做事的成败率,因为一旦做事就必然需要合作,而合作又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

诚信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对诚信建设高度重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就有“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指导。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罚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诚信的重视。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继主力,大学生首先需要树立自身的诚信观,培养自身诚信品质,为更好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献言献策。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融入现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实现优秀传统美德的回归和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提升,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大学生在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朋友间的人情往来、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共处、合作伙伴之间的互信共赢,有诚信作为维系纽带,一切都会变得更加深厚美好。要不断汲取传统文化中适合于青年品质培养的积极元素,加强创新发展,积极转化为符合时代发展的精神动力。诚信品质培养必须要立足于这些日常生活的细节上,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本身也是对诚信品质的培养。

大学教育要引入传统文化教育,打造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全方位的教育格局。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推动建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协同教育体制。具体而言,一是大学教育要增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实现文化育人。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增强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引导大学生建立诚信观,塑造良好诚信品质。二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及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高效便捷的优势,传播传统文化精髓,引导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和道德素养。三是要加强惩戒与激励机制。对于大学生缺乏诚信的行为要严格惩戒,及早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避免小错误上升为大问题。而对于那些诚信的行为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只有做到奖惩分明,才能为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塑造良好的环境。

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进程中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交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被赋予科学和时代的元素,也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更具生命力、感召力以及创造力。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治观念等文明成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优秀文化元素也要不断发扬光大,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着更加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

(作者分别为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讲师;山西大同大学法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陈素娥:《高校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路径探析》,《知识经济》,2017年第24期。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诚信大学生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